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市政公司家属楼 (442700) 刘万珍
冬季水温较低,鱼群活动减少,鱼病发生相对较少,因此鱼病防治极易忽视。其实,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如果不加防范,就会给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该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染引起。病鱼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条末端腐烂,有“蛀鳍”现象。病鱼反应迟钝,浮游于水面。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
防治方法: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强力菌毒杀”50毫升全池泼洒,预防效果良好;治疗时,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强力菌毒杀”100毫升全池泼洒,如病情严重,隔日再泼洒一次。
该病主要因并塘或拉网时鱼体受伤,鳞片脱落,水霉菌入侵所致。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呈棉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菌丝破坏鱼体组织,皮肤粘液增多,使病鱼烦燥不安,游动失常,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方法:①防止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鱼体受伤;②鱼种下塘前用3%~5%食盐水或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③预防时,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可用“毒菌净”100克化水全池泼洒;④治疗时,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可用“毒菌净”150克全池泼洒。
该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体皮肤和鳃部引起。病鱼体表、鳍条或鳃部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反应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①预防时每亩水深1米可用“杀虫星”10~15毫升稀释2 000倍全池均匀泼洒;②治疗时每亩水深1米可用“杀虫星”20毫升稀释2 000倍全池均匀泼洒。
该病由三代虫侵入鱼体皮肤、鳍条、鳃部引起,严重病鱼皮肤有一层灰白色黏液膜,表现不安,常狂游水中,主要危害幼鱼。
防治方法:①清塘消毒,加强日常饲养管理;②鱼种放养前用20×10-6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30分钟。
该病由斜管虫寄生于鱼体或鱼鳃所致。病鱼体表和鱼鳃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灰色薄膜,影响呼吸。主要危害越冬鱼种和亲鱼。防治方法:①采用生石灰清塘消毒;②病鱼可用8×10-6硫酸铜溶液浸洗消毒30分钟;③可用0.7×10-6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杀虫效果良好。
该病由粘孢子虫侵入鱼体引起,虫体侵袭皮肤、鳃瓣组织不断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灰白色点状胞囊,影响呼吸,患鱼衰竭死亡。
防治方法:①可用生石灰125千克∕亩彻底清塘消毒;②鱼种放养前,可用500×10-6高锰酸钾溶液,或500×10-6石灰氮悬浮液,浸洗30分钟。③可用1~2×10-6灭孢灵全池泼洒,防控效果良好。
该病因缺乏营养所致。病鱼体质瘦弱,肋骨显露,头大尾小,游动无力,受惊时下沉缓慢,该病轻则影响鱼种质量,重则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①加强投饲管理,冬季不停食,只要水温上升到10℃,便可继续投喂,一般以精料为主,投喂量占在池鱼体重3%~5%为宜;②饲料中可添加适量营养保健剂,如每千克饲料中可添加水产专用维生素C 1克。
病原体为多态锚头蚤、鲤锚头蚤、鲩锚头蚤等,主要寄生于鱼体,影响采食和呼吸。
防治方法:①可用生石灰清塘消毒;②放养鱼种时可用10~20×10-6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30分钟;③可用青松叶或枫杨树叶,每亩用叶10~15千克,扎成5~6捆,挂于食场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