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强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引导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人生的发展基石为宗旨,强调问题的解决,关心实际生活,与素质教育相匹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抓住学科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并尽可能地将生活需要、生活娱乐与他们的信息学习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点,在问题设计时,我们也应该有所侧重。其实,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为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和电子产品、信息平台打交道,如他们最喜欢的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可以问题为饵,有效地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中学信息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利用中学生已有知识储备,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与问题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够书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效问题深化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即问题设计注意广度、关注深度、衔接承上启下、提出契合时机,进行探究与学习。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而中学信息技术知识涵盖面较广,操作性较强。众所周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大,学生每周进行学习和操作的课时有限。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问题设计要体现知识的广度,让学生在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和整合。
例如在《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这节课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认识信息和信息的特征。在教师对于学生还不够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信息与信息的特征。首先,我问大家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信息?
生:信息就是我们获取的消息。
师: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生:“老师说明天放假了。”这就是一个信息。
师:你能用生活实际进行问题的解答,很棒。今天,我们要给信息一个确切的定义,现在老师请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些存储方式?你们已经有过充分的信息技术的学习经验,现在结合你们的生活经验完成老师的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利用我们的知识储备,给“信息”一个确切的定义。
这样的一个问题,涵盖了学生信息学习的方方面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能够很好地进行旧知识的复习。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任务驱动法,非常注重学生思想和能力的挖掘,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那么问题设计就是一节信息技术课程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深入探究,是否能够挖掘学生的信息能力,以达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效果。
例如在《Flash动画制作——绘制七巧板》,在这节课中,学生要学习Flash动画制作的方法,并绘制七巧板。这是学生首次学习使用Flash软件,这也是一节以操作为主的信息技术课。虽然这次学生首次学习使用Flash软件,但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不同软件使用经历,新软件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有迹可循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带动学生探究新知,引领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Flash软件的运用,在这之前你们已经学习过很多不同的软件了,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有探索新软件的能力。现在老师介绍一下这个软件的操作环境。
教师介绍项目并做简单演示,包括:(1)菜单栏,(2)工具栏,(3)面板属性。
师:现在你们对这个软件的基本属性已经有所了解了,现在老师想让大家自己尝试摸索使用这个新软件。给你们一个简单的初步任务,回答老师的问题:如何绘制一个红色的三角形?请你通过你的实践探索,归纳出具体的步骤。
这节课学生要学习七巧板的画法,在画七巧板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绘制三角形,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绘制方法。绘制三角形等多边形是学生学习绘制七巧板等基础,教师利用这个问题做铺垫,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并深入探究,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本课知识。
如何自然过渡和衔接是每一节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可以借助问题的力量,实现课堂的有序衔接。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问题设计,在这个问题中涉及旧知识的巩固,也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实现问题设计承上启下。
例如在《信息到技术》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与传播的一门高新技术,并且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为生活实际服务。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重要关系,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承上启下,以实际生活中的情景作为导入,再通过问题,引出新知识的学习,实现课堂有序衔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表弟,在国外工作,工作很忙,很多年都没回来了。可是老师昨晚和他会面啦!
生:他回来了吗?
师:他还在国外,你们猜猜,我们是如何会面的?
生:通过越洋长途电话联系。
师:更进一步,再想想!
生:通过视频对话。
师:是的,我们是利用视频对话这个信息技术沟通交流的。对于你们来说,视频通话不仅不陌生,反而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打开手机,随时都可以和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通话。
生:是的,现在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师:信息技术在哪个方面印象了你们的生活?现在老师请你们分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并谈谈你的看法。
在这样的一个情景导入,设计问题承上启下引出新知识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衔接,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都要接触大量的新知识与技能,那么在一节课的学习之后,教师要针对这节课的学习知识进行问题设计,契合时机提出问题,请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本课学习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升华认知。
例如,人教版中学信息技术必修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的编程加工》,在这节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加工信息的整个过程,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而这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学习中契合时机有效提问,让学生在讨论中升华认知。
师:下周我们学校要开运动会,学校想要通过计算机快速地处理比赛数据,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实现?
生:需要计算机等硬件设施。
生:如果要快速地处理,我们还需要运用相关软件。
师: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软件,你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下。体验一下这个过程。
学生体验。
师:怎么样?
生:能够很灵活,很快速地进行数据处理。
师:刚才是我们人工操作的,计算机能够知道我们的想法吗?我们有什么方法让计算机题我们操作呢?
生: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这样的方式来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师:计算机可以智能化处理数据,前提条件是人类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这说明什么?
生:人能运用智慧借助计算机工作,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
师:很好,现在就请你们做这个明智的领导吧!分小组讨论,如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除此之外,还需要完成什么任务,现在开始!
在这样一系列的提问中,学生明白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了解了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也明白了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找准问题出现的契机,在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在学生求知欲最强的时候,在学生最想表现的时候,给出任务,提出问题,顺其自然地让他们走进课堂的风暴中心,主动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与用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问题的提出,都是一门精深的教学艺术。在信息课堂中,我们要善于突出信息课程开放性与实践性的学科特征,以问题情境、问题任务、问题活动,激活学生的“学”,在思维碰撞与实践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能,并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代教学背景,让信息课堂更有“信息味儿”,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还能提出问题,创造问题。
[1]张琳.问题情境设计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5):165.
[2]李六爱.以问题为导向的中学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69-70.
[3]吴先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与对策:以余杭中学研究为例[J].学周刊,2016(12):45-47.
[4]杨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