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经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为践行这个理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笔者以“古诗词曲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为例,谈谈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新语文课程标准四个核心素养之一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等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诵读古诗词曲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载体,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必须掌握背诵默写推荐的优秀古诗词曲40篇,比2003年版的课标,背诵篇目分量更多。这充分体现了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诵读,意在培养学生语感与民族审美趣味、增进中华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曲的阅读经验,增强文化自信。
入选的优秀古诗词曲,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抒发家国情怀的,如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把诗人老骥伏枥,不畏挫折,忠心报国的雄心,表达得慷慨激昂;有描写壮美山河的,如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展现了杭州西湖的湖山开阔,水碧山青,使人心向往之;有体现积极进取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写出了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有表达高尚爱情的,如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讴歌了高尚纯洁的爱情,只要彼此真诚相爱,爱情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有反映求贤若渴的,如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强调人才越多越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唯才是举的思想,给人才想象的空间,给人才发挥的平台。
古诗词曲有文采、有内涵、有思想、有生命,不仅体现古人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重视和加强诵读,可让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认同、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指出:“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古代诗歌,感受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化珍宝,是古诗词曲教学努力的方向。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首熠熠生辉的爱国诗篇。在讲授这首词时,除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词篇的理解外,更关注的是指导学生研读文章,品味各种典故引用的意思。在进入文本研读的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认识词人辛弃疾,作者写这首词时,时年66岁,之前多次被贬,这一次得到起用。辛弃疾一方面积极部署,准备北化抗金,收复失地;但另一方面,辛弃疾又意识到自身处境孤危,难有作为。在京口北固亭,他登高远眺,怀古思今,感慨万千。其次在介绍“封狼居胥”的典故时,既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故事:公元前119年,面对外族入侵,年仅18岁的霍去病主动向汉武帝请缨,带兵深入敌境,在茫茫大漠里让敌人闻风丧胆,歼敌七万多,封狼居胥山而还;又延伸典故:成功的名利,霍去病不以为然,依然视国难为己任,在抗击外族、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戎马一生。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值到今天的热血青年为之感动。另外在分析“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时,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辛弃疾对国家忠心耿耿,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的决心。同时又对典故进行补充:廉颇遭人陷害,当赵国有难时,想为国效力,却得不到启用,报国无门;而辛弃疾写这首词的两年后,忧愤成疾,临终前连呼两声“杀贼”,才含愤离去,壮志难酬。
古诗词曲教学,倡导真实阅读,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深入诗歌情景(包括背景、典故等),做细致入微的赏读、体悟,才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曲的教学内容,加深主题理解,同时,学生在阅读中,把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思考与认识有机融合,提高文化自觉。
学习古诗词曲,一要会诵读默写,二还要会领悟理解,三更要会引用化用。以上三点要求也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个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表达方式。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化用古诗词曲中的名句,也是写作者的一种文化自觉与思考。
在灵活自如地引用、化用古诗词曲中的名句方面,习近平同志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无论在国内重要会议,还是国外出访,习近平同志多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言,每一次演讲充满魅力、鲜活有个性,饱含着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
如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同志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引用了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勉励大学生们求学上要做到知行合一。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引用了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告诫学员们要有报国情怀;引用了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勉励学员们要有献身精神。
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也可以充分领略到习近平主席特有的气质与诗味。如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习近平主席引用了李白《行路难》中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把自己对中俄关系信心满满,说得淋漓尽致。2014年3月27日,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希望中法关系不因一时一事的干扰而裹足不前,而应着眼长远。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借鉴古诗词曲的表达艺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如引导他们学会引用、化用古诗词曲中的名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提升能起到多重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