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云桃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不单单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个通过知识讲解将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进行全面整合培养的过程。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简单来讲,就是摒弃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巧设问题、科学引导、创新方法、课外延伸等途径,以核心知识为依托,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使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内在要求,而且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全面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保罗有一个长35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盒子。保罗想用彩纸把这个盒子包起来,那么他至少需要购买多少彩纸?”在对这道题进行讲解时,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他们把握题目的根本诉求,即计算盒子的表面积,最后让学生快速算出正确答案。随后,教师可对上述题目进行变换,将其改为:“如果保罗有三个长宽高分别为35cm、30cm、20cm的盒子,要想将他们包在一起,那么如何摆放才最节省彩纸?最少要用多少彩纸?”相比于教材所给的问题,经过教师改编后的问题无疑具有更强的探究性和思考性,更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说,巧设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再加上科学引导,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养成开阔的思维视野。
数学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无论是数学思想方法还是数学模型建构,都要求发展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以增强数学学习的可操作性和综合性。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掌握核心知识点,进而拓展教学深度。
例如,在进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首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如果全班进行一次‘抢军旗’游戏,所有学生听到口令后,要以最快速度跑到‘军旗’所在点,那么学生该如何排列才能确保游戏的公正性?为什么?”随后,教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快速甩动一个用绳子系着的小球,让学生观察会看到什么情况,然后将绳子一端固定在黑板上,再次快速甩动小球,最后形成一个圆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这时的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教师此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如何画半圆、如何不用圆规画圆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圆的特征、组成、画法等,并生成研究报告。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研究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予以及时肯定和鼓励。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综合利用了合作式、游戏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灵动、科学有效,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拓展了课堂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质上来讲,数学核心素养是传统“三维”目标的升华,是数学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的综合体现,其最终指向是生活实践,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数学内外部知识关系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解决具体问题。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外延伸,重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迁移,促进学生的综合提高。
例如,在进行“简单的统计”教学时,当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收集、整理、统计、制表、分析等技巧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丰富的实地调研活动。如在班级内开展“小干部竞选”的统计活动,在家庭开展“每周生活支出”的统计活动,在校内开展“图书馆的书籍”的调查活动。当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选题和方向,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各自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统计员、分析员等,引导学生设计具体的调查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最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表现优秀的要在全校内进行宣传推广。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小学课堂的生活外延,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经验,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以巧设问题、创新方式、课外延伸为抓手,优化教学结构,激活学生思维,最终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1]陈凌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