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霞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中学)
对初中生而言,数学是一门难理解、难掌握、难应用的学科,但“三人行”教学策略的使用,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进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水平。近年来,农村教学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补给为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为“三人行”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如今,农村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不再是资源和硬件的落后,而是教学方式的传统和缺乏突破,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学习积极性的匮乏和教师教学路径的“一目了然”。但“三人行”策略的实施,却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师单一授课、学生单方面“接收”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赋予学生一定“教”的权利的同时,更促使其“学”的主动性及潜力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三人行”模式突出强调小组长及小组成员(学生)间的合作,在强化一部分学生组织能力的同时,更赋予其引导和管理的职能,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互助意识,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三人行”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达成,离不开三个重要的支点,即教师的统筹、小组长的引导与管理、学生的参与和执行。
分组策略的落实,是达成教师对课堂宏观统筹的第一步。“三人行”模式存在的前提,便是班级内部学习小组的划分及小组长的选择。由于我国农村初中生当中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成绩参差不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教师在划分小组时,不仅要考虑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要综合其家庭情况和个人的性格因素,设置小组划分的平均线,争取让每个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大体一致。同时,为了让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有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小组内成员不宜过多,以5个为佳。在小组长的选择方面,应坚持小组内推荐和学生自荐相结合的方法,成绩优秀的学生固然是小组长的第一考虑对象,但是,其他学生的可塑性及优点也不能忽视。
小组长在“三人行”模式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于上分担教师的管理与教学职责,于下引领和管理小组内部开展活动、合作学习。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眼中的数学世界开始变得复杂,开始由单纯的自然数计算演变为有理数、实数的混合,开始从对运算结果的追求进入到探索数学思想和解题过程的全新阶段。所以,在这一全新的时期,引领学生认知初中数学的特征,结合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符合认知阶段的具体学习目标就十分重要。作为“三人行”教学模式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小组长要领悟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能够为其他同学所接受的语言,进行二次传递。同时,在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其拥有绝对的主导权,负责小组内成员任务的分配、方向的导引。
虽然教学资源与教育环境呈现落后之态,但身在农村的初中生依然拥有一定的学习优势,比如户外环境较为宽阔、有利于进行各类探究活动等。因此,身在小组内的普通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户外探究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和应用。比如,在学习平面几何的相关问题时,如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知,可以充分结合教材中所指示的“设计长方体包装”这部分活动内容,同时结合农村地区固有的一些形状比较不规则的特产,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通过测量、计算等实验,验证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的展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在课堂上的表现欲和参与热情,从而将所学知识全方位应用到真实的生活当中,提高表达力、探究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人行”教学策略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所推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这种策略不仅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教师深化对学生个体的认知,让学生分担教师的课堂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式的实施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也曾暴露一些问题,如小组长被孤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化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是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不断磨合、探索,师生共同努力探究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