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想到的

2018-02-10 11:04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教给升学分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长城学校)

最早读北京十一学校历史特级教师魏勇老师的文章,是在《人民教育》上登载的。给我印象最深的话语是:希望过上一种具有神圣色彩的崇高生活。基于这样一种情怀,魏老师青年时代的职业理想是:为国家服务和献身,超越个人功利,做一名职业军人。这与我有了生命的共鸣,因为我从小就向往军营的生活。嘹亮的军号,震天的口号,整齐的步伐步幅,都让我着迷,幻想有一天自己能生活在这一片绿色的氛围中。然而事与愿违,我也与魏老师一样,迫于各种压力,再加之偶然的机遇,十分不甘地选择了教师行业。但心里的那份对军人的崇敬感从未放下。

从教35年,教过小学、初中、高中,从一个青涩的小青年,到霜染两鬓的知天命之年。一茬又一茬的学生,男男女女,高低不一,面貌各不相同……不管怎么样的孩子,都会走向未来,都会成为一个共和国的公民,都会为人父,为人母。但孩子呀,你在这所学校里,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呢?

首先,是公正、公平与正义。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千差万别的个人经历,天赋秉性各有特点。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不相重复的生命,是上苍(帝)给这个世界天价之宝。不论当老师还是做校长,我都怀着仁慈怜惜之心,看着每一个孩子,关注着这些心理上尚未成熟的幼苗,给他们公正、公平、正义的氛围。让他们感知到这个社会、这个“小社会”有温度、有温暖、有温情。面对无处不在的竞争、升学的压力、家长的期望,感知到这个社会的可留恋,不因贫而贱、不因穷而媚。相信社会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对人生充满希望、充满向往。

其次,教给孩子如何生活。教给孩子如何生活、如何过好学生生活。课本、知识、升学都很重要,但学生的身份,本身意味着它是一种有别于其他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请注意:“学生的身份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能把这种生活的目的仅仅定位于为了升学。人的一生,如果自幼儿园算起,到高考,学生身份有15年,如果再上大学或高中后继续学习,人,一辈子至少有20年的学生生涯,这是人最“轻松”、最快乐、最宝贵的20年。指导学生过好这20年的生活,教师责无旁贷。既要关注到这20年学生自身的生活质量,又要具备教育的基础性、目的性。这就是为什么要教给孩子如何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假期生活、双休日生活、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在这些生活时段里,既快乐又有质量,而不是为了质量而牺牲快乐。其实学生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可以忽视其目的,特别是低段年龄,只是生活,没有别的。

这种快乐不是浅层次的,不仅是肢体的放松、纪律的松弛,更是一种深沉的快乐、收获后的快乐、充实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关注当下,不能为了未来而牺牲当下。未来永远在前方,未来是以一定的当下为基础的。今年寒假,接触了几位学生家长。2017年中考时,学生的分数都在690分以上,考入了一中。半年后,一是成绩下滑严重,二是高度厌学,三是有了些坏习惯。这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失败,虽然不是教学的失败,但是却比教学失败更让人担心,担心学生今后生活的障碍更大。和一个初中的班主任进行辩论,她的观点是:我教的时候他很好,是高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工作不认真了,所以学生才出了问题。她没有想到:她任班主任时的基础作用既有分数的又有生活的。学生一旦离开了你、离开了所谓的名校,就不会生活了。这种教育本身是有问题的!你怎么保他一辈子呢?大学呢?工作呢?家庭呢?孩子要长大、要有学生以外的生活。所以,关键是培养孩子热爱生活、面对生活、追求生活、改造生活、持续生活的能力。说的狭隘一点、想的阴暗一点:你教孩子只追求学习,为了你自己、你的学校、你的校长,起码大部分是为自己。你所追求的是控制学生、是按你的规格去改造学生。一旦失去了你的控制、不再按你的规格来测量学生,学生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

十年前,我听江苏天锡市蠡园中学校长邱华国的对好学校的“三问”:分数是多少?分数怎么来的?分数之外还有什么?这三问,问的是学校境界。我想,还有一种“境界”是没有分数,分数之外也没什么,什么都没有。

学科按照领域不同基本可分为“科学研究中的学科”和“教育中的学科”。教育中的学科也是科学,属于社会领域。究其本源,它源于生活,学科表达即是学科素养的表现。如文字、符号、英语、美术……表达9的平方根,数学是一种语言,各学科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禁思索:难道只能取消学科分数评价,才能讲素养、讲素质吗?反过来,如果有素养和素质,学科分数就一定低吗?提高分数成绩就必须加班加点、收费补课、题海战术吗?

黔驴还有二计,一叫二踢,难道我们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吗?分数不是时间的增函数,分数=?+时间。铁杵磨成针点赞的是毅力,反对的是思维,为什么不去买一个针或换成几个、几十个、上百只针?

因而,教给孩子生活势在必行。这里的“生活”是指形成好习惯的生活、有思维的生活、会思维的生活、有爱好有特点的幸福生活。

第三,成为学生的偶像,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形成一批“学粉”。努力修身立德,让道德兴趣罩着你,占领道德制高点,用道德折服学生。像宗教与传销一样,培养学习的信徒。“吸粉”问题是我们的老师有这个决心吗?有这个能力吗?有这个实力吗?

要成为学生的偶像,老师要有一手绝活,特别是教龄大的老师,你已没有了青春、时尚和容颜,但你有几十年讲台上特有的绝活。我们就有这样的体会,几十年过去了,我仍记得高中体育薛老师,粉笔字和普通话特好,武汉人;化学老师韩老师,只讲一遍,结束语永远是:今天就讲这么多……学生有偶像,但不崇拜,而是被感染。自己也要树立终身爱好、终身发展的观念。甚至孩子们未来的方向,甚至消费走向在学生阶段就奠定了基础。

第四,回应家长和社会的需要,重视分数,但不仅仅是分数。现行体制下,没有分数和升学,一个学校是很难存在的。而素质与素养的提升,又很难在中、短期大幅度提升,反推分数提高,升学率的提升。急于“成功”、急于升学的眼前利益驱使下,有没有足够耐心、足够信心着眼于核心素养,也不相信核心素养能使孩子走的更远更高。这样就迫使我们追求核心素养与升学率最大限度地相统一,这既是一种退让,也是一种谨慎。因为我们不能再在任何孩子身上搞这种实验,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孩子当作实验品。他们的基础教育经历在生命中只有一次,不允许失败。这当然是从道义上讲的。因而小步快跑或快走慢跑就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节奏;核心素养之上的分数提升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较高的升学率回应了社会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担心;学生一生的发展成就实践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

《加里宁论苏维埃教师》第24页写着:“教育事业是最崇高最动人的事业之一。”虽然我这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与最初的热爱违背,但是这其中的崇高感、成就感、荣誉感却是同等分量的!为人师,尽其事,此时只想安静地当一个摆渡人,力求将敦厚笃定的幸福种子植根于学生的心田,教给孩子会生活,努力过一种有爱好有特点的幸福生活的姿态。也许我的学生不是群星中最璀璨的一颗,但是他健康、快乐、坚韧、求真、力行,我也便心满意足!

猜你喜欢
教给升学分数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A Father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可怕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