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英
素养是指平日里的修养,“素”字的意思在我看来似乎是包含了它的全部意义,即“本色的”“本来的”“根本的”意义,语文素养可能包括语文理论、语文知识、语文艺术、语文思想等方面的水平,而核心素养就是它的中心素养或者是它的主要素养,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究竟是指什么呢?对它的分类众说纷纭,在过去的知识教学年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语文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这个是知识方面的分类;后来强调运用能力,从应用的角度又分成了“听、说、读、写、思”五种类别;现在又强调价值与审美,又把它分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这个是最新版的分类,毋庸置疑,不管怎样分,教育是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的,时代要求不同分类理应不同,与时俱进是真理。
也正是基于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前言中提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促进学生发展”“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这些目的。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可能更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两个维度,教师分析讲解课文、学生思考记忆刷题,讲、学、练、考贯穿始终,这样做却与新课标的目的背道而驰了,促进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似乎成了一句空话,有人可能会说有高考这个指挥棒,我们很无奈,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指挥棒,我们可能会漫无目的一盘散沙地打乱仗。所以问题不是有没有指挥棒的问题,而是怎样发挥指挥棒的问题。所以笔者建议语文高考也应该和英语高考一样,考考“听说读”的能力,否则,“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就成了一纸空文。
现在,各单位众公司招聘,在条件要求上除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外,更看重那些在专业外有一技之长的人,演讲能手、主持达人、朗诵精英、K歌能手无一不是和语文的核心素养有关,它特别关系到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两个核心素养。所以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更要注重培养这两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怎样培养这两个方面的素养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易于开展而又易于坚持的课堂小型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这个活动所占课堂时间不宜超过十分钟。并坚持每节课开展持之以恒。比如可以开展“课前思考一段话”。“五分钟美歌词鉴赏”“朗读者——我喜欢的唐宋诗词”“三分钟一吐为快解心结即兴演讲”等等,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提醒自己,这样就可以坚持,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能力一定都会得到提高。
有时学校举行一些活动完全依靠语文组,比如演讲、朗诵、汉字听写大会等几乎都是,而要把这些活动办好,又必须在全校内选择一些学生精英,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几乎每项活动都要参加,几乎是活动的香饽饽,越锻炼越强,越强越锻炼,而大多数学生却得不到锻炼,学生的参与度小,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从何而来呢?所以每位语文老师自己在班上举行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给他们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学生个体就会得到充分发展。
有时一项小活动可能只会使学生一笑而过,只起一个娱乐的作用,或者只是赶走了瞌睡虫,让学生兴奋了一会儿。在审美能力的培养还不能达到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小小的任务,或者用激励机制来进行评比。这样学生才会有思考,比如前面提到的“课前思考一段话”活动,一段话可以要求由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写鉴赏语,然后进行交流展示,还可以评选出优秀者。看一段视频,可要求学生来个一句话的短评。总之活动的宗旨是要娱乐、有兴趣、促提高,而不是让学生一笑了之。
总之,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些核心素养要靠一些活动的开展来使学生沉醉、喜悦、振奋,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塑造学生心灵,使他们的语文精神素养得到提高。没有语文兴趣活动陪伴的课堂真的很单调,在语文的教园里,希望大家不妨多多开展活动,有效地开展活动,尝试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