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虎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富蕴 836399)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在财力的限制下中小企业无法在规模与综合实力上与大型企业竞争。由于人才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探索人才流失问题对实现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管理层和技术型核心人才流失比例高;二是流向福利待遇较高的人才比例高;三是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比例高;四是流失的年轻人才比例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不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和不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弊端的主要问题,其中以关系式管理为典型代表,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相对较少,管理层长期形成的人员关系较为稳定,极大的抑制了人才在工作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许多人才在缺乏对企业认同感的基础上,没有与企业共患难同成长的意愿。加之权利过度集中,缺乏一定的晋升体制,导致一些关键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难以施展本领,看不到发展前途。
以寻找更好发展机遇为目的离开中小企业的员工比例也很高,很多同行竞争对手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挖墙脚”行动,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技术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经营方式和策略上有明显的投机和短期效应倾向,导致员工的成长机会减少,缺乏发展空间和资源,这种缺失伴随着周而复始的经营方式,逐渐使得人才缺乏自我发展的信心。
保证产品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平衡是中小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拥有满意的产品是建立在拥有合格员工的基础上的,而保留优秀人才并获得他们对企业的认可需要深入了解人才的需要和期望,在保持个人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情况下,尊重员工的个人发展[1]。由于中小企业急于成长壮大,在用人上但求平稳,不求激励,员工在企业平稳发展阶段的个人职业生涯被忽视,而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的前景无时不在关注,导致员工与企业之间缺失了互信双赢的心理契约,导致员工失去了对企业的归属感。
指导员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企业职责之一,企业正好可以以此为契机来激励员工成长,在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实现两者双赢的局面,避免员工在思想上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而摇摆不定想要另寻出路,进而增加企业人才流失率。员工传统的职业发展以纵向发展为主,在中小企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大量的人才竞争难免会出现一些缺乏前进动力的情况,企业可以利用双重职业选择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比如提供专业型和管理型两种发展供专业人才选择,但是要保证同一等级的不管是专业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拥有平等的员工地位。
中小企业要想提高人才任用的合理性,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人才选拔及聘用制度,重点是要通过人才选拔标准的设置和人才选拔竞聘机制来杜绝出现任人唯亲的问题,注重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其次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员工岗位工作所需提供“高含金量”的培训,以此鼓励员工坚持充实知识和技能,提升个人价值;最后需要企业优化人才管理方式,企业管理者要用长远发展眼光开展人才管理工作,坚决不以权压人,让员工拥有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充分的尊重员工,对其表示认同才能真正的留住人才。
一方面,科学结合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尽管短期激励的一些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但时间一长很多短期行为就很可能对企业的根本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在实施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短期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适当的配合实施一些长期激励措施,将员工利益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科学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作为整个企业激励系统的基础,属于人才激励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单纯的物质激励已经无法满足高级人才的需求,因此只有将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提升人才激励机制的合理性[2]。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状态的体现,是以提升价值为中心的企业精神。企业全体员工只有在共同的事业价值观下才能凝聚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的,只有让员工从心里对其认同、接受,才能让其产生想要体现这种文化价值的冲动,拥有留在企业的愿望。因此,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的打造上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善用文化和理想的力量来打动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心为共同的事业而努力。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发挥了不可或缺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控制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从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尽可能的留住人才,以求企业发展壮大。
[1] 李双兵.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管理研究[J].江苏商论, 2016,11:141-142.
[2] 李小光.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J].知音励志,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