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健 甘月童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具备高附加值、高知识性等特点的新兴产业,对于改进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提升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制造业也可通过成熟的工业生产体系促进文化创意服务的产品化与产业化。两者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必由之路。
1.通过价值链的分解与融合实现
价值链的整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价值链环节高度的相关性或互补性,二是技术上的可行性,即价值链的整合不存在技术壁垒,能够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技术相通。当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环节处于生产制造环节时,企业应将更多的资源集中于此,与生产制造密切相关的文化创意服务会被保留,而与之相距甚远的服务则被剥离。企业会对保留下来与生产制造高度相关或互补的文化创意服务进行有序整合。新的价值链不仅包括制造业的核心价值创造,还融合了文化创意服务的核心价值,提升了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实现了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度融合。比如文化创意服务产业中的服装设计,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等与生产制造环节高度相关,这种融合可以使企业借助文化创意服务的高知识性、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耗能等特点提升制造产品的核心价值,增强产业竞争力,从而实现市场空间的扩大和市场效益的提升。
2.通过价值链的渗透和延伸实现
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也可通过价值链的渗透与延伸来实现。一般而言,两大产业的渗透和延伸应该是双向的。但实际中,价值链渗透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向制造业的渗透,尤其是制造业正常生产经营中所必要的文化创意服务。比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工业技术设计服务向价值链基本活动中的研发环节渗透,将文化、创意等中间产品融入研发设计,提升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制造业产品的内在构架与外在表现形式、提高制造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与市场空间;再比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广告装潢服务等向价值链的辅助活动渗透。通过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渗透融合,提升价值链的增值能力。
价值链的延伸主要是制造业向上游和下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延伸。比如制造业向上游文化创意媒介平台、工业技术设计等环节的延伸,注重了以服务为主导的制造理念,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地捕捉客户信息,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并及时获取掌握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了企业与客户的融合、产品与服务的融合,构建了以客户为主导的产品决策模式。制造业向下游广告装潢、广播影视、动漫、传媒、视觉艺术等的延伸,体现了以制造为主导的服务理念,广播影视、视觉艺术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对广播影视专用设备、照相机器材等文化制造产品的需求,制造产品作为服务的载体,形成了文化创意服务价值链的增长源泉。随着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不断渗透与融合,两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趋势日益提升。
从现实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进展还较为缓慢,缺少规模较大、覆盖较广以及拥有高端品牌的知名企业。究其原因,所面临的现实约束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体制机制的制约
文化创意产业具备较强的外部性,这就决定单纯由私人生产势必带来供给效率的低下,由此成为政府重点扶持与干预的对象。但两者采用分割式管理体制,前者主要归属文化部门,后者主要归属经济部门,部门之间缺乏规范的联动机制,加之对两业融合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认识不深,影响了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效率,制约了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与融合渗透发展。此外,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并非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由政府投资运行,这一运营模式的弊端即为产权界定不清、定位不准,企业缺乏主动创新的动力与活力,从而使得许多经营主体不能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无法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无法与其他国家同类产业形成竞争优势。
2.融资、人才储备的制约
文化创意产业以智力投入为主,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融资所需的抵押担保品不足,而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为中小企业群体,相关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存在缺失,导致企业的融资能力普遍较弱,企业研发投入所需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此外,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高知识性新兴产业,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尤其是两业融合并非简单的业务拓展,而是重构企业价值链,涉及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的再造。但现阶段我国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尤其是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技能人才以及精通产业融合管理模式的高水平人才匮乏,制约了两业的融合发展。
3.市场空间的制约
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主要从事产品的加工制造,而对相关核心技术、研发设计、营销管理等都不具备控制权,由此导致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较短,对文化创意服务的需求主要取决于跨国企业,这种长期的国际分工锁定模式不仅影响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空间。此外,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是提高产业运营效率的重要途径,但从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看,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企业为单纯追求成本的降低更倾向于对所需的设计服务、咨询服务、广告服务等实行内部供给,缺乏服务外包意识,形成“大而全”的运营模式,影响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空间,使其无法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注入。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应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效率,增强政府不同部门的融合发展观,可考虑构建产业融合规制框架,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融合联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按照政企分离的原则,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合格的市场主体,可借鉴其他国有企业改制建制的经验,深入推进影视、演绎、出版、发行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优先考虑社会影响较小、意识形态属性不强的国有文化创意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要求,完善法人治理机构,通过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强化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产权清晰、定位精准的合格市场主体,能够在产业融合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
2.强化融资激励政策
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鉴于目前面临的融资困境,政府应进一步强化相关激励政策,尤其是财税、金融政策。一是改革税制,降低文化创意产业税负。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增值税税负普遍较高,该行业以智力投入为主,但增值税不允许对相关人力投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造成该行业税负较高,应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对文化创意产业实施特定税收优惠,降低产业运行成本,增加产业资金供给。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措施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领域,重点支持研发、培训等重点与薄弱环节。三是优化金融政策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3.制定人才扶持战略
人才战略的实施应更加侧重培育具备复合技能的高端人才。一是发挥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的作用,积极探索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学科发展规划,通过设置相关紧缺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培养适应两业融合的高端技能人才。二是发挥企业自身与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员工在职教育,并实现在职教育的常规化与制度化,与此同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海外优秀人才,通过股权激励、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为各类高端人才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提供良好发展平台。
4.构建创新支撑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空间的匮乏主要源于制造业因创新能力不足所带来的核心竞争力较弱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应进一步通过税收激励和政府补贴等方式促进制造业的研发投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带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此外,还应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模式,通过推动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制造业、文化创意服务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联盟,三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通过共同研发设计,实现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的提高,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