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岩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 浙江杭州 311100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和住宅水平的提高,其住宅的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有更多的要求,如何让住宅在满足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获得更高的品味,使人们身在其中获得更多的享受,成为诸多建筑师和建筑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具有表现形式的是中国古建筑和古宅的完善和改造。因此,本文就共享住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苏州“有熊公寓”进行具体的说明,其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更全面的了解共享住宅的含义,从而让该类型的建筑能够为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借鉴。
共享住宅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学者青山周平提出,其主要是让住宅的环境更加人性化,从而让住宅区域的人民感受其中的舒适性。该学者在北京居住多年的经历,对中国古建筑中的区域性住宅印象深刻,在经过多年的考查中,该学者得出,其实人们住宅所需的空间个人空间并不需要较大的面积,其个人活动区域和私人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反而有利于独处和享受。相反,将公共区域面积进行有效的扩充,则更可以让人们的感受到更为舒适的住宅环境,从而形成共享生活、共享住宅的理念。因而在青山周平将这一的理念充分的运用到不同的建筑改造中,而在中国古建筑的改造,其效果尤为突出[1]。
共享住宅表现形式,是将公共区域作为主要的设计点,极大缩小住宅的私人空间,对卧室的设计上,尽可能简单,但是在起居室以及公共区域的设计上,的大胆开放,将其融入更多人们娱乐的元素。例如在公共客厅设计成酒吧、理发厅、泡澡池;在公共厨房内设立的各种的厨房用具,满足不同的居住者的做饭需求,同时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将单独的书房进行公共设计,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阅读书籍,并在屋顶或天台设计公共咖啡厅,让其居住者可以一起聊天和分享生活。不仅如此,起居室的设计上,将窗户尽可能的放大,这样每天早上醒来,打开窗户就可以和邻居们一起互动交流。
苏州有着许多百年、甚至是千年的老宅,这里的每一个老宅都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其中最具与特色的老宅要数苏州嘉园,位于苏州人民路,北寺塔南约两百米。曾是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民国“颜料大王”贝润生的宅子,始建于乾隆年间,面积3200m2。曾做过钱币博物馆,而后易主,老宅中,其封闭式的场所一共占嘉园总面积的55%,其中,其公共区域占老宅总面积的40%左右,该住宅的比例与现在住宅的主要差别是其公共区域面积较大。其实际居住面积较小。因而身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共享住宅的舒适感[2]。
苏州嘉园经过日本著名建筑师青山周平之手,将嘉园老宅被改造了拥有15个房间的公寓,公寓叫做“有熊”。该住宅名字的提出,是将古代皇帝部落的美名“有熊”加以借鉴,旨在表达一种部落式的群居共享生活。这一住宅公寓与当前公寓建筑的形式截然不同,其主要的居住空间被尽可能压缩,将所有压缩后腾出的面积用于公共空间的建设,即为共享空间。嘉园总共的面积为3200m2,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被规划为共享空间的面积区域,而剩余的三分之一则进行简单的卧室设计。共享空间内主要由院子、健身房、厨房、画廊、餐厅、酒吧、书房等公共场所,其中还含有一个特殊且人性化的共享泡池,被形象的称之为
“汤道”。不仅如此,嘉园住宅的颜色由传统的红色改为黑色,在周边环境的依托下,显得更加别具一格。在该庭院中,抬头则可以看到远处的寺塔。庭院后门的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打开门窗则可以看到最普通的苏州日常,即人们坐在河边、嬉戏打闹、巷口聊天、做家务等场面。而在公寓内部的门窗设计中,尽可能的将其窗户进行放大处理,让人们打开窗子就可以互动交流。且公共空间内也尽可能的不做门窗,让整个环境看起来更加宽敞明亮[3]。
在完成改造后,居住者纷纷表示,这种住宅生活打破了传统的住在的私密性,但是共享空间则更加舒适。人们的关系也更加和谐,尤其是共享空间内的休闲娱乐的场所,让人们身在其中,充分感受到共享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例如,在忙碌一天之余,可以在家中和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在健身房健身,同时在池道中舒服的泡个澡,且还可以共同聊天交谈。另外,共享空间内的酒吧设计也更加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面对每天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无需去社会酒吧放松心情,在家中就可以和领居一起饮酒解闷,缓解内心的压抑,更能有效的加深与领居和家人之间的情感。以上种种,无不说明,苏州有熊公寓充分的将共享住宅的精神和理念得以有效的体现,从而有效的证明,住宅共享是人们对生活的另一种美好追求[4]。
共享住宅,是当前住宅建筑中的一种大胆设计理念,该住宅的形式让人们在满足住宅需求的同时,在其生活区域内可以获得更多的享受,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大胆的设计理念,在苏州有熊公寓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实践中得出,共享住宅是人们的对生活的另一种追求,该住宅形式不仅让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人性化,也让人们的心灵的空间更加宽广,从而符合人性的需求,更是建筑设计的未来的发展潮流。
[1]筱原聪子,姜涌.日本居住方式的过去与未来——从共享住宅看生活方式的新选择[J].城市设计 ,2016,(03):36-47.
[2]贾倍思.寻找私有和共享的结合点——经济型住宅中的公民社会营造[J].新建筑 ,2009,(03):4-15.
[3]关宏宇,朱宪辰,章平,刘玉娟.共享资源治理制度转型中个体规则认同与策略预期调整——基于南京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调查研究[J].管理评论 ,2015,27(08):13-22.
[4]中房报记者.徐妍.罗军:要做共享住宅你知道吗?因为很多房子不能销售了[N].中国房地产报,2017-03-2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