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0102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职业教育主要负担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互联网+教学”成为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1],《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对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改造投入了巨资进行支持,信息化大赛每年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那么在实践中,信息化教学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程度如何?尤其是对于教育强省北京市,信息化教学是否对教学效果产生了有效的促进?基于以上疑问,我们开展了针对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期能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对未来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指出方向。
本次调研采取文献阅读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共历时2个月完成。
调查选取7所北京市公办、民办的高职学院及中职学校作为调研对象,包括普通校、北京市示范校和国家级示范校,专业群主要为财经类专业,另外包括部分电子信息类和管理类专业,受访教师共计106人,受访学生共计442人。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06份,回收106份,回收率100%,发放学生问卷442份,回收405份,回收率92%;同时,针对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实地访谈。
根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信息化教学即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调研前查阅文献可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信息化教学的研究针对中小学教师开展较多,针对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研究较为欠缺,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群体信息化教学现状的了解,调研教师对待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效果和信息化培训情况。
(1)对信息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教学实施的效果。在调查中,75%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很重要,20%认为一般,5%认为不重要,通过这个结果看来,教师普遍都能够正确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且有72%的教师经常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19%的教师偶尔运用,9%的教师从不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这说明教师认可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愿意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中,但是我们也发现,能够自主设计和创新的教师仅有8%,说明大多数教师的运用主要还停留在“运用”这样一个比较基础的层次。
(2)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认识与运用
调查中还就当前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了调研,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增强现实、电子书包、学习分析等,其中教师对微课的了解程度最高(84%),慕课(62%)、信息化教学设计(49%)、翻转课堂(41%),其他的类型基本都在10%以下,在访谈中,教师谈到虽然听说过这些概念,并且在学校的要求下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进行过一些微课的设计,或者部分教师参加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但是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与实际教学的结合仍然有限,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下,主要调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从统计数据来看,教师对各种信息化资源掌握的能力不均衡。第一,只有29%的被调查教师了解网络在线平台的使用,26%的教师使用过专业相关的虚拟仿真软件,这说明学校在信息化软件支持方面仍然很薄弱,需要加大重视和投入;第二,通过调查,教师较多使用的信息化工具主要是文字处理软件(92%),PPT(89%),QQ、微信、微博等网络交互工具(88%),能够经常性熟练地使用图片处理类软件,视频声音处理类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的比较少,这可能表明教师在这方面接受的培训不足。
信息化教学设计即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将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从而达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构的过程[2],可以运用的学习理论包括: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在本次调查中,78%的教师听说过或学习过相关的理论,但是仅有8%的教师在实践中进行了运用,教学设计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居多,占到所调查教师的69%,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占31%,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比较注重“教”的设计,忽略了“学”的设计,在复习、导入、新课、化解重难点、小结、评价各教学环节中,信息化手段主要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其他教学环节应用较少。教师普遍认为,和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化资源的获取和与课程的有机结合,是信息化设计的难点。
(1)师生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评价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以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在职业院校的课堂上占到较大的比例,分别为教师69%,学生81%,以多媒体支持的信息化教学和在线教学比例较低,分别为教师31%,学生19%,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趋势是相同的,但是相对来讲学生评价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所占比例更为悬殊,即我们可以认为,虽然教师认为以信息化手段支撑的课堂,在学生看来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形式,学生需要更为彻底和有效的信息化课堂,信息化手段能够切实有助于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不是浅层次的形式化的信息化手段的堆砌。
(2)师生对信息化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
对于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师生都给出了较为一致的答案,62%的教师和66%的学生都选择了“非常满意”和“满意”,认为一般的分别是教师21%和学生26%,不满意的为17%和8%。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肯定了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并且学生的满意度要高于教师,说明学生能够接受并且欢迎以信息化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的形式。
(3)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从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73%的教师和68%的学生认为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78%的教师和82%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关注度,64%的教师和60%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示教学质量,54%的教师和67%的学生认为可以便于师生交流和互动,45%的教师和3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26%的教师和21%的学生认为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或学生的学习负担。
(4)信息化教学实施的阻碍因素
当前职业院校中对于信息化教学实施的障碍因素到底来自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这个问题更多的教师认为障碍主要是学校和教师,与学生关联性不大,例如教师普遍认为虽然学校倡导教师加强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但是学校提供的软硬件设施不足(65%),信息化资源短缺(82%),教师信息化技能不足(62%),学校提供的信息化培训不够(48%),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62%),学生大多数认为“增加了学习负担”“信息化手段不如教师面授更直观易懂”等。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要想切实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就要首先从学校层面加强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解决备课中的具体问题,让教师能够更便利的进行教学设计,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信息化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本次调查中,78%的教师表示接受过信息化培训,22%表示没有接受过,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选择面授和网络培训的教师差距不大,分别为56%和44%,培训内容主要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培训,信息化教学方式培训、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及信息化教学大赛指导。这表明各院校都比较重视信息化培训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给教师普及信息化教学的各种理论和技巧。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虽然信息化教学已经普遍受到各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是信息化软硬件资源配置均不充足。首先,在某些学校课堂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仍不完善,多媒体设备配置不足或者设备老化过时,难以适应现代化信息课堂的使用要求。其次,是作为信息化教学基础的信息化数据平台建设不健全,或者有的学校仍然没有建设统一的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仍处于教师“各自为政”的状态,难以进行统一要求。再次,虚拟教学仿真软件在教学中运用较少,对于职业教育来讲,与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是最基本的特点,在企业无法接纳众多学生入企实践的情况下,虚拟仿真软件的使用能够解决校企衔接的难题[3],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只有不到60%的专业配备了虚拟仿真软件,在这些专业中,实际应用率还不足68%,也就是说一些专业购买了软件,也由于软件过时未能及时升级等问题被闲置了。
在目前信息化教学浪潮的冲击下,虽然各个学校的教师基本对信息化教学理念都比较清楚,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与实际教学需要的衔接还需要加强,流于表面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一些学校搞信息化大赛,信息化资源库建设或信息化平台建设,没有进行系统规划,没有和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只是为赛而赛,为建而建,使得信息化大赛成了一种作秀,信息化资源库成了一些文字、课件、多媒体资源的堆砌,信息化平台建了也不会用、不好用,最终课还是按照传统方法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成的资源被闲置起来。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获取信息化资源,加工整理并形成一个基于信息化的完整教学设计并实施是现代高职教师必备的素养,但是从调查当中可以看到,教师缺乏信息化资源的检索能力,检索到的资源不能利用各类软件进行加工,获取的资源不能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衔接,缺乏信息化教学理论知识,欠缺主动学习的意愿,学校层面组织的信息化培训不够,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信息化教学更多地停留在比赛层面,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足。
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此为发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石,只有从学校层面提高对于信息化辅助教学的认识,顶层发力进行信息化设施、信息化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室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等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为信息化教学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20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并且从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特性和企业参与对于院校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有力补充看来,校企联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发动行业协会、教育专家、企业专家和技术专家共同参与,从便利教学运用和企业员工培训的角度,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专长,借助虚拟仿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符合企业需求的校企共建、共用、共享的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不仅仅靠教师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还需要依赖多方面的支持。学校应该建立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学习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的动力。全面有效的师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其有效性应该通过不同层级的培训侧重进行区分。第一,从学校层面开展的培训应该侧重教师信息化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化教学观念、信息化教学技术、信息化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教学评价等,根据不同教师信息化水平进行分层培训,帮助教师奠定参与信息化的基础;学校应该选拔一些信息化素养较高的教师作为带头人,帮助和指导其他教师进行学习,通过举办一些信息化比赛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学习,也通过比赛中的交流、专家的评议和赛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第二,从省市一级开展的培训应该侧重信息化教学经验的分享,从更高层次上探讨信息化教学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公开展示和交流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成功的案例等,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将历年信息化大赛获奖作品、鼓励各院校将优质教学资源集中在一个平台下,供各院校教师进行学习和借鉴。
在“互联网+”时代下,推进信息化教学发展,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教师带来的挑战,通过变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来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另外要避免“人灌变电灌”的误区,应切实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要求进行有机结合,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龚静,胡平霞.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以湖南地区职业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9):59-62.
[3]唐文晶,万忠,陈悦,冯雷,魏巍巍,牛凯.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网络化与数字化,2015(8):39-48.
[4]许志勇.信息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5(6):27-28.
[5]贾颖绚,李宁.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5(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