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张青箬
活着或是死亡,是每个人都难以驾驭的课题,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年轻的生命来说。这本书我大致阅读了三遍,分别是我初中、大学和最近,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这本书的理解也不相同。人越惧怕死亡活得越怯懦,然而坚强乐观就是对死亡的超越。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人要靠记忆来慰藉、要靠倾诉来释然、要靠平静来概括、要靠回首来彻悟。”《活着》主人公福贵带着这些,用平静近乎如水的语调,讲述了自己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名字是代表了父母对你的期望,“福贵”便是那个年代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期望,但是主人公福贵赌光家财、气死父亲,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或许这也是作家余华的第一层用意,我们需要抓住当下,因为明天要靠我们的努力来勾勒。
福贵家人接踵而至的死亡,所有苦难都涌入他的人生,他的悲凉几乎已经最大化,但他却依然坚强地活着,即使最后已经年迈。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人需要他;他知道,活着是要去发奋追求幸福;他知道,只要自己不放下,也许明天就能见到幸福。幸福就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你怎么追都追不上它,但它会在不经意间落在你的肩上。作者余华在这本小说的序中说道:“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可以说福贵这一生的苦难非常人可以忍受,但他仍然坚持追求幸福,用他最大的宽容来忘却痛苦。幸福究竟是什么?小时候觉得幸福是商店的一根棒棒糖、是作业本上鲜红的小花、是父母的一句夸赞、是同学的一个拥抱。读了这本小说后,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受,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也珍惜它的存在,这就已经很幸福了,哪怕它只存在1秒钟,而它也不论你是贫苦还是光鲜。
活着是艰难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困难,在福贵那个年代更是明显。福贵即使最后孤身一人,陪着他的就只有一头老牛,他却依然在努力地活着,活着就是好的。他最后可以用平淡的口吻阐述自己的一生,说明他对死亡已经释然。人为什么而活着?作者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活着或许就是一种本能。
生命本就是一场旖旎多姿的单程旅行,我们在其中只是细微的一粒尘埃,我们或许会经历大大小小的不幸与孤独,但我们需要学会承受苦难,因为活着就是一种勇气,活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