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

2018-02-09 17:19刘建红
中学语文 2018年33期
关键词:辨析事物中学生

刘建红

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又以思辩能力的培养为重中之重。思辨能力,是学生从课本、文章解读作者真正含义的重要工具。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能从多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教师要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形成思辨认知,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概括,还可对事物进行质疑,通过对比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辨,即是对事物的思考和辨析。而思考,是对事物的规律性、特征性进行分析以及合理的推理和判断、辨析,更多的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大众认知进行自我思考和辨别分析。《中庸》中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是对思辨的本质说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尤其是在文章解读、难点辨析以及技能训练等方面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概括的重点之一就是对事物或者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把握,并用足够简练的、层次清晰的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学习中通过阅读的方式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是整个高中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一方面具备了基础的思辨能力,能够就简单问题进行哲学式客观评价,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辨空间。例如在教学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十分丰富,但学生在通读这篇课文之后,对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并不十分清楚,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作者阐述了几个观点,认为什么观点是错误的、什么观点是正确的,而这些正确观点的提出依据的是什么原理,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一定提醒和帮助。中国人失掉自信力来源于整个社会的一种发展现状,人们宁愿相信神佛和鬼怪也无法相信自己,完全依赖于求神拜佛改变自己命运,而不是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命运。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也是从实际出发,把不同形式的社会本质以不同的手段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客观而全面地分析问题,这是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道理的传递,尤其在学习中,以质疑的方式进行学习,是快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但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质疑,而是基于一定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质疑,质疑的目的不在于揭露,而在于解决。当然首先必须具备质疑能力,才可能具备解疑能力。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控制者,要善于培养中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必要的质疑解疑活动课程可以快速让学生明白个中道理,以求突破障碍,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范进中举》课文,针对这一课进行文字演练,通过课本内容的赏析组织学生开展质疑、解疑活动。范进中举之后疯掉是都为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否折射了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整个社会认知的不健全。学生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教师也可加入学生讨论,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阅读的深意和内涵。就隐性角度而言,合作探究课堂的互动性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区别的找寻和判断,更多的是问题发现过程中的思考和分析。中学的阅读教学中,已经可以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区别的探究。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事物的差异性教学,通过培养中学生找不同的能力,来提升其发现问题的能力,扩大知识的吸收和思考。教师也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一些主管题目测试,以便综合学生的整理、对比、思考和辨析问题的能力。例如《鱼我所欲也》,这是一篇典型的思辨课文,教师给予学生一个设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如何进行选择,是舍生取义还是苟且偷生。再结合生活实际,切实考虑选择结果,带领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思辨能力。通过对比的方式培养思辨能力,是基于中学生认知水平范围内的最合理且高效的方式,对比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根据不同进行专项探究和分析。就中学生而言,对比的教学方式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扩大认知范围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自我思考能力,在认同感上更趋向于成熟和发展。思辨能力的培养,从根本而言,其实仍是哲学能力的体现,一个人成熟与否,就在于其对待问题的方式以及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中学生而言,通过语文阅读学习,从书本中学习思辨能力,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辨析事物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美好的事物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另一种事物(组诗)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