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莉 李晶晶
设施栽培草莓因周期短、结果早、见效快,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但传统的大棚土壤栽培方法劳动强度大,并且在同一块土地连续种植草莓造成了重茬问题和土传病虫害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草莓种植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无土栽培是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减少土传病害、降低劳动强度较为有效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目前,草莓无土栽培技术也越来越受欢迎。
在日光温室内,建立下挖式草莓栽培槽,栽培槽高 20 cm、宽 65 cm,槽间作业道宽35 cm,栽培槽底部及四周铺 1层塑料薄膜与土壤完全分离,以防治病虫害传播。
将草炭、蛭石按照1∶1的比例,充分混合配制成栽培基质。为保证草莓在整个生育周期内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并在基质中掺入已经完全腐熟的鸡粪。
将配好的栽培基质均匀填入栽培槽,然后在每个栽培槽内铺设塑料滴管1根,并通过支管、干管与施肥罐和控水阀门连接,每个温室设计独立控制开关。
选用抗病、丰产、早熟、休眠期短的,适合日光温室生长的草莓品种,如章姬、红颜等。
选择根茎粗壮、无病虫害侵染的秧苗。一般于9月中上旬进行定植。每个栽培槽内种植2行,株距15 cm。于定植前1天将栽培槽内基质浇透,选择下午进行挖穴定植,定植时注意“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1)铺膜扣棚。缓苗(移栽2周)后铺黑地膜,盖膜后马上破膜引苗,将膜口周围用基质压严。适时扣棚是草莓正常开花结果、早熟丰产的关键。大约于10月底外界气温降到10℃左右扣棚膜,并使用卷帘机收放保温被。扣棚前要及时剪去老叶,每个植株保留3~4片功能叶,然后喷施10 mg/L的赤霉素1次,待30%现蕾时再喷施5~8 mg/L的赤霉素1次。
2)温度调节。草莓植株在气温5℃以上时开始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开花适温为15~24℃,果实发育适温为18~22℃。草莓定植后的开花结果期,正值严冬时节,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覆盖保温被保温,通过适时放风和合理揭盖保温被来调节温度。
3)水肥管理。在草莓生长发育过程中,现蕾期和果实膨大期是水肥需求的高峰期,要及时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及时补充氮磷钾肥。另外在坐果膨大期还要通过叶面追肥补充养分。一般每隔7~10天喷施1次0.2%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4)植株管理。在草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要及时摘除老叶、病叶,以减少草莓植株的养分消耗,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情况和减少病害。每个植株保留8~10片功能叶。在现蕾、坐果期要及时疏花疏果,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草莓坐果率和果品品质。开花期及时摘除侧枝,每个植株留1~2个侧芽,每个花序留7~8个花蕾,摘除尖端弱蕾及授粉不良的花蕾。坐果后及时疏果,疏掉病果、畸形果,每个花序保留5~8个果实。开花后特别是寒冷季节,草莓容易授粉不良。应在开花前1周在每个日光温室内放置1箱蜜蜂辅助授粉,蜂箱置于棚室中央位置,以助于提高草莓的结实率和品质。
1)病害。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是在设施栽培中常见的病害,这两种病害都属于于高湿病害。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柄和果实;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果实。适当增加通风,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并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者深埋。药剂防治白粉病可以选择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等内吸性较强的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灰霉病可使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1 000倍液。
2)虫害。草莓常见虫害有蚜虫和白粉虱。在植株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灌水,防止干旱;及时摘除老叶、黄叶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还可以采用黄板诱杀,在离植株20 cm左右高时悬挂黄板,粘满虫后及时更换。药剂防治可以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
当果实七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过早品质不好,过晚不利于贮运。采收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