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农资企业融资之路有多远

2018-02-10 01:16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8年42期
关键词:过会转板三板

□ 《中国农资》记者 吴 江

中国农资行业经过几年发展,在向上下游突围形势的“胁迫”下,农资行业在资源、原材料以及终端渠道的投入不断加大,导致企业运行成本增加。同时,由于农资行业投资面小,缺乏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支撑,农资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渐弱,融资成为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当务之急,农资企业纷纷寻求上市之路。但是,从近两年的上市情况来看,一些企业逐渐放慢了上市融资的脚步,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企业经营、不良资产剥离以及财务制度等因素所限,特别是作为农业、农资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操作方式和运行程序缺乏基本了解和认知。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通常是指由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由于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日前,记者联系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事业部宋彬,就行业普遍关注的新三板和IPO程序问题进行解读。

新三板挂牌增速放缓

目前,从新三板企业挂牌情况来看,首先是数量保持增长。宋彬说:“自2013年底新三板向全国扩容以来,新三板日益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已取得初步成果。”分析历届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200家到2017年的11633家,截至2018年10月8日已经达到10949家。“其中,2014年到2016年是新三板发展的黃金期,挂牌企业数量增长较快。”

其次,从挂牌的速度来看,增速放缓。随着挂牌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新三板市场准入和监管的趋严,新三板企业融资效率和流动性的短板日益凸显,摘牌制度的推出和完善也导致新三板企业“优胜劣汰”,挂牌企业数量增速放缓。宋彬说,2018年初至今,新增挂牌企业468家,而摘牌企业达1152家,挂牌企业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企业对于IPO的困惑,宋彬也给予了解读。“新三板企业IPO始于2007年,受企业资质和IPO暂缓等因素的影响,历年IPO数量分布不均。2016年前,新三板企业IPO数量较少,2017年以来,已成功IPO的新三板企业数量激增,其中2018年已达18家。”从新三板企业IPO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9月30日,已有55家新三板企业成功过会,其中已有48家成功登陆A股市场。“新三板企业IPO板块中,目前55家已过会的新三板企业中,有28家选择登陆创业板,9家选择登陆中小板,18家选择登陆主板,符合新三板企业‘小而精’的总体特征。”

新三板企业IPO耗时分析看,整体耗时与非新三板企业基本一致。其中佩蒂股份于2015年4月23日挂牌,2015年12月3日辅导备案登记,2016年5月16日获得证监会受理,2017年5月10日过会,从证监会受理到过会仅1年左右的时间,整体IPO进程非常紧凑。

转板机制推进缓慢

宋彬还谈到了目前新三板企业IPO的审核排队情况。他说,截至2018年9月30日,处于IPO正常审核状态的首发企业共264家,其中新三板企业共60家(含已摘牌新三板企业),占比22.73%;新三板企业中已通过发审会企业7家,已暂缓表决企业1家,已预先披露更新企业35家,已反馈企业13家,已受理企业4家。

在已进入上市辅导且IPO申请未被受理的395家新三板企业中,辅导期在半年以内的企业共有54家,占比13.67%。也就是说,除已申报和已进入辅导期的新三板企业外,新三板还有数量庞大的IPO后备军。这些企业一部分因为业绩暂时无法IPO,一部分出于新三板政策红利的考虑,则处于观望摇摆阶段。

宋彬分析认为,目前新三板企业IPO持续升温。“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差、估值低的局面未改变之前,挂牌企业转由IPO登陆A股的趋势将不会发生改变。”随着IPO的提速,新三板企业申请IPO的数量已出现了较大的增长,由于IPO审核标准趋严,新三板企业IPO通过率有所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新三板转板制度指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直接申请上市交易,无需证监会审核的制度。宋彬解释说:“目前新三板企业通过一般IPO程序上市存在本质差异。”2013年,《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指出,挂牌公司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研究推出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2016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指出,发展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建立健全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此外,证监会和深交所也多次提到推动转板工作。“尽管转板制度随着新三板全国推广同时推出,但在具体实施层面推进缓慢。由于新三板审核机制和IPO审核机制存在区别,因此,新三板转板机制的推出尚无时间表,遥遥无期。”

宋彬还阐述了新三板企业申报IPO的两种方式。一是以新三板挂牌企业身份申报,其次是在新三板摘牌之后,以非新三板挂牌企业身份申报。

操作层面审核严格

对于企业普遍关注的IPO审核现状,宋彬也给予了解释。首先一个趋势是从严审核,可谓是史上最严发审委。截至2018年9月30日,本届发审委共审核241家公司的IPO申请,过会140家、否决87家、暂缓表决14家,过会率仅58.09%,不足六成。而2015年、2016年发审委审核IPO的通过率则分别为92.28%和91.14%,2017年全年通过率受新一届发审委履职的第四季度从严审核影响,降至79.33%。截至2018年9月30日,共有53家新三板公司接受本届发审委IPO审核,27家过会、25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为51%,比所有上会企业过会率低7.09%。本届发审委的审核历史上,出现过“6 过 1”“3 过 0”的情况,从严审核将成为新常态。

“分析新三板企业IPO过会率低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企业盈利能力不足。”宋彬指出,根据最新窗口指导意见来看,最近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总和不低于1亿元;且主板(包括中小板)最近一年不得低于8000万元、创业板最近一年不得低于5000万元。新三板企业中的优质企业,大多净利润2000万元左右,利润超过5000万元甚至更多,且经得起财务核查的新三板企业较少。

“其次是由于运作不规范。”财务核算和内控基础薄弱、现金交易多、关联交易复杂、大股东资金占用、信息披露瑕疵或偏差等。新三板IPO要成功就得业绩好且真实性经得起检验、运作规范。宋彬说:“只有这两条满足了,就不用担心过会问题了。”

IPO重点涉及的问题大多是规范运行、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以及信息披露等。对于企业难以权衡的已披露信息的风险和持续信息披露要求问题,宋彬说,新三板企业与非新三板企业IPO最大的区别在于新三板企业很多信息已经公开披露,如果存在错误,则会对后期更正及IPO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也是证监会主要关注的问题。在IPO进程中,涉及到诸如IPO辅导、申报、过会等信息也需及时披露,否则可能遭受股权公司的处罚。

信息披露对信息披露差异的原则性要求是允许IPO申请文件与新三板披露信息存在合理的差异,不允许有实质性差异。例如,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存在重大遗漏,或财务数据差异较大,则应考虑将其延期到报告期外再行申报。

相关链接

“新三板”市场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IPO: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 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猜你喜欢
过会转板三板
桃林坪花脸社火与过会
直接转板上市尽显新三板之无奈
“6进1”
新三板十大主办券商
PE为什么要上新三板?
拆VIE,上新三板
2015新三板创新公司100强
如此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