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单
张潮《幽梦影》“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是倾听自然、享受生活的情趣,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触发了多少文人的华彩心灵,又有了多少传世之作的诞生。
《触动心灵的声音》这一作文题,规定了要求学生能选择自然生活中的某一声音进行描摹,并将由之触发的心灵感受作必要的描述。
1.没有抓住写作重点。文题决定了写作的重点是“声音”,因此要展开对“声音”的描摹。
2.学生将“声音”狭窄地等同于“话语”,立意方面打不开思路,选材也大部分集中在写亲人的一两句话。
3.不会描摹声音,没有掌握相关技巧。
如刘鹗《老残游记》: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从这些语段让学生了解,这一文题目对声音描摹的重要及对细节描摹可达到的惊人效果,在自己的记叙文中若能出现这样的语段,必是亮点和增分点,找准方向,抓住记叙文升格训练的突破口。
佳作片段1:第一次认识你,是从风中听到一首曲子《湘妃竹》开始的。整首曲子旋律如行云流水素淡柔婉,韵味非常别致。当曲子缓缓铺展,我只觉得雨后放晴,洞庭湖就在眼前,湖泊旁湘妃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你独有的声音如雨滴般敲打在绿色香妃竹页上,触动了我的心灵。(比喻、联想诗句)
佳作片段2:滴答、滴答。这声音落在我的心田里,润了芳菲。这声音如鸣佩环,听着就好像有汩汩清泉迫不及待的往外冒。(拟声词、心理感受、比喻)
佳作片段3:雨是音乐界的多面手。钢琴、鼓,各种乐器都十分精通,不信你听,雨落在草地里,沙沙,落在树叶上,啪啪,敲在垃圾桶上,咚咚,若是有条河就更不得了了,落入河中,一时间各类声响同时发出,犹如一支乐队演奏着人间少有的美曲。(多角度、多落点,比喻,拟声词)
由佳作片段的赏析和反思,不难得出声音描摹的技法和角度:比喻、多感官结合、联想想象、引用诗句、用词等,加之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定能在此有所提升。
基于存在文体设定升格训练目标,加之声音描摹技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对学案上的给定范文和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修改升格。作文课应该是个训练的过程,训练都紧扣对材料的理解和叙述这个中心,不枝不蔓。抓住主要存在问题,进行提纲式和片段写作:
范文修改佳作片段4(第三节):
笛声断断续续,连不到一起,时间参杂着一些嘶哑的声音,有时节奏太快,有时又拖沓散焕,有时甚至直接从一段跳到另一段,这不像曲子的曲子,让人想起公鸭的声音——虽然,它们的音色是那么不同,却一样惹人厌烦心乱。
佳作片段5(第九段):
只听得深深夜色中有清幽的声音缓缓流泻出来,融进了柔和的月光中,竟是名曲《梅花落》。整首曲子都不急不缓,如故事缓缓道来。前段干脆清亮,随后笛声趋于悠长,婉转如涓涓细流淌过,最后的笛声浸满的是悲凉,孤寂,绮叠萦散,飘零流转,声声转,声声叹。
学生自己作文修改佳作片段6:
唱的是行云流水的流水版,玉堂春。柔和,婉转,向黛青的丝绸滑过掌心,灵动隽逸,如翠鸟于空中飞舞,百转千回,似弯绕的桂林山水般灵动秀丽,迷死人的唱腔下,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的不懈追求,对文化的执着。
佳作片段7:
手中的木鱼仍从容的发出声声鸣唱,节奏平缓,仿佛没有时间流逝,历史流失,只是永恒觉醒,永久从容,历史的厚重感和无言以说的凝重与沧桑。我默默闭上双眼,木鱼声声撼动着我的心,在空荡的大殿里回荡哒哒作响……这淡定与从容的声响,笑傲红尘的俗情与做作,鄙薄人间的贪欲与执著,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鼻子里嗅进了好闻的檀香,耳边信徒的经忏久久低徊。
针对存在问题,设定作文升格目标,掌握修改作文时要进行声音描摹的角度和技巧,学生进行实练反思,完成作文的升格训练,让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之路上不再纯靠天赋和苦心彷徨,在升格中完成心灵的升格,增强写作的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