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帕格斯群岛》中的叙事技巧研究

2018-02-10 13:57段继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加拉里昂格斯

段继芳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一、引言

《加拉帕格斯群岛》是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关注生态与人类未来的小说。冯内古特是当代文坛上的颇具影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是“继海明威之后美国人谈论最多的小说家”①,国外学者对他的研究起步较早,如奥利弗·W·福格森在《历史与故事:〈加拉帕格斯群岛〉中里昂·特鲁特的双重叙事》中认为《加拉帕格斯群岛》中包含并行的双重叙述:一个是里昂所讲述的人类濒临灭亡通过逆进化又重新繁衍的故事;另一个是里昂自己的经历。在国内,随着冯内古特的作品不断地被读者所熟悉,对他的研究也正在兴起。但在文本分析上,国内学者对《加拉帕格斯群岛》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旨在从叙事方式方面对该作品进行解读,以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

二、非线性叙事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于今天的世界,决定论、稳定性、有序、均衡性、渐进性和线性关系等范畴愈来愈失去效用,相反,各种各样不稳定、不确定、非连续、无序、断裂和突变现象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所重视。”②因此,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常常颠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打破传统小说情节上“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叙述时间上“过去——现在——将来”的模式,运用非线性叙述模式将故事分割成若干碎片让情节变得支离破碎难以理解,将共时与历时相结合使小说中的时间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何时何地发生什么事情都是不确定的。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中,冯内古特运用了非线性叙述模式给读者重建了一个开放的、不确定的、碎片似的、无序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世界。

《加拉帕格斯群岛》由两部分共52章组成,每章都很短,由一个或几个互不相干的片段组成,甚至有些前后相邻的章节在情节上根本不相关联,整部小说仿佛由多个碎片无序地拼贴而成,读者只有将整部小说阅读完,才能在头脑中将这些碎片拼贴在一起,从而了解整个故事情节。如小说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1986年感恩节这一天众人登上“达尔文的巴伊亚”号大船之前的事。这一天中发生的事像拼图游戏中的碎片一样散落在各个章节。小说中出场人物并不多,每个人在当天所做的事情都被作者拆成若干个片段,而这些片段看起来杂乱无章地混搭在一起,加上随意穿插在其中的叙述者的评论和个人经历的讲述以及各个人物来到加拉帕格斯群岛前的个人经历,使得各个章节显得异常凌乱,整部小说就像是一幅被剪碎的画,极大地挑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叙事时间方面,冯内古特将共时与历时相结合,使小说的两部分都呈现出无时间顺序、无逻辑规律的特点。作者用了5章来描写疯子士兵射杀电脑专家和投机商的一幕,但是,这5章并不是完全都在描写骚乱,只能说这些情节的片段散落在这些章节之中,读者只有将它们阅读完,才能在头脑中将所有片段同时展开,设想出骚乱当时的画面。通过阅读第27章至第31章,读者可以从其中散落在不同章节的片段中得知:当疯子士兵闯进商店开枪打死电脑专家和投机商的时候,盲女塞莱娜和她的狗在房间中听着外面的骚乱不敢出来;6个土著女孩正饥饿地躲在商店的后门不知所措;玛丽正在房间里准备用外套将自己捂死;宾馆老板却在鸡尾酒休闲室中目睹了枪杀的一幕。空间性的叙述方式获得的效果就是同时性,这种同时性表现了发生在相同时刻但不同地点的多个行为。但是,无论后现代作家如何运用各种技巧来表现小说的反传统性,文本都还是由有意识的人所创造,因此,文本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历时的影子,读者可以在文本中隐约捕捉到叙述者生活的影像,虽然这个影像是支离破碎、恍惚难辨的,但读者依然能够从中整理出他的一些人生经历。

三、双重叙述视角

戴维·赫尔曼认为:“无论是虚构世界还是历史世界,栖居其中者都不是真实和实际的人,而是他们的可能对应者。”③在传统的小说中,作者具有确定文本意义的特权,并极力在文本中模拟现实世界来让读者相信其文本内容的真实性。然而,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作家常常从读者利益出发来对待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作者不再是万能的创造者,文本的意义不再由作者掌控,而是需要读者自己来解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者也是作者。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中,冯内古特设计里昂为自己的文学代言人侵入文本,通过双重叙述来讲述故事,提醒读者文本的虚构性,让读者自己解读文本,从而重建了一个后现代主义读者、作者与文本的关系。

冯内古特借助里昂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运用了双重叙述的写作技巧。第一层叙述是里昂所讲述的故事,也是小说的主体部分:由于经济危机、战争、环境破坏和病毒蔓延等灾难,人类濒临灭绝,人类最后的幸存者来到加拉帕格斯群岛,经过一百万年的逆进化成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鱼人”。另外一层叙述则是里昂自身的经历,这其中既包括他与家人的关系,也包括他参加越战的经历,还包括贯穿其中的他的情感历程。当里昂16岁时,他意识到他一直崇拜的父亲其实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和作家,于是叛逆地离家出走,他漫无目的地流浪,对生活的迷茫使他参军。同时,还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着他的家庭关系和越战经历。他的童年和越战经历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童年时期,母亲抛夫弃子不知所踪,他一直认为是自己与父亲的嘲笑使母亲弃他而去,内心充满了无限的自责。在越南战场上,里昂开枪打死了一名越南老妇人,因为她用手榴弹炸死了他最好的朋友。此后,他便陷入了深深的内疚,不得不在逃到瑞典后住进了医院。直到在医院里有一位医生问起他是否与作家基尔戈有什么关系,并表示读过他的书时,里昂才领悟到父亲对他的爱,重拾父子亲情。

冯内古特通过双重叙述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并提醒读者文本的虚构性。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虚构出一个故事,然后用虚构的故事去反映本身就是虚构的现实,从而把读者引入到双重的虚构中去。然而后现代主义小说却以揭穿这种虚构为己任,把现实的虚假和虚构故事的虚假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达到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反思的目的。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中,冯内古特借助故事的叙述者里昂时刻提醒读者文本的虚构性。首先,通过泄露内容或结局来提醒读者该小说是叙述者里昂在讲故事。在第一章中里昂就告诉读者,他正在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百万年前,同时他常用一些陈述句来告知读者故事的发展情况、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等。例如:“我现在将会在詹姆斯?威特的名字前面加上星号,这就表示继齐格弗里德·冯·克雷斯特之后他将会下一个死去。”④等。其次,另外一个提醒读者文本的虚构性的因素就是情节本身。从里昂跨越百万年的故事中,读者得知人类因灾祸几乎全部灭亡,仅有的幸存者通过逆进化变成低智商的海豹般的哺乳动物得以继续繁衍。这样荒诞的情节本身就使文本缺乏一定的真实性。

四、结语

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中,冯内古特运用非线性叙事和双重叙事视角等技巧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内部形态和结构为读者重建了一个非传统的、开放的、不确定的、碎片似的、无序的后现代主义的小说世界。非线性叙事打破了传统小说情节上和叙述时间上的线性模式,一方面将故事情节分割得支离破碎,另一方面将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在时间上使小说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使一切具有不确定性。此外,作者还借助里昂这个文学代言人,通过其幽灵的视角来讲述人类濒临灭亡又重新进化的故事,并在故事中穿插里昂自身的经历,通过里昂的双重叙述来提醒读者文本的虚构性,让读者自己解读文本,从而在后现代小说文本中重建了读者、作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注 释:

①Klinlcowitz,Jerome.Literary Disruptions:The Making of a Post-Contemporary American Fiction[M].Urbana,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0:33.

②沃·威尔什.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转引自让-弗·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M].赵一凡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55.

③戴维·赫尔曼.新叙事学[M].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88:.

④Vonnegut,Kurt.Galapagos[M].New York:Delacorte Press,1985:182.

猜你喜欢
加拉里昂格斯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魔术师里昂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尼亚加拉
西班牙画家达利:创作因爱而生
福格斯公园逃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