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开放大学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研究

2018-02-10 19:27:33胡以彤
乡村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新生代学习型

胡以彤

(1.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65;2.德国慕尼黑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上海 200065)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1]。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5亿人,16~30岁的农民工占39%[2]。初步推算,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数量超过9 800万人。这支数量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处在社会转型期,在工作、生活及对未来的定位等方面与传统农民工有着天壤之别,对教育的需求程度也远远高于传统农民工,其知识技能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整个国家文明水平的提高。

1 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的价值

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迫切需要,这是由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的现实国情决定的,不论是城镇化的推进还是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顶层设计和市场化力量的共同作用,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决定了分步骤递进实现城镇化是我国的趋势。

1.1 新型城镇化之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3],这都使得已备受关注的中国城镇化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城镇化不仅是城市数量和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是质量的提高。而人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因素,其知识文化素养决定了城市化水平,因此,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育是顺利实现城镇化的“软实力”,保障城镇化高质量的推进,终身教育软实力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适应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的留城意愿和留城能力[4],但因现实的残酷认为成为市民是“天方夜谭”,他们面临收入水平低、居住条件差、对农村感情淡薄,却又受到城市排斥和歧视,享受不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和基本福利,甚至还会遭到用人单位的“压榨”等问题,“富士康十三跳”的现象并不是偶然。如果不能通过合理引导解决这些已经聚居在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很容易出现拉美“贫民窟”现象,引发社会暴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的疏导,通过终身教育提升其人力资本的同时,培养其市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1.2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之需要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现阶段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宜采取总体规划、分地区、分步骤实施的策略[5]。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是目前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趋势,此论断基于以下2个原因:一方面,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公在教育领域愈发凸显,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亦是如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上建成了比较系统的城市终身教育体系,但是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却因经费、农民的思想文化、意识水平等原因步履维艰;另一方面,利用城市已经构建起来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于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可以扩大我国终身教育的群体数量,而且可以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体现城市的包容与接纳。所以,目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点应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问题。

2 新生代农民工的终身教育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基础、教育需求是其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考虑因素。通过研究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对终身教育具有潜在的强烈需求,但目前没有形成有效供给。

2.1 新生代农民工具备接受终身教育的文化基础

1986年我国开始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过25年的努力,至2011年中国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0%,目前接近90%。截至2013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9年以上,这充分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已普遍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相当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接受过高中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调查显示,2011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比上一代农民工8.8年多出1年,其中,文化程度为“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0%、6.4%,而上一代农民工中相应的比例仅为2.1%、1.4%[2],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提高,为其接受终身教育奠定了文化基础。

2.2 新生代农民工个体意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较传统农民工有了提高,但是与城市经济发展对教育水平的需要相比仍然相形见绌,尤其是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来说,知识密集型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前所未有,劳动力“供不适求”。新生代农民工中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1]。专业技能知识的渴求在“苏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调研中得到印证,比例达到65.1%[6]。也有学者对福建省福州市224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发现87%农民工明确表示愿意在工作之余参加教育培训[7];华东师范大学农民工教育研究团队对上海市火车站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高中、中专毕业生来讲,17~24岁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最有学习兴趣的,有着比较强烈的接受教育的愿望,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对知识、对技能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

3 基于开放大学的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供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办好开放大学。目前,在原有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开放大学建设有序展开,作为国家自上而下推进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其集合了高等学校网络或继续教育学院、夜大等的优点,并突破了他们主要提供学历补充教育服务的功能。其灵活、交互、多元的学习形式,尤其是学分银行的探索可以为终身教育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3.1 开放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明确指出其主要任务为: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在“终身教育”“教育公平”显然已成为当今社会热门教育话题的背景下,作为国家重磅推出的开放大学,也被寄予了很大厚望,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是其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的今天,广播电视大学的改名不能不说是语境的国际接轨,但更多的是结合我国面临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战略而进行的一种理念选择。

3.2 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

开放大学已经具备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终身教育的基础课程资源。以上海开放大学为例,其教育平台分为学历教育平台和非学历教育平台,内容既包括管理学、金融学、物流、会展、中文和教育等专业知识,也包括美容、空调安装、烹饪、服装设计等职业技能,还有旨在提升人文素养、生活情趣的艺术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从教育层次来讲,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内容应有尽有,从人群来看,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新生代学习型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新生代“双35”09式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中华家教(2018年10期)2018-10-30 01:43:16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23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5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0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