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全媒体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以辽宁大学微信公众号“学生汇”为例

2018-02-09 07:40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期
关键词:辽宁大学传统媒体互联网+

凡 菲

1 “互联网+”时代高校全媒体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数字信息成几何级数爆炸的时代,身边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加快,数据存储空间的扩大,以及为数据资产提供保管、访问场所和渠道的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如何盘活数据资产,使其为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成为大数据的核心议题。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孟建在《大数据时代:关于我国媒介生产变革的研究——基于传媒经济学视角》一文中提出,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大数据价值,首先意味着传统媒体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将与数据的获取、释放密切相关。中国目前的媒介生态已经向人际媒体和信息媒体融合转变,而社交媒体正是这一融合的呈现,其对传统媒体形成明显冲击。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陆小华指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若仍保持传统生产模式,则很难适应新媒体下的媒介生态环境。

“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纸质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发行量大幅降低、读者流失严重、广告收入减少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报业亟待攻克的难关。而来自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使得传统媒体从媒介运营到内容制作等多方面重新洗牌,因此在新型新闻人才的培养方面,高校新闻学专业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媒介发展的日新月异,如何从专业实际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行合一”的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创新性、高素质全媒体人才,至关重要。

2 辽宁大学学生媒体实践平台微信公众号“学生汇”运行现状及问题

微信公众号“学生汇”是在辽宁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指导下由辽宁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安珊珊博士带领学生在2014年10月19日组织创建的。创办初衷是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课程教学中对新媒体行业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迫切需求,在新媒体教学中补充实践经验,将新媒体行业理论与实际应用情况相结合来考量自媒体传播力度,考察传播节点,分析传播数据。“学生汇”以东北地区高校文化生活为关注焦点,以“辽沈地区大学生联盟,我们自己的地盘,大学里的东北帮”为口号,致力于不断发掘校园趣事趣闻,传递原创独家的精彩文章,打造辽沈高校互动与交流的平台,并在新媒体教学中充实理论,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实践案例和数据成果,产品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腾讯视频等。

“学生汇”微信公众号下设学、生、汇三个专栏,其中学,即学生汇日常原创自产信息发布;生,下设体育、时尚、创意、文学和查成绩5个子栏目,其中前4个栏目为学生汇精选网络优秀文章转载推送,查成绩则为服务学生查阅成绩而设;汇,包含奇人考、逗你玩、看不懂、火爆了、滴漫画5个子栏目,刊登更加丰富多元的原创文章。

“学生汇”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至今已整三年。创立之初,其发布的原创文章即迅速在教师、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中引起热议,并通过网络、电视媒体二次传播的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取得较好的口碑影响。例如“学生汇”2014年10月27日对辽宁大学贴膜女孩的采访报道在网络产生巨大影响,引发媒体联动,贴膜女孩作为现象级人物被人民网、新华网、四川卫视等多家媒体进行持续报道。再如:2014年11月7日“学生汇”对辽宁大学不同学院学霸的采访报道亦在网络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新闻专业杨一凡因为给教科书挑错误,被大辽网等媒体作为新闻素材进行二轮报道。为了了解“学生汇”的具体运作状况,本研究选取“学生汇”2016年1月至6月发布的全部文章进行相关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辽宁大学“学生汇”微信公众号2016年1-6月发布及运行情况统计

由表1所见,“学生汇”微信公众号2016年1-6月,共发布59篇文章,皆为原创,累积阅读量达74053次,点赞互动2237次,平均每月发布文章约10篇,每篇文章平均阅读量约1255次。文章内容涉及的种类广泛多元,包括校园生活、学业课程、就业考试、娱乐、影视、体育、音乐、时事,等等。其中,单篇阅读量过万的文章2篇,分别为3月23日发布的《辽大独家老照片——多少故事光阴里》、4月13日发布的《在辽大,友谊的小船会不会说翻就翻》,单篇阅读量过千的文章10篇。

根据当下网民阅读微信一般不超过两屏,每屏不超过五条的阅读规律,“学生汇”微信平台单日发布的信息只有一条,但每条信息均经过原始创作,精心编辑,根据微信受众多为本校大学生的需求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信息形式除了传统文字、图片,常常辅以动图、音乐等形式,使得阅读体验更佳。

但不能忽视的是,“学生汇”在信息发布过程中仍存在活跃度不均、文章信息质量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以“学生汇”2016年1月至6月发布的59篇文章为例,虽然月发布量约10篇,但可能受到假期及考试季的影响,实际2月及6月的发布量仅为6篇和3篇。另外,在阅读量和点赞互动上,少数热点文章呈现井喷式阅读量和点赞过百的密集活跃度,大多数文章阅读量仅过百。

3 对全媒体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建设的建议

3.1 宏观层面——树立全媒体人才培养理念

传统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新闻策划与组织能力上,包括收集有关信息与组稿能力,选稿、改稿、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对外公关与协调能力,资料查询能力,使用电脑网络写作、制版等方面的能力,等等。随着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的发展,现今对传统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精通传统新闻业务和知识,更要成为多语种全业态工作环境下具备全媒体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即既要具备文字、图片、视频、新媒体报道一站式的全能采编能力,还要精通某垂直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庞瑞在《没有消亡的媒体,只有落伍的媒体人》一文中提出,未来的媒体产品,是全媒体业态的。因此,培养全媒体人才,建设学生全媒体实践平台,更应该把握对全媒体业态以及不同要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熟练掌握全媒体业务的新闻人。

3.2 中观层面——整合原创信息形成独家新闻产品

纵观2016年中国传统媒体发展,媒体融合、整合转型成为传媒发展的关键热词。从中央决策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和刘奇葆部长先后重申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强化互联网思维的国家媒体发展战略,可以预见,整合必将成为传统媒体未来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整合,既是为了节约开支,也是为了开源增效,既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重新配置,也包括基于价值链竞争要求对相应的资源和能力的吸纳或吞吐。整合思维,不仅仅可以应用到传统媒体改革的整体规划层面,更应该应用到全媒体人才培养和学生实践平台打造的具体操作层面,即在高校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和运行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转发和分享信息的二次编辑,而应多生产原创内容,并整合、丰富信息呈现形式和发布形式,形成独家的新闻产品。

3.3 微观层面——坚持渠道使用和内容生产能力培养并重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然而传播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仍是现代传媒立足的根本,做好深度报道依然是考察媒体记者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无论是传统媒体平台还是新媒体平台,都应以给受众提供服务、满足其需求作为根本原则,做到内容和渠道并重。微博、微信传播,本身就有“碎片化”的特点,在当前网民接收信息也越来越碎片化的趋势下,在采编新闻的方式和手段上也要思考如何变通。因此,对于全媒体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不能仅仅在学生渠道使用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更应注重学生内容生产能力的培养,即对采写编评的基本功的锻炼仍不能偏废。

另外,关于微信运行的评价标准,主要还是以粉丝数量、发布数量以及互动转发评论数等指标来作为活跃度和影响度的判断标准。因此,微信公众号的发布、建设、维护也应成为除内容生产、渠道使用之外又一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长点。

[1]张晓冰,胡庆亮.高校校园媒体实践与效能策略研究[J].新闻界,2009(4).

[2]黎藜.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2(3):118.

[3]喻国明,宋美杰.微电影、大数据、三网融合:中国传媒业跨入新传播时代的门槛——社会视角下的2012中国传媒业关键词[J].编辑之友,2013(2).

[4]方立明.整合:传统媒体改革的必由之路——如何促进新闻生产成本最低化、资源利用最大化[J].中国记者,2014(3).

猜你喜欢
辽宁大学传统媒体互联网+
An Analysis of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
观念摄影
暗殇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