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09 18:13:0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出血指数牙周病义齿

牙周病是指牙龈、牙周韧带、牙骨质或牙槽骨等牙齿组织由于遭受炎症所损害而引起病变的一种口腔疾病,临床常见的有牙龈炎与牙周炎。目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仍是临床医治较为困难的问题,为恢复患者缺失牙的生理功能和解剖形态,通常采取牙科材料予以修复治疗,包括活动、固定、种植、覆盖等多种义齿修复方式,当前临床仍然以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修复为主要应用方式。临床大量研究表明[1-2],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这两种修复方式均有各自特点与优势,本文亦对此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5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5例,39颗患牙,男19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52.34±10.26)岁;上颌18颗,下颌21颗。对照组30例,36颗患牙,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0岁,平均(52.03±10.15)岁;上颌17颗,下颌19颗。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给予全口牙列、牙周、牙体细致检查,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牙周病,治愈后再给予义齿修复。研究组行活动义齿修复:提前准备患者所需材料及模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作圆锥活动义齿,仔细调整可携带模型并完成内外冠制作。随后将患者试戴感觉最为舒适的内外冠涂抹些许凡士林,将其置于硅胶印模内,并灌注树脂粘结材料进行安插固定。对照组行固定义齿修复:根据患者牙槽骨吸收程度和牙齿松动等情况确定修复体基托范围和人工牙排列情况,将缺牙间隙两端的自然牙作为患者固定义齿的牙基,将其人工牙的连接操作与定位操作完成于牙基上,最后使用黏结剂将其与患者自然牙固定好,使其合为一整体。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修复前后的出血指数评分和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1年的OHIP-14评分,评分标准[3-4]:(1)OHIP-14评分包含心理障碍、社交障碍、生理障碍、功能限制、生理疼痛等14个项目,总分56分,分值与口腔健康情况成反比例关系;(2)出血指数分值0~5分,分值与出血情况成正比例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由(±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由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若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则由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出血指数比较

修复前,研究组出血指数(3.26±0.56)分,对照组(3.24±0.62)分;修复后,研究组出血指数(1.17±0.23)分,对照组(1.36±0.20)分。两组均显著优于修复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OHIP-14评分比较

两组修复后半年、1年的OHIP-14评分均显著优于修复前,且对照组显著优于研究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由于其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因此容易为患者所忽视,从而使其牙周周围组织受到长期慢性感染,导致炎症不断发作,对患者的口腔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当患者患上牙周病后,极易引发牙列缺损,进一步影响其牙齿美观、咀嚼功能及发音情况,严重者甚至损害其颞下颌关节和口颌肌肉功能,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1 两组OHIP-14评分比较(±s,分)

注:与修复前比较,aP<0.05;与研究组比较,bP<0.05

研究组(n=35) 24.95±4.23 16.74±2.46a 20.58±3.45a对照组(n=30) 25.23±4.21 13.32±2.43ab 16.36±2.56ab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修复后的出血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但其修复后6个月、1年的OHIP-14评分不及对照组,表明两种修复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疾病,但两种方式各具优势。活动义齿即为人们日常所说的“可摘义齿”,可实现自行摘戴的功能[5-6]。其利用患者剩余天然牙或基牙下骨组织作为支撑,同时使用义齿基托来固位,以嵌入人工牙的方式将患者牙形态缺失与牙功能缺陷进行恢复,并将缺损牙槽嵴、颌骨、与其周围组织形态等使用基托材料进行修复,具有制作简便、可自行摘戴、便于修理、适用范围广、对牙体组织磨除少等优点,使用起来更具灵活性和自由性,可减轻患者的出血状况[7]。固定义齿是指通过黏结剂或固定装置将患者缺牙两侧的基牙或预备种植体黏连在一起,其修复原理以“桥梁力学”[8]为基础,可减轻基牙压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固位作用,能有效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此外,固定义齿边缘缜密、表面光滑,可避免患者进食时形成的食物嵌顿现象,降低牙龈萎缩和龋齿的发生。基于此,以上两种修复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且有各自临床优势。

综上所述,活动义齿应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其出血情况比固定义齿修复更优,但其术后牙基健康状况不及固定义齿修复。因此两种修复均可有效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且各有优势,临床可依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修复方案。

[1]刘姜华.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7,4(9):38-39.

[2]钟广军.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6):156-157.

[3]谢方英.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24(6):453-456,461.

[4]安辉.活动与固定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89-90.

[5]孙真.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3):350.

[6]吴国麟.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62-64.

[7]刘永琳.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61-62.

[8]吴燕.固定与活动义齿配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5):92-93.

猜你喜欢
出血指数牙周病义齿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探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10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