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2018-02-10 00:08:14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5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微课

李 艳

苏州高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江苏苏州 215163

翻转课堂即课前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自学完成课堂知识传授的任务,课中采用课堂学习活动(项目、活动主题)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教师的主导性,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1]。

1 翻转课堂的课程实践背景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整个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要求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实践部分要求掌握Windows7基本操作Office2010办公软件,如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等及计算机网络应用操作技能,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目前,计算机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这种职业技能不仅是信息素养的直接体现,而且为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不重视计算机公共课。因此,如何使学生愿意学、能学会并且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已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共同研究探讨的问题[4,5]。

1.2.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从高职院校招生情况来看,由于生源地的经济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新入学的新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些学生熟悉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网络应用,有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局限于网络应用,还有些学生没有或很少接触计算机。学生的复杂性使传统的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

1.2.2 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大一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要求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B考试,所以部分教师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大纲为教学大纲,考试内容认真讲解,不考的内容简单带过或者直接忽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而很多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知识的更新,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1.2.3 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需要提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它立足于实践,在学习知识中动手,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但是大部分院校教师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练习的学时不能保证,对知识的理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思考、创新,只是被动地接受。

2 信息时代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在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高职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3 翻转课堂教学

3.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以任务引导,微课支撑,渗透着“以人为本,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颠倒了传统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顺序,实现 “个性发展,共同成长”,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效的翻转课堂包括前置学习和课堂内化两方面,两者的基础是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课,任务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微课解决问题,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支架。

3.2 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

3.2.1 教学准备

(1)修订教学计划,设计学习任务单

教学计划是对一门课程的整体规划,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所以必须对教学计划重新制订。学习任务单就是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前要完成的任务清单,包括学习目标、问题设计、学习练习等。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所以要求学生根据任务清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课前学习。

(2)制作教学视频

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把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即内容视频化。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梳理,选取出可以通过讲授、演示的内容,细化为若干个完整的知识单元,确定微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搜集教学素材,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时长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个视频的内容不应太长,以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觉厌倦,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课前学习

在微课学习之前,先对每个班进行分组,每组设立组长,组长负责把组员在微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解答。教师通过网络软件把任务单及微课作品发送给学生,并且通过该网络平台可以观察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便于在课堂活动中很好地组织教学。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及任务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观看微课视频,观看的时间长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支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网络平台交流讨论或者反馈给组长,由班长统一交给教师。

3.2.3 课堂活动

任务单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保证,微课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上任务的重要手段。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特点,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做练习,课堂教学基本上在机房完成,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针对任务单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由教师确定并补充讨论结果,对操作性问题进行现场示范并解决。组员反馈给班长的问题老师也可以交给学生讨论。结合知识点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项目练习。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对知识点归纳总结。

3.3 翻转课堂的教学收获

3.3.1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收信息的知识生硬输送的状况,将传统的教学活动放在课下,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根据观看微课视频自己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学习更主动、积极。

3.3.2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互动性

在翻转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交流。学生的讨论、教师的启发补充,营造着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3.3.3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在课堂上,特别是操作课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多练习,自己通过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课外学习时间自由支配,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课外延伸学习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学反思

在翻转课堂上,要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要当好学生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其中任务单的设计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根本所在,起着关键作用,要求把教学重难点或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提出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握教学重难点或其他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保证了学生的兴趣与发展。

另外,在执行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及时下载微课进行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课堂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的学习。

5 结语

实践证明,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任何一个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资源,独立自主学习,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仅迎合了信息化社会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何文涛,张新明.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89-95.

[2]李艳,闫利霞.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J].福建电脑,2015(8):138-139.

[3]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4]何文涛,张新明.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89-95.

[5]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微课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