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十地东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2018-02-09 17:26冀春雨张朋曲志广付海中
新疆有色金属 2018年1期
关键词:细脉褐铁矿标志

冀春雨 张朋 曲志广 付海中

(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 廊坊 065000)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欧亚大陆板块东南边缘区(即中国东部地质构造区),大兴安岭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西南端,即内蒙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期地槽褶皱带中黄岗梁-甘珠尔庙复背斜南侧西南端;南以西拉木伦河深断裂为界与华北地台北缘加里东陆缘拗陷褶皱带相毗邻[1]。

1.1 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是中生界侏罗系,外围零星出露古生界二叠系。区域西北角出露有锡林浩特微陆块的变质岩基底-古元古界白音图群的片岩、片麻岩。东南角西拉木伦河零星分布有从南岸推覆过来的外来地质体:志留系温都尔庙群片岩、千枚岩等中-浅变质岩。

1.2 构造

区域断裂构造发育,有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和北北西向共四组,以东西向构造规模为最大,北东向次之,对该地区的岩浆和矿化活动具有直接控制作用,是有利的储矿的空间[2]。

1.3 岩浆岩

区域内海西-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海西期侵入岩体规模较小,一般为岩株,以基性-中酸性为主。燕山期中期酸性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主要受东西向及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燕山期不但形成大量的喷出岩,并伴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大量中酸性、钙碱性系列为主的各种深、浅成侵入岩体。

1.4 区域矿产

矿区地层构成一个北东向紧密褶皱构造,矿体产于燕山晚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与哲斯组上部中基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哲斯组下部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之接触部。本区处于区域矿产地处黄岗-孟恩陶勒盖NE向多金属成矿带的南西端。在该成矿带上有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大井铜锡多金属矿、白音诺尔铅锌矿、浩布高铜铅锌矿、黄岗梁锡铁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5处[3-4],中、小型多金属矿床及矿化点星罗棋布,矿种以铁、铜、铅、锌、钼、银为主,是一个重要的多金属找矿基地,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5]。

2 矿区地质

十地东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热水镇北西约12km处,行政区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新庙乡管辖。

2.1 地层

工作区内无地层出露,仅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较为发育,分布在各大小冲沟及山间谷地坡麓地带,为一套坡冲、洪积物,由松散的砂、粉砂、砾石和黏土等组成,推测厚度4~8m不等。

2.2 构造

矿区基底构造为黄岗梁-甘珠尔庙复背斜南侧南西端。表层以线性构造较发育,主要表现形式为张性构造破碎带,构造规模大小不等,展布方向以NNE-NEE向为主。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出露有F1和F2两条断裂。F1构造破碎带位于工作区东南部的山脊处,地形特征表现为山脊鞍部,岩石比较破碎,在岩石裂隙面上可见到黄褐色的褐铁矿、灰白色的硅质细脉和浅绿色(或紫绿色)的萤石晶簇等。地表出露长约110m、宽度约25m,展布方向为NE30°、倾向SE,但倾角不清;F2构造破碎带位于本区北东部的山脊处,岩石比较破碎,在岩石裂隙面上可见到褐铁矿、灰白色的石英呈多条近平行的脉状断续出露,其中最宽大的一条宽约0.35m、长约15 m,产状为:149°∠78°,F2构造破碎带地表断续出露长约900m、宽度约40~100m,展布方向为NE70°、倾向SE,倾角约为65°~75°,主要为张性构造破碎带,构造规模大小不等,展布方向以NNE-NEE向为主。

2.3 岩浆岩

矿区植被覆盖较厚,区内仅在地势较高的山头出露岩体,属黄岗梁复式岩体的一部分,时代为燕山晚期侵入体。岩性以中粗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γ53)为主,并出露有燕山末期(白垩纪)的花岗斑岩(γπ53)。

2.4 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较普遍,其地表多铁锰染或褐铁矿化,矿体两侧1~2m之内,围岩为浅成侵入岩,即花岗斑岩,斑状结构,基质具微晶-细晶晶粒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主要为正长石、斜长石、条纹长石及石英。基质主要成分为长石,矿物基本特征与斑晶类同。在基质中,同时分布有少量黑云母、萤石、磷灰石及金属硫化物等,常见电英岩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不均匀。因此,矿体中的夹石也就是该两种岩石。蚀变主要表现有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绢英岩化、角岩化,并含有星点状,团块状毒砂与矿化体关系密切,蚀变强度不一,以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出现,强弱明显。在矿体较富集地段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显示较强,并伴有大量毒砂,风化后呈土状。

3 矿床地质

3.1 矿体分布特征

矿区内共发现2条破碎蚀变带,分别为F1、F2,蚀变带可见有4条矿体,近平行分布。其中,F1位于矿区的东南部的山脊上,岩石比较破碎,在岩石裂隙面上可见到黄褐色的褐铁矿、灰白色的硅质细脉和浅绿色(或紫绿色)的萤石晶簇等。地表出露长约110m、宽度约25m,展布方向为NE35°、倾向SE,品位为Ag21.3g/t,Pb0.3%,地表拣块Ag的最高品位为120g/t。

F2是一条推测贯穿全区的主要构造破碎带,位于矿区的西北部山脊鞍部处,地表的岩石比较破碎,在岩石裂隙面上可见到黄褐色的褐铁矿、灰白色的石英呈多条近平行的脉状断续出露,地表出露宽度约40~100m,展布方向为NE70°、倾向160°,倾角为75°~80°。Ⅱ-1号矿体是F2蚀变带的主要矿体,地表探槽内中矿体穿矿厚度2m,平均品位为Pb0.52%。在其上下盘存在3条平行的矿体,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多呈细脉状充填于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的裂隙中,均为单工程控制。

3.2 矿体产出特征

Ⅱ-1号矿体赋存于F2构造破碎蚀变带内(F2延长约1.5km)。Ⅱ-1号矿体长度200m(两端均未封闭),控制最大斜深200m,矿体倾向140°~150°,倾角较陡,约70°~80°,局部近乎直立,矿体平均厚度2.18 m。矿体平均品位较低,基本为边界平均,部分工程品位可达工业矿体,单样最高品位Ag164g/t、Cu 0.62%、Pb1.51%、Zn3.08%、Sn1.84%。矿体沿走向较为连续,厚度变化较大,品位变化大。

矿体具明显的分带现象,矿化元素较多,即浅部主要为锡铅锌矿,呈浸染状、团块状沿裂隙不规则分布,其次为细脉、星点状为主;深部主要以浸染状、细脉状的银矿为主,其次为星点状、团块状黄铜矿。矿体围岩为燕山晚期中粗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该带围岩蚀变强烈,主要蚀变有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次为硅化、碳酸盐化、电气石化等,且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的界线。

3.3 矿石质量

地表所见矿石为蚀变花岗斑岩,矿石具半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条带状、细脉状构造。组成矿石的物质成分较复杂,主要矿石矿物由毒砂、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磁黄铁矿、锡石、辉银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银等组成。浅表有时见褐铁矿沿裂隙充填,交代毒砂,黄铁矿。所见主要金属矿物为锡石、致密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状、浸染状分布;少量方铅矿、闪锌矿,细脉浸染状分布。

4 找矿标志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研究找矿标志意义,在于对工作区内如何开展找矿起着“向导”的作用。所谓找矿标志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指示可能有矿产存在的一切现象或线索。

⑴直接找矿标志:矿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工作区内第四系覆土及残坡积层覆盖严重、绿色植被发育,仅在山脊上及阳坡处有较少基岩出露,对发现矿产原生露头带来极大困难,就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脉石矿物,在第四系残坡积物中也仅剩下少量残留体或滚石,矿产的氧化露头就成为直接找矿标志。即硅化-褐铁矿化较强地段是该区直接找矿标志。

⑵间接找矿标志:围岩蚀变是内生成矿作用的一种产物,因此不同的矿化类型产生不同的围岩蚀变,这对气成-热液矿床的寻找有着指导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围岩蚀变都与成矿有联系,只能是间接的找矿标志。本区内的构造破碎蚀变带就是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

⑶ 地球化学标志:本区以Ag、Pb、Zn、Sn元素为主成矿元素,由此产生的次生晕综合异常的浓集中心,是十地东沟矿区内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⑷地球物理标志:物探的大功率激电测量在构造蚀变带及矿体上均可形成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异常,特别是在本区出现的低阻高极化的异常带是重要找矿的标志,也是值得去探索深部电子导体矿物成分的研究。

[1]刘建明,张锐,张庆洲.大兴安岭地区的区域成矿特征[J].地学前缘,2004.11(1):269~273.

[2]王京彬,王玉往,王莉娟.大兴安岭中南段铜矿成矿背景及找矿潜力[J].地质与勘探,2000.36(5):1~4.

[3]赵一鸣,张德全.大兴安岭及其邻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远景评价[M].地震出版社,1997.1~318.

[4]张梅,翟裕生,沈存利,等.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J].现代地质,2011.25(5):819~831.

[5]任耀武.大兴安岭东南缘锡铜多金属矿床区域控矿因素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5.1:33~34.

猜你喜欢
细脉褐铁矿标志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妇科弦细脉患者职业与临床特点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灵山沟金矿1#脉下盘钾化蚀变带中多金属硫化物细脉追索探矿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石英线细脉带型矿体地质探讨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我国褐铁矿浮选及其联合选别的现状及进展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浅谈赞比亚蒙布瓦地区褐铁矿“帽”与铁质砾岩的成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