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杰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导入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模式,指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将视听、声像、图文等资源有效呈现,引领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有效模式。
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导入方式有:课始导入,激发学习情趣;课中导入,引起学生深入文本,创造想象;总结回顾性导入,在学习内容回放中升华和概括……此外根据导入目的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想象写话导入、生字学习导入等。
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有3个“融合”:一是视听资源与学生生活的融合,二是呈现内容和方式有效聚合,三是要与言语引启融合,以产生学习驱动力,培养语文创新能力。下面以《咏鹅》一课教学例谈。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7岁时写的咏物诗,语言清新、自然、真切、传神,是其在义乌乡村骆家塘趣味生活的写真。3个“鹅”字反复咏唱中引人想象,表达了对鹅的热爱之情,与“曲项天歌”的拟人神态,以及“白毛绿水”“红掌拨波”的对比动态细节描写,反映少年骆宾王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导入让学生、教材与课文情境相融合,在呈现聚合力作用下感受文本,体会鹅的乐趣中培养对传统文化——古诗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是通过实拍将“鹅”的物象搬入课堂再现真实生活情景,以景切入古诗情境;二是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的聚合作用,将传统文化古诗的学习引向生活,由物象产生新的意象。
微视频导入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可以产生视域融合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学生、教材等,在听、说、读、写、看能力培养过程中互相影响产生综合影响力。知识、兴趣、审美、能力等在这种综合影响作用下得到多维度巩固或提高。例如《咏鹅》教学的导入,教师根据巢湖岸边鹅多的现实,自拍碧水蓝天下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场景,配合动画交叉制作成简短的微视频:碧水蓝天下的巢湖及裕溪河中,群鹅千姿百态向天歌,特写一只鹅,两只鹅,三只鹅,镜头迁移至清澈的湖水中,突出鹅的洁白和鹅毛映水的美景,再将拍摄视线转移到红掌拨水的动态场景……最后飞入《咏鹅》这首诗,并作简短的语言提示,进入到配音朗读的环节。微视频实拍将文本视觉化,不仅再现巢湖地域生活,而且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还能在视频播放与教师语言交互引启下,使生活记忆之鹅通过微视再现变成可说话可赞美的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诗意。
信息技术导入的聚合作用指向教学目标同时指审美教育。虽然PPT课件相比不断更新的其他信息技术方式有些传统,但巧妙设计和运用能产生聚合力,使PPT运用绽放出迷人光彩。呈现聚合力,指PPT超链接,或图文对比凸显,或视听反复认知,多频次定力指向教学目标。特别是原生态采集的校园生活真实写照的视频、音频文件加上引启性语言导入的超链接,零距离贴近学生生活,让阅读、作文、识字、写话知识学习和非智力能力培养等生活化,核心聚合力作用下,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作用。教学《咏鹅》,仅制作一页PPT,背景是蓝天碧水,主体是活泼可爱、洁白曲项、可爱乐观的大白鹅,加上盛开的荷花,如伞的荷叶等辅晾,都是超链接内容。课始、课中导入中,在湖鹅欢,点鹅鹅歌,点水鹅拨的情境导入中,加上有效的提引评价,一路指向“我要巢湖里的美丽大白鹅”的课堂定向目标。在此导入后的“大白鹅学生字”“大白鹅学背诗”“大白鹅学唱歌”等系列活动中,学生在趣味而富有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色,获得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通过多样性魅力语言在信息技术导入中拨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心弦,激发其思维浪花,引领学生创新学习。
熟练运用录音和配音以及超链接技术。视觉呈现导入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插入音频等言语性资源超链接,视听融合,提高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也培养学生的听力以及表达力。音频教学内容有互联网优质资源、教师或学生个人录音等。特别是将学生的言语录音插入PPT中,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例如,为了引导学生创新朗读《咏鹅》,事先让几位学生以各种语调和语速朗读并录音、录像,以“朗读帅哥一、朗读宝贝二”等插入到PPT中点击欣赏导入到朗读环节,提高了学生对朗读古诗的情趣,收到极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导入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模式,指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将视听、声像、图文等资源有效呈现,引领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有效模式。
[1]陈维道.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创新与植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85-88.
[2]陈维道,尹章林.课堂即时录入激发爱国语言活力综合性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6):60-61.
[3]苏楠.三类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的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