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栋 乔云萍 牟春蕾 李亮 钱磊 肖丹丹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key reserve talents of women's table tennis: Based on data analysis in the 13th National Games of China
ZHOU Xing-Dong1, QIAO Yun-ping2, MU Chun-Lei3, LI-Liang4, QIAN Lei5, XIAO Dan-Dan5
摘 要: 为全面了解我国女乒的现状以及重点后备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和技战术特征,运用问卷调查法、技战术三段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各省市参与第十三届全运会决赛阶段的女子运动员进行调研,并着重对重点后备队员王曼昱和孙颖莎的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参与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女子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不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较为完善。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是目前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主流打法,但在我国女线上依旧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重点后备队员王曼昱和孙颖莎的竞技实力较强,技战术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与主力队员相比,发球与接发球能力稍差。
关键词: 女子乒乓球;后备队员;技战术;第十三届全运会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5-0113-07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women's table tennis in China and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key reserve athletes, this paper use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ree-phase method an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female player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13th National Games, and made statistic analysis on the technique and tactics of the players.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female play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13th National Games was not high, and the age structure was reasonable. The reserve talent echelon construction was relatively perfect. Although the Loop combining quick attack method was the current mainstream method of the players, Chinese
women table tennis players still have very rich types. What's mor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the key reserve talents was strong, and they all had their own strengths, but there were also shortcomings. Compared with the leading players, their service and receive was not good.
Key words: women's table tennis; reserve talents; technique and tactics; the 13th National Games
乒乓球是我國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始终肩负着奥运夺金的光荣使命。在国际乒坛中国乒乓球队虽仍处于霸主地位,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他国家乒乓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不能轻视各国年轻运动员的成长。从女子乒乓球看,日本小将平野美宇在2017年亚洲锦标赛中连胜丁宁、朱雨玲、陈梦等我国女队三大主力后夺得女子单打冠军,且与朱雨玲与陈梦的比赛中均是以4[KG-*3]∶[KG-*3]0轻松取胜。显然,中国与其他各国的差距已在缩小,且中国乒乓球队已不是无法战胜的,只要存在一点点的懈怠,就可能马上被人超越。
当前,中国乒乓球女队的最主要对手依旧是日本队,日本女队已有伊藤美诚、平野美宇、早田希娜等一批极具潜力的年轻运动员,同时,2020年奥运会将在日本东京举办,作为东道主的日本队,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着重培育后备人才,以击败中国队为目标。为应对这一局势,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从中国乒乓球长盛的原因看,是我们能够准确把握项目的发展规律[1-4],深入研究项目的制胜因素[5-7]、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乒乓球运动[8-11],这都是不断科学探索的结果。目前国内的研究仍以中国乒乓球女队的主力运动员为主[12-13],为更全面地做好备战工作,必须对目前我国女乒的现状以及重点后备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有一定的了解。
全运会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运动会,各省市的精兵强将均将汇聚于此[14]。本研究通过对参与第十三届全运会决赛阶段的88名女子运动员的调研,进一步了解我国女乒的现状。同时,着重对我国重点后备队员王曼昱和孙颖莎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决赛阶段的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进而了解重点后备队员的技战术特征,为中国乒乓球女队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也为我国女子乒乓球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国女子乒乓球重点后备队员王曼昱与孙颖莎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的技战术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全运会决赛开始前收集的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所得到的信息,设计了《第十三届全运会参赛队伍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在进行预试验对研究指标进行筛选后,最终向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决赛阶段的23个省市队(香港队除外)进行了发放,由各队的领队或教练员负责填写,并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2.2 技战术三段统计法
运用乒乓球技战术三段统计法,以一、三板为发抢段,二、四板为接抢段,五板及以后为相持段,对第十三届全运会决赛阶段我国女乒重点后备队员王曼昱的10场比赛和孙颖莎的8场比赛的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1.2.3 专家访谈法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期间,对国家乒乓球女一队的教练员李隼、陈彬、黄海城、张琴等四人就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我国女子乒乓球的现状、后备人才情况、重点后备队员的竞技状态等问题进行了访谈;对国家乒乓球女队的队医就运动员损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1.2.4 对比分析法
为了解国家乒乓球女队重点后备队员的技战术能力与主力队员之间的差距,本研究将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团决赛中王曼昱与朱雨玲的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将女队1/4决赛中孙颖莎与丁宁的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现状
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是国内竞技体育的大考,汇集了大量竞技体育中的优秀人才,是考察国内竞技体育人才现状、选拔竞技体育精英的最佳时机之一。第十三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在我国国乒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周期期间举办,对国家乒乓球队来说是对国内乒乓球人才摸底的一个绝佳机会。因此,通过对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乒乓球项目的参赛及比赛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了解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周期我国女乒的现状。
2.1.1 参与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女运动员的年龄结构
如表1所示,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决赛阶段的女运动员共计88名(除香港队),平均年龄为20岁,整体年龄不大,显示出较好的人才储备状况。其中,20~24岁年龄段的女子运动员人数最多,共40人,占45.4%。15~19岁年龄段女运动员的人数次之,共有35人,占39.8%。另外,2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运动员有13人,没有14岁以下的运动员参赛。根据对教练员的访谈结果,将23岁级以下的运动员作为后备梯队建设的主要成员,因此,对23岁及以下年龄段的运动员进一步细分。
整体上看,第十三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决赛阶段中,23岁及以下的女子运动员共有72人,占总女子参与人数的818%,比例极高。其中,15~17岁年龄段运动员的参赛人数为25人,比例最高,达到总人数的284%;20~21岁年龄段的运动员人数次之,共22人,占比25%;22~23岁年龄段的运动员人数共15人,占比17%;18~19岁年龄段运动员人数为10人,占比114%。雖然四个年龄段之间运动员的人数比例存在一定差异,但从年龄从小到大看,整体上呈现出运动员人数占比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不存在大面积后备人才断档的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较为完善,后备力量较为雄厚。
2.1.2 参与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女运动员的打法类型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各种打法类型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显然是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这种打法的整体使用比例达到84%。当然,这与乒乓球规则与器材的不断改进、乒乓球技术整体发展的大趋势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其中,采用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运动员比例为64.7%,采用直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运动员比例为19.3%。此外,颗粒胶进攻型打法和削球打法的运动员比例相同,均为8%。
[JP2]从第十三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女子运动员的握拍方式看,横拍握法人数为68人,直拍握法人数为20人。其中,反胶直板快攻打法的运动员多达17人。直拍打法是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打法,这种打法必须得以传承与发扬。本届全运会上直拍打法的人数不少,是一种较好的现象。从往届的数据看,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乒乓球比赛中,出现了直拍打法后继无人的情况。因此,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的竞赛规程中要求:参加女子团体比赛的队伍,必须保证在团体名单中至少有一名直板打法的运动员。这一政策在本届比赛中已经体现出了较明显的效果,直拍女子运动员人数达到了20人之多。虽然,从目前世界女子乒坛的格局看直板打法暂难有作为,但各省市运动队对我国这一传统打法依然十分重视并加以培养,建议我国充分发挥乒乓球强国的示范作用,积极突破女子直拍、削球和颗粒胶打法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提高女子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2 重点后备队员的基本情况及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中的表现分析
访谈过程中,国家乒乓球女一队教练员一致认为王曼昱与孙颖莎是目前女乒后备人才中的代表人物,王曼昱年仅19岁、孙颖莎仅18岁,两人均已具有较好的技战术能力,且具备成为女乒核心成员的潜能。因此,王曼昱与孙颖莎已是国乒女队后备人才中的重点培养对象。
2.2.1 王曼昱与孙颖莎的基本情况
目前王曼昱的世界排名在第4位,孙颖莎的世界排名在第14位,除朱雨玲、陈梦、刘诗雯等主力队员外,国内没有运动员的世界排名在她们之上,且两人均已多次获得国际乒联公开赛的单项冠军,这已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两人的竞技实力。从参与国际比赛的总次数看,王曼昱从2012年起共参与了222场国际比赛,其中获胜192场,胜率为86.5%,孙颖莎从2014年起共参与国际比赛170场,其中获胜157场,胜率为92.4%。两名未满20岁的小将早已在国际赛场上身经百战,且保持有极高的胜率,实属不易。再从近两年参与国际比赛的情况看,王曼昱共参赛57次,获胜50次,胜率为87.7%,胜率高于其总体的平均水平,说明王曼昱近两年的竞技实力处于上升状态。孙颖莎共参赛63次,获胜58场,胜率为92.1%,也表现出了其超强的竞技实力。此外,王曼昱与孙颖莎在近两年的国际比赛中,各仅有一次负于外协会的运动员,对外协会运动员的胜率极高。因此,她们的主要竞技压力仍是在与国内运动员的比赛中。
2.2.2 王曼昱与孙颖莎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中的表现
王曼昱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中身兼四个项目的比赛,最终获得混合双打冠军、女团亚军,女单、女双均为第五名。王曼昱团体比赛中独挑大梁,出战10场仅负2场,带领黑龙江队首次闯入决赛,虽在团体决赛中2∶3憾负于朱雨玲,但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单打中,1/4决赛时苦战7局,决胜局以10∶12惜败于女队主力队员朱雨玲,展现出了我国女子重点后备队员的实力和水平。
孙颖莎在女团比赛中五胜一负,且6场比赛中仅负5局,也表现出了较好的竞技实力;在单打比赛中,亦进入了八强,在于大满贯选手丁宁的比赛中以2∶4惜败,作为国乒女队的新星,在本届全运会上的表现已是非常可观。
2.3 国家乒乓球女队重点后备队员的技战术分析
王曼昱与孙颖莎作为我国乒乓球女队的重点后备隊员,其技战术能力已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他后备运动员,已是我国女乒年轻一代的代表,她们的技战术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我国新一代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发展趋势,以及与女乒主力队员在技战术上的差距。
2.3.1 王曼昱的整体技战术分析
通过对王曼昱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中的其中10场比赛的三段技战术进行统计可以看出,王曼昱在发抢段得分率最高为85.7%,最低为57.9%,有5场比赛得分率达到70%以上,10场比赛得分率平均值为68.8%,使用率平均值为26.7%,其中3场比赛使用率达到30%以上。发抢段整体表现优秀。
王曼昱在接抢段得分率最高达到71.4%,与何卓佳的比赛得分率最低仅为37.5%,10场比赛得分率平均值为55.6%,使用率平均值32.7%。数据表明王曼昱的接抢能力也不错。
王曼昱在相持段得分率最高为85.7%,最低为41.1%,10场比赛得分率平均值为52.2%,使用率平均值40.6%,表现出了较强的相持段的能力。
通过比赛可以看出,王曼昱属于比较扎实的运动员,整体的实力较强,和其他年轻运动员相比优势明显。王曼昱的技术比较全面,三段较为均衡,有很强的周旋能力。与正手相比,其反手更先进、更强势,威胁性更大。王曼昱的薄弱环节主要为右短和半出台球,这也是在团体赛和单打比赛中两次惜败于朱雨玲的关键点,但在与其他年轻运动员比赛时,该漏洞表现并不明显。另外,王曼昱正手连续杀伤力不够,所以打削球选手武杨存在一定劣势。
此外,在比赛中王曼昱也出现打生路球,进入状态有些慢的情况。开局慢热,与强手对抗时非常不占优势,例如团体比赛中王曼昱与朱雨玲的比赛中,王曼昱在0∶2落后的情况下将局分追平进入决胜局。另外,王曼昱对关键球的把握不够好,且容易犯错,在团体决赛对阵朱雨玲时,决胜局的开局领先,到中局存有一定侥幸心理,最后连续两个接发球失误,从而告负。
2.3.2 孙颖莎的整体技战术分析
通过对孙颖莎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中的其中8场比赛的三段技战术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孙颖莎发抢段表现非常优秀。在发抢段得分率最高为83.3%,最低为64%,8场比赛得分率平均值为73%,使用率平均值为25.4%,即使在负于丁宁的1/4决赛中,得分率也高达78.3%。这些数据表明孙颖莎的发抢能力非常突出,发球多变,发球质量比较高,而其发球后抢攻的意识也比较强,前三板质量高、衔接快,给对方接发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在对顶尖选手的比赛中仍需进一步提高发抢衔接的流畅性和质量。
孙颖莎在接抢段得分率最高达到75%,与丁宁的比赛得分率最低仅为44.8%,8场比赛得分率平均值为56.1%,使用率平均值31.4%。孙颖莎在比赛中接发球以拧拉强上手为主,上旋进攻能力较强,反手能力突出。
孙颖莎在相持段得分率最高为73.9%,与丁宁的比赛得分率最低仅为25.9%,8场比赛得分率平均值为45.6%,使用率平均值为43.2%,比赛中孙颖莎的相持能力整体一般,与其他年轻运动员相比,正反手使用较为合理,强强对抗能力较强。但在对丁宁的比赛中,由于大赛经验不足、年纪尚小、身高较低,多板相持环节出现了问题,凶和稳的关系处理不当,正手失分太多(+6-25),造成她相持得分率较低明显处于劣势的局面。另外在其负于车晓曦的比赛中,孙颖莎的多板相持也出现同样的问题,正手失分也较多(+3-9)。由此可见,孙颖莎的正手能力和多板相持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3.3 王曼昱与孙颖莎同主力队员比赛时的技战术对比
国家乒乓球女队重点后备队员王曼昱与孙颖莎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虽有较高的胜率,且整体的技战术能力较强,但在与女队主力队员对阵时仍处于劣势。其中,王曼昱在女团决赛中以2∶3负于朱雨玲,孙颖莎在女单1/4决赛中以2∶4负于丁宁。通过对上述两场比赛的细致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重点后备队员与主力队员在技战术上的差异。
2.3.3.1 王曼昱对朱雨玲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整场比赛中,王曼昱总得分与总失分均为43分,说明王曼昱的劣势并不是非常明显。从各段数据看,王曼昱发抢段的得分与朱雨玲相近,但失分明显多余朱雨玲,接抢段的得分率也不及朱雨玲。王曼昱的优势在于相持段,但并不是非常明显,不足以弥补抢攻阶段的劣势,从而未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如表8所示,王曼昱在该场比赛中发球直接得5分,朱雨玲发球直接得9分,主要差距在于发长球的直接得分,朱雨玲发长球直接得4分,而王曼昱仅有1分。随着接发球台内上手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长球是一个较为有效的破解之法,因此,王曼昱在发长球战术上还有一定欠缺。与之相对应的是,王曼昱与朱雨玲接发球台内上手的使用率都较高,但朱雨玲台内上手的直接得分率明显高于王曼昱。王曼昱一味地发短球,让朱雨玲能够较好地抓住了台内上手的机会,而朱雨玲长短结合的发球战术,给王曼昱的台内上手造成了较大的难度。此外,王曼昱接发球上手的使用率极高,控制的使用率非常低,而朱雨玲接发球上手与控制的比例均衡。年轻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拼劲,但必须把握上手的时机。
在第三板,王曼昱与朱雨玲在得分率上的差异不大,但王曼昱以反手技术为主,而朱雨玲正反手的使用均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朱雨玲接发球以攻王曼昱反手位为主,而王曼昱接发球的落点变化较多。在第四板,王曼昱的整体得分率明显高于朱雨玲,具有一定优势。朱雨玲第三板的落点主要集中在王曼昱的反手位,而王曼昱第三板的落点变化较多,尤其是攻朱雨玲正手位的效果极好。
相持中,双方均以在反手位连续相持为主,辅以反手相持中变对手正手位。王曼昱在相持中被朱雨玲变正手后的防护能力较强,而朱雨玲在被变正手后的保护意识稍差,这也是双方相持段得分率产生差异的主要环节。
2.3.3.2 孙颖莎对丁宁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该场比赛中,孙颖莎的总得分为45,总失分为61,得失分差距较大,说明她整體的竞技实力不如丁宁,但孙颖莎能将比赛打到第六局才决出胜负,必有其优势所在。从各段数据看,两名运动员发抢段的表现均较好,丁宁发抢段得分率为65.2%,不及孙颖莎783%的得分率,但孙颖莎在接抢段的表现不如丁宁,丁宁在接抢段依旧保持优势,而孙颖莎已显一定的劣势。在相持段,孙颖莎得分率仅有25.9%,且使用率过半,这是其输球的主要原因。
孙颖莎在与丁宁的比赛中,发球直接得3分,没有发出台球直接得分,而丁宁发球直接得7分,在发球环节存在较大差距。从接发球看,孙颖莎的得分率仍然不如丁宁。孙颖莎接发球上手的使用率较高,其中接发球拧拉和挑打直接得1分、失4分,拉冲直接得3分,失2分,接发球上手效果一般,同时也说明丁宁发球长短变化较多。丁宁接发球拧拉和挑打直接得5分、失3分,接发球拉冲使用率为0%,说明孙颖莎发球落点变化较少。从接发球控制看,孙颖莎直接得4分、失1分,效果明显好于其接发球台内上手。
孙颖莎第三板的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反手与侧身,共直接得13分,仅失2分。丁宁在第三板反手与侧身的得分率为53.3%,虽有一定优势,但远不及孙颖莎的表现。孙颖莎第四板的表现不如丁宁,主要原因在于反手失分较多,丁宁第三板反手变直线后,孙颖莎第四板衔接稍差。
相持中,孙颖莎以正反手两面连续攻为主,但正反手的失分都非常多,而丁宁在相持中通过积极的侧身打开了局面,相持中侧身得7分、失0分,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孙颖莎始终未能在相持中寻得较为有效的突破口,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
3 结论
3.1 参与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女子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不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较为完善,且打法类型丰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3.2 王曼昱整体的技战术能力较强,三段较为均衡,反手技术相对先进,但正手缺乏杀伤力。在与实力较强或是球路不熟悉的运动员比赛时,进入状态较慢。
3.3 孙颖莎发球变化多,第三板抢攻意识好;接发球以拧拉为主,上手后连续上旋衔接较好,尤其是反手能力突出;但相持段表现一般,相持中正手的能力不足,多板的连续性稍差。
3.4 王曼昱与孙颖莎在技战术上与主力队员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发长球的战术、接发球的合理性上。
参考文献:
[1]张秋芬,杨改生.世界乒乓球运动优势转移规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3):82-86.
[2]董声.乒乓球规则、器材改革的怪圈——写在塑料球改革之后[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1):62-64.
[3]吴飞.关于国家乒乓球男队赛前训练的实践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2):95-100.
[4]刘少鹏,袁玉玲,张振东.乒乓球运动的技术创新与优势转移规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6):112-117.
[5]王珽珽,杜少武,樊谦.世界优秀乒乓球单打运动员制胜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1):50-53.
[6]唐建军,赵喜迎.乒乓球进攻类型打法比赛战术制胜模式构成及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3):123-127.
[7]张辉,周正.乒乓球优秀横拍运动员前4拍战术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6):115-124.
[8]李宇星,阮宏德,周德书.从中国乒乓球队第3次创业看新时期后备人才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5):451-453,459.
[9]李浩松.构筑我国乒乓球资源循环型发展方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5):31-36.
[10]丁松.乒乓塑料球改革:中国乒乓球队的应对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5):87-90.
[11]熊志超,林文彬.拯救直拍之管见——兼谈乒乓球新型直拍打法的发展方向[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5):100-104.
[12]牟春蕾,李晓甜,吴飞,杨华,马明非.第5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3):25-30,39.
[13]孔令辉,张辉,佘竞妍,柳瑞芝.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训练监控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1):51-57.
[14]秦志戬,肖丹丹.第12届全运会国家乒乓球男队队员个案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4,36(4):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