于砚溪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6)
虽然我国林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各大林区普遍存在病虫害问题,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若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历史数据全面剖析地区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应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发挥着积极作用。自然环境得到了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得以构建,进而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背景下,我国林业也可以得到长足发展。
由于人们对木制品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加之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少企业或个人盲目地开发森林资源,导致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破坏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我国林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大量森林资源被开发为旅游景点,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森林,增加了黄斑天牛等病虫害人为传播的途径,并且进一步扩大了林业病虫害的感染面积,不仅对本区域的林业资源产生了破坏,还对周边区域的林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我国森林面积与人工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林业资源快速增加的同时,林业病虫害现象也日益加剧[1]。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并未充分重视人造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人造林抵御能力较低,较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以黑龙江省人造森林为例,2014年12月黑龙江省林业面积增长70%以上,然而当地政府与居民并未在人造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精力,导致当地林业病虫害发生的情况超过45%,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林业资源[2]。
见效快、治理效果好是人们选择使用化学农药的理由,但是化学农药会对林区中的有益生物造成破坏,同时增强黄斑天牛、松鞘蛾的耐药性,林业病虫害的长期治理效果不佳。不根据病虫害的特点盲目使用农药会对林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极有可能打破地区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另外,区域缺乏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机制,管理人员并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设施不健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并未得到创新,难以实现对林业病虫害的动态监测与预警。
部分林业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存在玩忽职守的问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缺少科学的规划与治理方案,造成病虫害的治理效果不理想。另外,部分林业部门不重视林业种植方式,并未根据树木生长特点合理选择种植位置,导致树木难以适应生长环境,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弱。此外,绝大多数的政府与林业部门重视对已发生病虫害林区的治理工作,却忽视了事前预防,这一工作模式不符合我国林业建设的需求。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基础设备、技术等,因此当地政府需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必要时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增加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除此之外,需要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实现专款专用,做好林业病虫害的事前控制。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林业病虫害防治以化学、农业治理方式为主,这一方式会使黄斑天牛等产生抗药性,导致长期治理效果不理想。所以,林业部门与当地政府需要认清形势,积极变革传统化学治理方式,学习国内外的新理念、新技术,在资金、时间、人力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引入新概念、新技术。例如,部分害虫具有趋光性特点,可以利用其特点在成虫期灯光诱杀。与此同时,我国要充分重视林业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加大对相关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转变发展思路。简而言之,应全面研究、推广与应用治理效果良好、不良影响小的治理技术。
区域林区病虫害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难以抵御害虫的侵扰。树种单一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原因之一,所以当地政府需要保护树种,科学种植不同的植物,动态监管林区动植物的数量与状态,抑制害虫繁殖,保持生态平衡,尽可能地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抗性。
地方政府需要联合国家财政部门、林业部门及社会团体等共同构建病虫害防治机制,将地方工作与国家财政补助政策相结合,明确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构建林业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动态监管机制,实现多方对林业资源的动态监管,减少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次数。例如,将信息技术引入病虫害防治动态监管机制中,在林区不同区域合理设置监控探头,安排相应的监控人员密切监管森林情况,对林区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一旦发现某区域出现病虫害现象立即上报。另外,信息技术的引入需要资金支持,林业部门可以与政府合作,从地方政府获得一定的补偿资金用于购置防治设备。
我国林业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人工造林面积的增长、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机制不完善以及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等。这些原因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爆发的次数越来越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需要多方联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责任意识,共同构建病虫害防治机制,为我国林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