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与国内市场在双重倒逼
——中国肥企亟待接轨国际实现逆势转型

2018-02-10 14:44中国农资张番崔海涛韩玮焦自宣黄敏
中国农资 2018年13期
关键词:农资化肥生产

□ 《中国农资》记者 张番 崔海涛 韩玮 焦自宣 黄敏

适时调整结构,传统生产企业实现战略转型

几十年来,我国传统化肥生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过的阶段,在多年来供大于求的状态下,供应在经历了高峰后的回落也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阶段。然而,任何一个为生产、研发、突破、升级付出努力的企业都不甘愿被历史的洪流击退,也同时有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做出更好的调整。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特别是氮肥生产企业在遭遇了出口和内贸的双重夹击后,战略转型更是刻不容缓。

以鲁西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氮肥企业已经率先行动,由传统的尿素生产,部分转向其他化工产品,从而实现了良好的盈利。鲁西集团氮肥销售部经理赵子深认为,环保高压对企业和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他表示:“环保是当前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将失去生存条件。环保的高压和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企业进行装置改造和升级。未来,环保的高压会使一部分工厂搬迁或停产改造,一部分落后产能将被迫退出,这也将改变当前尿素的供求关系,对环境乃至整个化肥行业都是一种利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鲁西集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环保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了“园区化、一体化、集约化”的产业优势和粉煤连续气化的技术优势,在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拉长了煤、盐、氟硅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

深化海外战略,发出中国企业更强音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走向世界是中国国家战略。国际化战略依然是农资企业借助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内容。虽然贸易形势发生变化,但中国作为一个化肥生产大国和需求大国,在全球化肥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农资企业更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发出声音,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展示中国元素。

目前,磷复肥的出口依然是我国在化肥市场活跃的一个重要板块。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廖起成表示,目前国内市场还没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等原因使得国内库存积压严重。而国际需求依旧比较旺盛,因此,公司库存的80%都用于出口。

企业放眼世界并在国际市场上展示中国实力是农资企业影响力提升的真实体现。特别是随着亚洲许多国家对平衡施肥、节水农业的意识不断增强,水溶肥、增值肥料等新型肥料的需求不断增强,给很多企业带来新的机遇。Coromandel International limited高级副总裁 Madhab Adhikari表示:“印度农业已经经历了重大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环境及营养安全。随着水溶肥、专用肥、缓控释肥和生物刺激素等产品的引进,印度增值肥的市场需求也在增加。印度水溶肥市场近几年来快速增长,销售量从2002年-2003年的9600吨增长至2015年-2016年的17.8万吨,主要施用于水果、蔬菜及其他高附加值作物。”

除此以外,记者观察到,近两年,国内的一些复合肥生产企业在遭遇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在原先已经打通东南亚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销售辐射周边市场,占据新的市场份额。四川某大型复合肥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现在计划在马来西亚建复合肥厂,目前方案已经确定,下一步与政府确定选址后,会立即投入建设。他说:“公司近几年一直在做复合肥和水溶肥的出口,在东南亚已经打开销售市场。然而,随着国内市场越来越不好做,而且中国产品质量在国外的口碑不太好,出口也受到很多限制。所以,在综合考虑东南亚各国的地缘、政治、环保等因素后,最终选择了马来西亚。”

在国家多年来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了化肥企业的对外发展。“走出去”已经不是主要在探讨钾肥境外开发时的话题,而是向更多化肥企业、更多民营企业延伸,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和合作的可能性。然而,企业切不可盲目“走出去”,长期的基础调研、完善的市场渠道、突出的生产技术才能为企业“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东南亚市场逐步饱和的情况下,企业还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竞争力,从而在迈出“国门”之后走得更加平稳、顺利。

引进国外技术和理念,构建新型合作模式

近年来,国内肥料产量不断加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在倒逼企业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必须转型,才能存活”的行业形势,因此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逆势中学会如何转身,才能再次起飞,寻找下一个高点。

影响中国传统化肥企业生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中国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人们对绿色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提出“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的战略之后,高耗能、低效率的传统肥料市场势必会受到冲击。而要保证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继续提升的情况下,高品质的进口高端肥成了市场越来越热捧的产品。

越来越多的贸易企业在寻求国外高端肥的代理。不少原料生产企业与国外企业建立合作,一方面向国外合作企业进行原料输出,另一方面进行技术引进或产品代理,从而拓展进口肥料的销售渠道。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进口高端肥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因为大部分进口肥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相对于大量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建立技术合作,更加有利于国内企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不少企业由出口转向内贸,结合国外先进技术,更好地推广新产品。烟台西瑞康农资集团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邵广奎告诉记者:“现在国内氮肥的出口无法与市场接轨,中国的价格比别人高出很多。我们从前出口一些尿素和硫铵,现在转向国内推广水肥一体化,使用的都是以色列的设备和技术。”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多年来积极主动了解国际市场需求,而现在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市场需求的时候。引进前沿的生产技术、学习先进的农化服务理念、探索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思路,都成为全行业必须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所有农资人的重要使命。与国际接轨,与全球业内领先企业展开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此,中国农资传媒将于6月中旬在德国柏林开启中国企业发声、吸引全球目光的中外企业之间的对话,发起一场国内外化肥企业国际合作的思想大碰撞。

猜你喜欢
农资化肥生产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