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卢婷婷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发展迅速,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均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为谋求发展,世界各国均作出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均无法脱离全球化的进程,可以说全球化已是当前时代的基本特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改变旧有体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并积极利用国际环境与国际市场发展中国经济,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当前,中国的发展更是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力亦日益增强。中国的发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是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秩序与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发挥作用与影响力的过程。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同时,在发展中我们也受到“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影响,可以说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1]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在全球形势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持国内各领域稳定发展,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全球化可以被视作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交流与沟通较之以往更加深入,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各国在制度、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和阻碍随着交往的深入而逐步减轻,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今天,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的主要趋势,对于参与其中的每个国家来说,全球化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使各国面临挑战。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总是会让发达国家占据主导的优势,因而对于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科技实力尚显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谋得发展,所面对的风险、挑战都将更加严峻。当前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进程,“2015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增长6.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2]但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突出以及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难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离不开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表明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能力的建设是决定国家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要素。“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3]当前,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的现实之基。
首先,要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如何,与其执政党的执政思维和执政能力有密切关联。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如何,不仅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而且也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前途命运。不断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既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谋求积极应对各类挑战,谋求发展机遇的需要。具体而言,一是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毛泽东曾坚定地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关键因素就是依靠人民,“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4](P205)始终把人民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才能取信于民。只有持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凸显执政理念中的民生取向,倾听民众的需求,解决人民关心的现实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与信任。二是要以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执政方式是执政党掌控国家政权的运行载体,要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民主、法治的执政原则,从党的执政方式上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执政党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相结合,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发展具有民主、法制、开放性特征的现代化执政方式。另一方面,执政党必须具有开放的眼光,面对当前开放的世界环境,在利用全球化环境获取国内发展机遇的同时,冷静分析自身的问题与不足,在立足于中国特色的前提下,勇于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治理理念与执政经验,努力培育与现代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执政思维,不断完善自身的执政方式。三是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以适应世情、国情变化的新要求。“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5]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在被新的技术与知识改变,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6]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够建设出高素质的执政党。“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7]在新的世界形势下,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努力赢得发展机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需要。
其次,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8]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挑战也日益增多。古今中外,长期保持执政地位的政党或集团,多数会出现精神懈怠、责任感降低、自我意识放松的情况,有一些政党甚至因为这些原因最终导致执政地位丧失,亡党亡国的局面。党的十八大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9]坚持从严治党是保证党的生机与活力,保持执政党清醒意识,增强执政党防腐拒变能力的必然要求。因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10]。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注重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即使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全党上下也必须保持危机意识,严以律己,这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
最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尤其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发展更是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全球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国内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程度更加深入,并且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的信息交流亦突破传统障碍,数字交流使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在此种情况下,西方社会的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也随着沟通与交流的深入传播到我国,对我国社会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执政党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促进国内发展,又要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一方面,要积极抓住时代机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铺平道路。中国当前是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巨大的贡献,同时,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会产生制约与影响。可以说中国当前的发展已经不是孤立地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要获得进步,都离不开对全球环境与机遇的把握。因此积极把握住发展机遇对于中国来说甚为重要。邓小平曾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11](P105)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正确分析全球发展形势,在认清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特殊的时代背景,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球化把世界各国变成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所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所面临的考验都更加严峻。执政党既要抓住发展机遇,同时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我们的经济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在此种环境下,更要勇于抓住发展机遇,及时而正确地作出相应的决断,同时也必须坚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在前进的道路上误入歧途。胡锦涛同志在分析苏联剧变的历史教训时指出:“当时戈尔巴乔夫提出‘意识形态多元化’,提出所谓‘公开性’,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嚣尘上,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12]习近平主席曾强调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把握住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科学判断,为当前中国的发展赢得比较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13]无论是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的国家,创新都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中国来说,创新能力更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伐的关键因素。十三五规划提出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如何在全球化趋势下更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建构创新驱动型国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是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路径。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主要是通过对资源、环境的高投入、高消耗获得的。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所积累的矛盾与负面效应近些年来日益显现。宏观经济研究通常把投资、出口和消费看作是影响中国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但随着资源消耗的逐渐加大,环境污染逐步严重,以及人口红利渐渐消失,我国曾经所具备的优势逐渐被抵消,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探寻新的出路。过度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和投资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么今后我国将面临更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经济发展也将受到更大制约。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14]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需要创新元素提供动力支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增速减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繁重以及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中国经济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继续创造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关键就在于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将主要依靠资源投入、追求产出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以及劳动者素质提升、追求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主的方式。正如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学人》年刊上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阐述:未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端增长速度的依靠力量是推动结构性改革,而改革的核心要素之一即是“创新驱动”,“通过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尽快构建起一个大幅度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15]坚持自主创新,并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全球化视野来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涌现,既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也是中国经济突破发展障碍,拓宽增长空间,实现从“求快求大”到“求优求精”的最佳路径。
其次,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是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战略主动的关键砝码。国际关系学家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个国家行使和保持全球霸权的能力,最终取决于它的生产力。[16]而创新能力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来看,一国取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乃至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其关键的决定因素是不断以创新驱动来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国力的有效路径。有些国家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来谋求发展,但更多的国家重视采取科技创新的路径,把提升国内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虽然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斐然,但是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掌握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方面,我们依然差距较远。若要不断缩小这种差距,则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提升创新意识,因为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17]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追本溯源也正是因为这些国家曾勇于突破重重障碍,积极开拓创新,用工业革命的思维和行动迅速崛起。当前,知识经济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创新更是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则必须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公民的创新意识与科技素质,才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2015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18]这表明,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提升创新能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最后,逐步完善提升创新能力的体制,是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的重要保障。李克强总理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信心,这种信心并非盲目的,而是根植于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储备和工具,根植于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过去的一年被中国媒体称为 “创业元年”,李克强总理更是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双引擎”,并指出体制的创新可以激发亿万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改变亿万人的命运。[19]有益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是促进创新元素不断萌发,激励更多创新人才踊跃展现的先决条件,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近些年来在汽车、钢铁、通讯以及生物科技等领域发展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市场与尊重,这与印度政府从国家层面对提升创新能力进行制度设计是分不开的。印度政府近些年来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从世界办公室迈向创新型国家”,并且加强了与创新相适应的制度措施,诸如从国家层面强化科技创新战略规划,选择重大关键领域加强前瞻部署,以及出台相应的法律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20](P2)制度层面的战略部署使得印度在各领域的创新元素能够不断涌现,这极大地助推了印度的发展。完善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能够让具有创新能力、有创造才能的人才和企业突破现实的发展障碍,大胆实施自己的创新计划,不断向新的领域进军;另一方面,完善的制度保障也是一种激励制度,可以激发更多潜在的创新者加入到创业、创新的队伍中来。十三五规划强调必须“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如果要在当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处于领先地位,则更离不开政府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出台一系列创新政策,并不断完善支持、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的发展。反之,如果相应的制度环境缺乏,不仅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科技开发会缺乏相应的动力,而且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制度环境亦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桎梏。健全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是持续释放改革强大动力,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的关键,也是健全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开放性可以说是当前世界的主要特征。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现代化科技飞速进步,世界各国被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要积极抓住当前开放世界所提供的机遇,又必须勇于面对全球共同的危机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继续坚持开放发展,是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需要,也是与各国共筑繁荣稳定、普惠共赢的世界新秩序的需要。
第一,坚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中国经济竞争的新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21]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减缓,虽说这是中国经济在经历高速发展之后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出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矛盾突出等问题。当前国内消费者纷纷前往国外抢购各类商品,或通过电商渠道购买海外产品等现象,充分表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培育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的紧迫性。
坚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重视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对外开放质量,是培育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消费潜力巨大的国家,坚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中国经济竞争的新优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以往依靠廉价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支撑对外贸易优势的局面,改变国际国内对“中国制造”技术含量低、科技价值低的认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与此同时,坚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不能仅仅满足于近几十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所取得的成绩,而是必须按照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进一步去除思想的禁锢,积极处理好多边、双边、区域以及次区域开放合作的关系,不断释放深化改革的红利,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中国经济发展从倚重“数量”的时代推向以“质量”、“效益”的时代,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二,秉持开放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格局。不管是实行何种社会制度,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结构的逐步优化就必须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论及旧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邓小平曾深刻指出开放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们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11](P64)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对外开放、国际合作这些关键要素,在当前全球化的大棋局中,更需要以开放发展的理念来指引中国经济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格局。对外开放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应该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更加主动地扩大开放,把握时代机遇,积极利用国际资源,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脉搏,积极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去”。在对外开放的布局上,加快推动内陆地区开放的脚步,打造沿海城市与内陆区域协调共进的开放格局。在对外开放的要素方面,要逐步以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的高铁、通信、电力设备等方面来取代廉价的资源要素出口。在对外开放的体制建设方面,应准确把握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利用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引导并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改进传统对外贸易的工作方式,建立有利于促进现代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新机制。
第三,倡导共赢发展道路,塑造中国在世界上的新形象。把握当前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坚持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是中国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的大棋局中,中国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命运相连、利益相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22]倡导共赢发展道路,应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着眼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对待。”[11](P108)充分发扬中国“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传统文化精髓,以软实力来赢得各个国家的尊重。
倡导共赢发展道路,关键在于要传达出“中国的发展不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威胁的声音”。当前中国政府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正是对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之声的积极回应,既表明了中国的发展绝不会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和平、包容、合作、共赢是中国发展所坚持的原则,也契合其他各国发展需求。努力探寻各方利益汇合点,共创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是我们的价值追求。倡导共赢发展之路,也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内部的矛盾问题都有可能产生溢出效应,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更广泛更强烈的冲突。并且随着高新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诸如恐怖主义、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迫切需要世界各国协同处理。因此“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23]是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塑造有担当、有责任的大国形象的必然选择。
[1] 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新华网,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3/18/c_135200400_2.htm
[2]习近平.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严太——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com.cn/n/2013/1008/c1024-23116974.html
[3]习近平强调: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29/c_116339948.htm
[4]黄炎培.八十年来[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
[5]习近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 [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03/c_64094-20656845.html
[6]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08/c40531-20718824.html
[7]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我[EB/OL].凤凰资讯,http://news.ifeng.com/a/20160628/49259288_0.shtml
[8]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13/c69113-28271464.html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EB/OL].新华网,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18/content_12076251.htm
[1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 白皋.苏联剧变告诉我们什么[EB/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6/2962514.html
[13]习近平治国理政: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改革创新者胜[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3-08/7789088.shtml
[14] 习近平:不简单以 GDP 论英雄[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07/c_117609149.htm
[15]总理撰文释惑全球增长动力源[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07/c_128507233.htm
[16][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17]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yn/2014-0610/C64094-25125594.html.
[18]习近平.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5-11/19/content_1634599.htm
[1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心动不如行动[EB/OL].人民日报,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312/c1003-26683063.html
[20]封颖.印度政府科技创新管理重大战略转型与政策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4,(2).
[21]习近平.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06/c_1113546075.htm
[22]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0407/c64094-21045989.html
[23]新华社评论员.坚持开放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11/03/c_134777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