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阳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习近平总书记曾针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问题指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保护文化遗产十分重要。土楼群是客家人的城堡,他们不仅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水”概念,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而且符合聚集居住的生活需求,不怪乎有“神话般的山区建筑”的美誉。此外,土楼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为众多学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研究素材。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积极投身新时期文化遗产工作尤其是土楼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中。如何在开发和保护中寻找平衡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思考,土楼旅游与开发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福建省土楼的类型及其旅游开发的特点、与客家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不同利益主体对旅游开发的作用等方面,缺少对土楼景区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学者主要从民俗学、建筑学和旅游学等角度切入,从公共管理角度展开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可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参考,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大岭下村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有着位于5A级景区边缘的区位优势。村内土楼分圆形、半圆形、方形等多种类型。大岭下村土楼保持得较为完好,现村内大约存有各种形态的土楼18座,这些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结构精巧。较有特点的有营下开放性结构圆楼,400多年历史的南兴楼(长35 m,宽30 m,高4层),建筑风格独特、楼屋坐落和内部结构都十分注重风水的狮头楼,以及新华楼、新福楼、东华楼、半圆楼楼群等。在同乡“土楼王”承启楼的光环下,大岭下村的土楼遗世而独立,有着独具特色的一方风情[1]。
实地调研发现,部分土楼因无人居住而荒废,缺乏维修和保护。与同乡其他村落相比(如高北村土楼王——承启楼),大岭下村的土楼仍保持着原有结构和特色气息,几乎无人问津,更谈不上成为旅游景点。有的土楼重门深锁,杂物随意堆积弃置,十分脏乱,房间阴湿多虫,存在老化、腐烂等问题;有的甚至存在房屋塌陷、墙体和走廊破损等荒废而无人维修管护的现象。
调研发现,大岭下村存在部分村民在土楼公共区域搭建民房的现象。村内土楼古建筑保有着富有变化的对称结构,有着外闭内敞的内向空间,但内部空间对于现代人居住而言十分狭小。随着人口扩张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保有和堆积的物品日益增多,现有空间无法满足居住需求,有些村民选择在土楼公共区域搭建民房。这些随意搭建的民房影响土楼整体美观性,破坏了原有庭院的美学结构,不利于土楼旅游资源的开发。
当前,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之间人均经济收入差距日益增大,大岭下村青年劳动力不断向龙岩市区涌动,劳动力人口外流现象严重,村内仅剩下老年人口100~200人。一方面,许多土楼内居住人数较少且主要为老年人,因老年人身体情况限制,无法定期对土楼进行维修,导致土楼缺乏维护;另一方面,近年来有些老人的子女在外努力奋斗,生活条件逐渐富裕起来,子女返乡后为家人搭建起私人小洋楼、小别墅,这些老人索性将家中土楼荒废,致使这些土楼无人看管而年久失修。
调查发现,在土楼开发意愿方面,部分村民表示愿意对无人居住的土楼进行改造和旅游开发,不能接受对尚有人居住的土楼进行改造,反而在有人居住的土楼公共区域私自搭建民房。这是因为无人居住的土楼主人已经拥有私人小别墅,与其任由他们的土楼荒废,不如对其进行民宿改造以增加收入。而尚有老年人居住的土楼,虽然平日里较为空旷冷寂,但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春节,许多子女都会回村探亲。春节期间,这些土楼内部十分热闹、年味十足。土楼原有空间狭小,不能满足需要,村民无奈搭建民房。倘若将这些土楼改造为民宿,其子女回村后将无地居住,不利于老人和子女的团圆。
实地走访发现,大岭下村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该问题是当前阶段乡政府和村两委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土楼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大岭下村在道路规划、路灯设施与环境保护等村容整洁建设方面还不完善,乡政府无暇将资金投入到土楼保护和旅游开发上,只有当大岭下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土楼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才能被提上日程[2]。
土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是客家文化中宝贵的文化遗产。福建省文联驻村干部表示,在大岭下村土楼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拆迁、改造、装修都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开发可以对土楼进行维修和保护,倘若开发方式不当、力度过大,将对现有的土楼遗产造成一定损害,以现代化的建筑破坏了土楼原有的古朴景观。如何在土楼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大岭下村土楼开发规划的难点。
当前,已有福建工程学院乡建创客工作室进驻大岭下村,研究大岭下村土楼开发的具体情况,但该团队驻村时间不长,还未形成完善的规划提案。大岭下村缺乏多元化、专业研究方向不同的高校实践基地和科研院所注入,仅有建筑学方面的乡建团队,缺乏文创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的人才,社会资源注入较为单一化。
村干部应加强对大岭下村土楼居民的思想引导,使其放弃眼前利益,更加注重全局和长远利益。告知居民土楼旅游开发将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村部应向上级申请资金扶持,以弥补居民的损失,把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身于土楼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此外,居民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配合政府完善土楼开发、民宿改造等相关事宜。
乡政府应积极向龙岩市永定区政府或上级领导争取资金投入,为大岭下村土楼保护与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大岭下村干部应充分借鉴高北村、高东村等土楼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针对大岭下村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积极对大岭下村的土楼保护与开发实施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旅游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相关政策和村规民约的制定以及其他手段,引导村民投入到土楼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中[3]。
大岭下村应在完善基础设施后,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经营者应在政府和居民利益冲突间找到平衡点,寻找并借鉴其他合理的管理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方式。可对村落内较大的土楼进行文化深加工,如可对南兴楼启动客家文化工坊方案;可将营下土楼及村内其他较小土楼打造成各种类型民宿、酒吧等公共空间;狮头楼及周边可修建和自然结合较好的高端生态酒店,和村内其他档次民宿形成互补。此外,在对当地土楼居民进行培训的同时为其提供就业机会,如导游、清洁员等。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提高观光区分度和深度体验。对于大岭下村几座保留较为完好的土楼(如新华楼、南兴楼、东华楼等),不能仅仅进行观光游览,更应加强土楼内部深度体验。大岭下村小土楼众多,值得改造成民宿进行深度体验。对于游客来说,白天到同乡高北村“土楼王”承启楼游览,深夜在大岭下村土楼入住,不失为一种经济实惠的旅行体验[4]。
村两委应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滋农游学、福建工程学院师生、我国台湾省建筑设计博士及团队等)在大岭下村土楼的开发优势,为已注入的乡建团队和科研团队解决住宿、饮食及科研基地场所等问题,使调研人员能够全心投入到大岭下村土楼研究和规划中。在此基础上不断引进外部资源,可吸引福建省各大高校智库对大岭下村土楼开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如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或农村发展智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