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永强
6月29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用好用活国土资源政策全力推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充分用好政策、发挥优势,全力推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高度重视用好用活国土资源脱贫攻坚政策,2016年出台了《关于全力支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以超常规的政策措施有力助推了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但在工作推进中,部分市、县还不同程度存在学习运用政策不到位、政策棚架、作风不实等突出问题。今年5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9位领导带队,分别深入全省37个贫困县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化解矛盾,破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难题。
《通知》从充分保障脱贫攻坚用地空间、应保尽保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积极拓展占补平衡途径、用地审批快办快结等4个方面要求确保脱贫攻坚用地应保尽保,从优化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实施宅基地复垦券交易、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保障设施农业用地、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支持光伏扶贫项目用地、妥善处理违法用地、加强地质环境治理、支持贫困地区统筹生态红线划定和矿产资源开发、落实深度贫困地区支持政策等10个方面要求加大超常规政策支持力度,并要求完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加强督促指导、推进落实政策,狠抓工作落实、提高扶贫质量,凝心聚力精准推进脱贫攻坚。
《通知》明确,要充分保障脱贫攻坚用地空间。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参与引导扶贫项目选址,支持贫困地区合理调整布局,统筹安排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统筹县域内现有的新增城镇工矿规模指标,优先安排脱贫攻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同时,建立新增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省辖市调剂为主、省级调剂为辅的机制,统筹规模指标调剂。
《通知》要求,应保尽保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持续加大对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和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地区的用地支持力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贫困县在应分配份额的基础上再单独增加600亩,对深度贫困县单独增加1000亩;贫困地区开展增减挂钩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超出部分,由省国土资源厅统筹调剂。鼓励贫困地区积极拓展占补平衡途径,进一步加大补充耕地储备,积极开展土地整治。要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大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积极探索“村民自建”“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土地整治实施模式,建立受益返还机制,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
《通知》明确,对脱贫攻坚用地建立绿色通道。实行单独组卷、单独申报,标注脱贫攻坚有关字样,取消批次限制和申请面积下限,具备申请用地条件的可随时申报。省国土资源厅收到脱贫攻坚用地申请后及时进行复核性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对存在问题的立即退回补正,做到即时受理,即时审查、限时办结。
《通知》明确,要优化增减挂钩政策,扩大审批权限下放范围,允许先建新后拆旧。要充分利用宅基地复垦券制度,持续为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筹集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旧房用途处置以及搬迁、迁建后旧房拆除复垦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复垦到位。
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通知》明确,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鼓励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给予支持,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对于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链等项目建设或用于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市、县,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奖励。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拓展土地使用功能,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通知》指出,加强地质环境治理,做好旅游扶贫用地保障。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在安排时向贫困地区倾斜,对于具有一定数量有典型代表性地质遗迹的贫困地区,根据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情况,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支持开展地质公园建设,推动贫困地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同时,支持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发展旅游。
《通知》明确,要妥善处理违法用地,2017年度卫片执法检查中涉及光伏扶贫项目、列入各级脱贫攻坚计划的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贫困村脱贫验收必须建设的扶贫车间、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先行用地的,允许由当地政府出具会议纪要,明确所属脱贫攻坚项目名称、项目违法占地实际情况和不予处罚的意见,随卷补办用地手续,同时统筹考虑违法比例。
《通知》明确,要支持贫困地区统筹考虑生态红线划定和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科学合理划定生态红线。要结合深度贫困县的实际情况,实行一县一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着力攻克“坚中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