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诗 棲居电影中 享受苦与乐

2018-02-09 16:47胡春旸万艳琴
华人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港片香港电影墨子

胡春旸+万艳琴

人物简介

陈伟诗先生,拍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CEO,红起来娱乐文化董事。因为喜欢美术和设计,无心插柳进入影视圈。他是电影美术师,用最好的创意呈现最美的画面;他是导演,用一个个镜头讲一场场故事。在光怪陆离的电影世界,他一朝踏入,不论苦乐,倾盡三十年青春岁月,在他的“电影江湖”裏释放才情,无怨无悔。

每当提起港片,浮现在脑海裏的总是《英雄本色》《古惑仔》《甜蜜蜜》《岁月神偷》那些八九十年代的经典老片。影片裏面有射不完的子弹,打不死的主角,满屏都是令人心潮澎湃的浪漫英雄主义;又或是普通市民的吃穿住行,黎民百姓的喜怒哀乐,在舒缓的节奏中表现出细腻的人情味。

80年代,陈伟诗先生的青春年华和风光无限的港片恣意生长,这大约就是他与电影冥冥之中的缘分。棲居在电影中三十餘载,他看尽了港味十足的武侠片、动作片、黑帮片、警匪片,也正经历着後九七香港电影的裂变时代。於他而言,无论是在巅峰,还是在低潮,有电影,就有希望,有苦乐与喜忧,有真实而理想的生活。

名师引路 踏入电影圈

和大家印象中的电影人一样,陈伟诗先生也自带电影人特有的气质,谈电影的时候口若悬河,偶尔轻轻地一笑,带着神秘,仿佛你猜不到的电影结局。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香港这个人多地少港片盛极一时的地方,几乎每一条小巷子都被电影收录过,走在香港,所到之处皆是“江湖”。陈伟诗先生的父母是上海人,二十多岁移民香港。1966年,他在香港九龙出生,从此他成了生於厮长於厮的“江湖人士”,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亦时常流露出来“情与义值千金 ”的江湖味。

想当年,陈伟诗先生入行影视业踏进电影圈,更像是无心插柳。自小喜欢美术设计的他,二十多岁只身前往日本和欧洲学习美术等电影製作方面的专业知识,机缘巧合,香港知名导演徐克无意中看到了他的作品且十分欣赏,遂将其收入麾下。进入徐克的团队後,陈伟诗先生主要是负责电影美术方面的工作,至此开启了他的电影之路。

俗话说,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引路。在徐克导演的镜头裏,侠有侠的道,妖魅有妖魅的道,反叛者有反叛者的道。他在这个高起点的队伍裏历练了三年之後可谓是脱胎换骨,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只懂美术和对电影懵懵懂懂的年轻人了。“徐克导演是我电影生涯中的贵人,我们的价值观也比较趋同。我个人十分喜欢他的作品,在入门途中受到了他非常好的影响,並一直有认真学习他电影的精髓,我现在自己做电影的路数也和他很像。遇到他,很幸运。”陈伟诗先生如是说,对於自己的引路人,他毫不吝啬感恩和讚美之辞。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一晃三十年,当年的懵懂少年已经准备执导自己的原创作品了。时光从不为任何人和事驻足,但只要在逐梦的路上,我们永远不老,下一个三十年亦是黄金时代。

沉淀三十年 圆导演梦

香港电影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了所谓的“范式转移”,製作模式和市场有了很大变化。而九七以来,“香港电影走下坡路”和“港片已死”的论调不绝於耳。再看今时今日,合拍片已经成为了主流,但同时亦出现以本地市场为主的小本製作。港产片从九七年延续至九十年代末的衰落,再到2000年後合拍片开始,以国产片的形式於内地发行,这个过程是香港电影正式的转变。陈伟诗先生见证了香港电影的兴盛期、颓靡期和转变期,自己也切身经历着这一系列变化。离开徐克导演的团队後,他出去独自闯荡,面对香港电影市场的转变,他亦跟随主流前往内地做电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18年,陈伟诗先生就要执导自己的原创电影作品了。“该片创作背景是香港九龙城寨,但又不同於以往的港片,它是一个超越时空充满奇幻想象的作品。这裏面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发明的照相机比国外还要早一百多年,特别厉害。”陈伟诗先生说起自己的电影很兴奋,像个天真的孩童。

当问及为何会选择九龙城寨时,他认真地回答道,九龙城寨是香港很特别的一个地方,位於九龙城,之前是满清政府、英国政府和香港政府三不管地段,已於1992年拆除。而墨子呢,2000多年前,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发明家,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创立了墨家学说,还有《墨子》一书传世。但是,墨家学派並没有得到延续和发展,它孤立在历史中,就像曾经无人看管的九龙城寨一样。於是,在电影中,我把墨子的後人迁徙到了九龙城寨,在这个时空裏鱼龙混杂的九龙城寨被拆了,在另一个时空裏它依然存在,並且那裏的人们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

故事的核心是讲述一个物理学家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发明一种机器,然後带着女朋友逃离现实世界,去到“桃花源”,过理想的生活。但是,後来他又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慢慢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通过不断调整和改变,他终於找寻到了真正的自我。陈伟诗先生说:“一来是宣传墨子,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二来是希望引导大家不要做生活的逃兵,要做生活的勇士,要善於发现美好,寻找简单的快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只要我们努力奋鬥,坚守初心,未来我们就一定会和理想的生活相遇。

目前,陈伟诗先生这部影片的主演、音乐、美术、摄影师等主创团队基本都已敲定。他还透露,女演员将全部启用新人,包括他自己公司的艺人,男演员则多是香港知名演员。他开诚佈公,这部影片是其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会把最好的资源全部投入进去,並且全力以赴爭取参赛获奖。万事俱备,只欠开机。届时,他的这部作品将在香港和内地同步上映,让我们一起期待这部融合了香港元素、传统文化和超越时空的新作吧!所有努力和坚持,都将开花结果,预祝他达成所愿,求仁得仁。endprint

苦中作乐 享受电影梦

陈伟诗先生的身份是多重的,是编剧、美术设计师、摄影师、导演,同时他还是一位老师,教摄影、美术、营销。教学五六年,香港和内地都有他的学生,对学生他从来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要管理公司,又要教学,还要做电影,他早已成了“空中飞人”,香港、北京、广州、云南、昆明……他笑言,每天早上在酒店醒来都要想一下自己在哪裏,他耸耸肩摆出一副无奈的表情,随後又话锋一转,偶尔觉得疲惫,但是很喜欢,很有乐趣,很开心。

话虽如此,但在电影这门综合的艺术裏,每一天都会遇到困难。陈伟诗先生坦言:“三十多年了,还是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且每次都会出现新问题。天气情况、演员档期、场地安排,等等, 总体而言,前期的困难比後期多,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不确定也会带来灵感,正是未知让我们想去探索和挑战。”听他这麽一说,忽然就能理解为何他在片场被“炸糊”还觉得搞笑。他其实十分享受目前的状态,问题也好,辛苦也罢,他都能苦中作乐,恰到好处的将那些意外状况消化掉。这是一种能力,爱电影、爱生活的能力。

时代变迁,昔日的东方好莱坞逐渐没落,特别是九十年代末,香港电影逐年减产,甚至很多大公司停产,2003年的《无间道》大约是香港电影最後的‘神话。陈伟诗先生说:“现在香港电影人几乎都在内地发展,以前拍电影的对象是香港观众,也包括东南亚和台湾的观众,如今已经发展为面向大中华市场。市场是大了,但随着内地电影工业的转变,香港电影人要去适应内地市场的不同口味。也有少数香港电影人放棄了内地市场,拍只给香港人看的本土电影。”

入行几十年,陈伟诗先生参与了许多影片的製作,与时俱进又大胆创新,他还是网络电影最先吃螃蟹的一批人。在他心中,毫无疑问,电影——意义非凡。哪怕是在当下香港电影市场几乎为零,内地市场又极难把握的情况下,电影依然是他最大的梦想。所以,他不重复,不跟风,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真正廣受世界欢迎的电影,其实並非刻意迎合特定观众,而是发自肺腑的艺术,超越了娱乐与商业层面。”这或许就是他心底的声音。

电影是造梦,现实生活中没有的电影中有,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电影中可以实现。所以我们喜欢电影裏的英雄人物,也希望自己是义薄云天的大哥,是救人於危难的超级英雄。但是,电影与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电影人也並不是看上去的那麽光鲜美好,所以不要被外表迷惑。他说:“电影不是感性的,是理性的,不是好玩的,是很辛苦的。当你了解到其艰难和辛苦还想去做电影,那才是真正喜欢,否则不要轻易说‘我要做电影人。所以,我经常把学生拉到片场看我们工作,让他们知道实际是什麽样的,不是学完电影专业就说‘我要做导演。”

“观众可以不懂,但专业人士一定要对自己有要求。”这是陈伟诗先生对电影的态度。相信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他一定会和香港电影一样,拥有属於他特别的气质与味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港片香港电影墨子
老面孔成为港片最后防线?
墨子破云梯
对话王晶:“我拍肯定不一样”
港媒:贺岁港片怎么了?
墨子训徒
重映影片能否再掀怀旧热潮?
墨子教诲青年
简析韩国电影对港产电影的借鉴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