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婷
昌吉州党委政研室,新疆昌吉 830011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和实践,特色小镇已成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良策之一[1]。对于昌吉州来说,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加快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2017年昌吉州明确了在每个县市各启动1个特色小镇试点的改革任务。木垒县把哈萨克文化的礼物、美食、运动、休闲相串联,打造“木垒”颜色于一体的阿吾勒风情小镇。奇台县借助江布拉克国家4A 级景区,打造承接景区、服务游客于一体的旅游集散特色小镇。吉木萨尔县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北庭文化产业园等资源优势,植入文化产业元素,打造北庭特色小镇。阜康市以天池西王母文化为主题,打造天山文创小镇。昌吉市依托湿地碧玉链工程,打造渔业小镇、乐水小镇。玛纳斯县依托塔西河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塔西河葡萄酒谷特色产业小镇。呼图壁县借助苗木花卉优势,打造二十里店花木小镇。
2.1.1 对特色小镇独特概念认识存在偏差,缺乏科学规划
混淆特色小镇与小城镇的概念,以区划性质的小城镇建设代替突出产业属性的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没有抓住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
2.1.2 缺乏特色产业支撑
有些县市植入的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既没有可经营投资性,又不能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2.2.1 项目缺乏有效包装、捆绑和策划
各县市普遍缺乏对项目打包、捆绑和策划,社会资本看不到赢利点及潜在的收益,致使招商难以实现突破。
2.2.2 各县市普遍存在建设主体不清晰问题,尚未摆脱传统的经营模式
只注重项目建设,而忽视特色小镇后期的管理、维护、运营。
在特色小镇建设前期,引入熟悉市场运作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统筹考虑特色植入、产业模式、投资主体、融资模式等内容,借鉴国内特色小镇成功案例,立足实际,对特色小镇建设规划进行合理性、科学性编制;按照以镇促产和以产兴镇的基本思路,推进产镇融合,使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使得特色小镇规划中既要有产业规划,又要有建设、运营管理规划。
围绕特色产业和产品,加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引入和培育力度,积极推动以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品牌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特色产业,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寻找和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重点考虑通过向上下游延伸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针对小、散项目,采取“捆绑打包”方式,增强项目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把周期长、收益低的项目与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有机组合,使得整个项目中既有产业经营性项目,又有基础设施类、公益类等非经营性项目,让企业找到盈利的契合点,进而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特色小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