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日照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原日照市实验学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身的学习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交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越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合作学习宜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原则进行分组,这有利于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更有利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每个小组3~5人为宜.这样,由于注意了学生的合理搭配,真正做到“异质”的组间互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个体合作、群体合作等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培养。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同质平衡性和组内成员之间异质的互补性,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历史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历史知识的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此外,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的学习内容,答案多样性、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合作内容确定之后,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围绕学生来进行,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但也不要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认识,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还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地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排除困难,从而继续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学习的好方法,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显著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高历史教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