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诚:间隔的是时间成长的是自己

2018-02-10 05:39
初中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间隔公益图书

间隔年,在英文中叫Gap Year,这是西方的一种叫法,在发达国家非常流行。升学或毕业之后、工作之前的青年,并不急于盲目踏入社会,而是用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放下脚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去游学、当义工,或者只是边休息边思考未来之路该怎么走。它不同于短期的近距离旅行,也不完全等同于工作旅行。间隔年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让青年人更好地融入当前的社会。李义诚,一个内心追求自由的平凡女孩,用一年的时间带着对公益的理解行走在乡村的热土。

◆星简介◆

我是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平凡女孩,对乡村这片土地,尤其是乡村的孩子们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心怀热情,想做一件让自己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我做到了。2016年,我成为全国性助学公益组织“担当者行动”的区域协调员,到不同的乡村学校做儿童阅读推广,这就是我曾经历的宝贵的Gap Year“间隔年”。这一年是我最有激情的一年。在成人面前听故事,用耳更用心;在孩子面前讲故事,用嘴更用心。这一年,总是钟爱这个场景,傍晚时分我坐车回到住处,一路微风,夕阳西下,走在践行使命的乡村小路上,我没有虚度光阴,心中感到满足而幸福。

◆星故事◆

一年前,我在间隔年的工作规划中这样定位自己:用眼睛、更用心去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此刻,我虽不能说满载而归,但的的确确有很多永远也忘不了的故事收藏在心里。这些故事无关某个人,无关某种心情,而是自己曾经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真真切切地行走过、奋斗过,这样的痕迹不会随着间隔年的结束而消失。等你愿意听的时候,故事依然鲜活……

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间隔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行走在路上。摩托车、公交车、汽车、火车、飞机,各种交通方式我都尝试过,有时甚至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步行才能到达一所位置偏僻的学校。

记得有一次回访,没有汽车到达学校附近,我费了很久的时间才找到一辆颠簸在路上的摩托车。一路上,我们经过一个巨型垃圾场,有将近10分钟的路程无法正常呼吸,必须捂着鼻子加速走,实在是太臭了。我问师傅,这些垃圾不处理吗?他说,这就是处理。其他地方的垃圾全部都拉到这座山上进行填埋。放眼望去,这里已经成了一座垃圾山。过了山头不远,经过一个殡仪馆,那种阴冷的气氛不禁让人心里一阵发紧。我在心里默默祈祷,阅读能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精神陪伴。

师傅带着我转过一个又一个弯,到了村子却没有找到学校的位置。路边热心的老奶奶伸手一指,用听不太懂的方言告诉我们:“从旁边那条小路上去就是学校。”我们艰难地爬上小山坡,一上去就看到了学校大门,其实就是一扇生锈的铁门。教学楼的房子显得老旧,就像站在风中瑟瑟发抖的老人。

孩子们看见我这个陌生人感到很新奇。胆大的带着好奇心凑过来看看我,胆小的远远地站在后面瞧。当我的眼神望过去,他们又羞涩地躲开了。我起身往教室走,冲着孩子们大笑,他们立刻回给我灿烂的笑容。“我给你们讲故事好吗?”“好!”几个孩子同时欢呼,立马兴奋地冲向教室。他们围着我提问题,看得出来,他们对村子以外的世界饶有兴趣。

一天的时间过得飞快。“故事姐姐,你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快要离开的时候,很多孩子拉着我这样问。然而我无法给出确切的日期,又不想让渴望阅读的孩子们失望,只能说:“教室图书角的书越多,姐姐就来得越快。”话一说完,他们信心满满,赶紧冲向图书角去拿书看。看着他们可爱的背影,我多么希望每个孩子会因为某本书而爱上图书角,因为图书角而爱上阅读。

最特殊的“教室”

一年的走访下来,我发现江西省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得比较好。在于都的一所学校,校园正在有序地改建,孩子们就在还没有动工的旧教室上课。其中有一个班的孩子由于腾不出地方,于是搬到学校隔壁的祠堂上课。这是我见过的最特殊的“教室”了。十几个孩子坐在一起,前面的小黑板立在桌子上,祠堂对面有一尊菩萨像。刚好遇上课间休息,我看到孩子们打闹嬉戏,当时心里的第一反应是:难道菩萨不嫌吵吗?又一想,也许菩萨也很幸福,因为有最天真的孩子们陪伴着。

近些年,乡村学校的学生人数锐减,师资也无法均匀分配,这十几个孩子上的是复式班(混龄班)。上课的方式通常是四五年级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四年级的同学先写作业,五年级的同学上语文课;之后轮到四年级的孩子上课,五年级的学生写作业。随着走访的学校越来越多,我还了解到有少数“一师一校”的学校。一位老师既是校长又是老师,既是保安又是厨师。一个人负责学校所有的事情,非常辛苦。如果不是亲自来到当地了解,我真的无法想象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的现状。

条件越艰苦,我们就越用心给每一所学校的孩子们布置图书角,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知道的所有好听的故事全部讲给他们听。每当我们走进不同的班级,总会看到那些孩子的眼中充满对未知知识的渴求和向往。他们就像向日葵一样,热情地围着我们这些志愿者,让我们的心里不断受到冲击。脑海中依旧记得那一幕,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站在图书角边,一手轻扶书架,一手轻轻地用指尖划过书籍。她的心里该是有多欣喜,嘴角咧开的笑意那么充盈,映衬得脸颊的高原红好像更通透了。

遇见墨脱 汇聚爱心

在间隔年快结束的最后一个月,我们去了西藏墨脱。有人这样形容墨脱:“眼睛在天堂,双脚在地狱。”

墨脱县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路途危险,景色却美不胜收。白雪仍未融化,一路上云雾缭绕如同置身仙境。石头滚落在地,悬崖就在脚下。我们开车在云雾中试探着前进,山路从“S”型变成“M”型再到“Z”型,真的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行走。

我们为墨脱全县1镇7乡8所学校共42个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好书陪伴高原上的孩子们成长。在德兴小学,第一眼见到藏区的孩子们时,我们都很激动。语言不通根本不是问题,孩子们见到我们都很热情地打招呼,尤其是在得知我们来建设图书角后,显得更加兴奋。在校长的积极协助下,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帮忙将一箱箱书抬进教室,老师和孩子们坐在新书前,那专注、真诚的眼神很打动人。

老师在教室外装书架,我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之后,孩子们创作起自己的小绘本,竟然在走廊上依墙写字、趴地作画。完成后很想拿给我们看,可是又觉得害羞,最后看到我们要离开了,又马上主动送到我们手中。有个一年级的娃娃,竟从数学书上抄了一段文字作为她的绘本故事,看得出她很重视这本小小的书。

2017年6月16日是我们在墨脱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帮辛乡。这所学校所在的村位于一条狭长的泥石流瀑布边上。从更高的山上看,它是在谷底;从对面山脚望去,它又在山林云雾中。当我们到达学校时,格桑校长坦诚地说:“我们把书架和书都已经放好了。原以为这么远的路你们肯定不会过来,没想到还真过来了!”这话让我们心生感动。离开的时候,轮胎下是滚滚雅江水,尽管车子已走了两个多小时,那条泥石流瀑布却一直在眼前。从未经历过两个乡镇间需要近8个小时的车程,也从未经历过如此之多的泥泞和颠簸。遇上前方来车,我们就得在没有任何护栏的悬崖小道上倒车,直到找到合适的交汇点。这一个星期,我们经历了许多惊险,也有了很多美好的遇见,就如同孩子们自然、纯净的微笑一样,可遇不可求,弥足珍贵。

这一年的时间,我每天带着使命感在行走,无比自豪地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质的阅读,担当路上,与你同行……

◆星访谈◆

公益精神需要传承

记者: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你产生了成为“担当者行动”志愿者的想法?

李义诚:我一直记得雨果说过的话:“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暗下决心的那一晚,我很坚定,在记录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激励自己。“青春是一首诗/一首似懂非懂的诗/你读或者不读/它就在那里/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歇斯底里也要痛快高歌/青春是一条路/一条遍布风景的路/壮胆前行/偶尔也会踟蹰回望/青春是一片天/任你想/任你闯/二十岁的精彩/你若不点燃/青春待何时”正如文字中的热情,正是想让自己似火的青春更有意义,这成为我选择加入“担当者行动”最大的动力。

记者:这一年的经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你个人有怎样的影响?

李义诚:这一年,我见到很多人,听到很多故事,深刻体会到:心怀使命感去工作,内心感到无比充盈。孩子们纯真、善良,他们比成年人活得更真实。和他们在一起,我找到很多童年的乐趣。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乡村教师,包括校长,他们为了孩子们的教育扎根在乡村。他们的真诚、坚守让我感动。我看到了真实的乡村、人性的善良。

世界很大,精彩很多,学习永无止境。

记者:这一年你通过自己的力量,为部分乡村孩子们带去高品质的成长滋养。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行动来助力呢?

李义诚:我们要有一种公益精神,通过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传递公益精神。“担当者行动”是一个助学公益组织,始终聚焦乡村儿童阅读助学领域,理念、使命、方向清晰,从未改变。如果你想为自己的小学母校,或者更多确实需要帮助的乡村小学助力,也想让那里的孩子们阅读高品质的图书,你可以通过一些公益活动募集资金,将“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送进每一个班级的教室。

记者:是的,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传递公益精神。公益精神,它不只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参与意识。每个人在生活的点滴中都可以将公益付诸实践——也许只是在路边捡起一个塑料袋扔进垃圾桶,也许只是为一位老人让一个公交座位……公益从来无论大小,奉献从来不分贵贱。

猜你喜欢
间隔公益图书
间隔问题
图书推荐
公益
公益
公益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间隔之谜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上楼梯的学问
头夹球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