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丽
(河北乐亭县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没有交流就没有语言能力的提升。怎样让孩子想说、敢说、能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思想,其实早已给了我们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生活基础,让幼儿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快乐地学习知识,交流知识,但是在这期间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束缚,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忽略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所以交流过程中要求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1.同伴所致、爱说敢说。有的时候,个别孩子会产生一种“游离”的状态。比如,我们班的菲菲,每当教师请幼儿自由讨论的时候,她总是一片迷茫。不是她不聪明,而是平时她没有什么玩伴,一遇到自由讨论的情况是,菲菲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在开展《好伙伴》主题活动开展的时候,我预设了“我的动物朋友”“我的朋友”这两个主要的学习脉络。通过社会、语言、音乐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将孩子引进亲切、温暖的氛围,让他们没有的孤独,从而体会微笑面对朋友是多么重要。
2.丰富生活、投其所好。要让幼儿运用字、词说话时,成人要先做示范,告诉幼儿怎么把词用到句子里,再让他们尝试说。例如,冬天下雪的时候,让小朋友向桶里装雪,放到室内,当孩子午睡结束后,发现室内装在桶里面的雪不见了,变成了水,那么教师询问孩子知道雪去了哪里,为什么会不见,学生会说屋里比较暖和,所以会融化成水,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冬天下的是雪,夏天下的是雨,两者是一样的吗,学生会感觉有所困惑,那么教师可以让孩子自己查找资料,第二天大家再进行交流。教师有意地将雪装入桶内,并且放置于不同位置,让幼儿发现雪在温暖地方发生变化,因而引出更多有关“雪”的问题,激发幼儿的交流欲望,让孩子越来越喜欢说、敢说。
1.生活经验、有话可说。日常生活中也要引导幼儿学会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每天要尽量多与幼儿说话,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词语及语序、语法。
幼儿园里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些自言自语,如我们班的靓靓,跟同伴交往的时候会很腼腆,可是一到卫生间的大镜子面前,就会对着镜子又唱又跳。又或者是同伴们之间相互间进行语言模仿。如马马小朋友,因为平时喜欢欺负别的小朋友,没有多少人愿意跟他做朋友,于是经常模仿同伴的话,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
2.简短标准、进益求精。在语言活动时,当一个孩子回答了问题,我会请其他小朋友再帮助完善一下,“怎样才能让这句话说的更简单些呢?”就会有孩子踊跃举手,也许一下子说出一句话的中心思想会很难,但是这种蹭蹭递进的办法去很有效。孩子不但明白了,说话要说的要更短些、更清楚些,更是在一次次练习中学到了方法。
3.激将促效,自然流露。冰冰小朋友的妈妈对我说“平时回到家,冰冰都不愿意把幼儿园学到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可是当她进浴室洗澡以后,爸爸妈妈就能听到浴室里传来的愉快歌声。所以,每次他们都会自己先学会了歌曲,然后在冰冰面前故意唱错,冰冰就会忍不住纠正他们,然后就把歌曲唱了出来”。孩子就是这个天真可爱,与小孩说话,不要放过任何的一个机会,可以多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问问他们的想法,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给我们听,其实孩子们都是喜欢做小教师、小大人的。教师家长自己做一回小朋友。交谈时,以问话的形式来一步步的引导。如我的娃娃家的时候,佳佳问我:“我的小宝宝一直在哭”我问:“那你猜她哭的原因是什么呢?”佳佳想了想说:“可能是饿了!”我连续发问“你有办法帮助小宝宝吗?”“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你打算去哪里买材料呢?”最后,佳佳用了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高兴的脸上充满了自豪。或者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多看(一些图片,一些书籍)等东西,发动他们的大脑让他有话可说。
成人首先要意识到幼儿的“读”与成人的读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读”是用眼看,再用嘴说出来。指导幼儿读的时候,开始让他们观察画面,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然后提出问题:图上有什么?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他们复述出来。
教师还要讲一些故事,让幼儿有意识地记忆并复述故事。如在讲述《黑猫警长》时,可用轻柔的语气讲“森林的夜静悄悄的,小动物们都早早地进入了梦乡。”讲到“静悄悄”时,要压低声音让幼儿感受到真的很静,讲到“进入了梦乡”时,做睡觉的动作。接着讲故事时,可以边讲故事边提问,可以让幼儿有意识地记忆并复述故事中精彩的句子,也可以让幼儿续编故事,引导他们自由想象,大胆讲述。
参考文献:
[1]史海芸.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