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天全中学)
1.高考改革重视核心素养,也重视技能培养
新一轮高考改革需要学生根据兴趣特长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比如四川省高考方案拟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进行录取,初步形成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高职院校入学考试调整至每年春季进行,并全面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这种改革方案将打破唯分数论,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社会发展对个人提出的要求
高中学生素质不同,导致高考后出现不同的人生方向,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将要面临专业的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学习。考生进入高等院校也需要选择专业,不管技能选择还是专业选择,如果此前有一个不错的了解,会给学生的选择带来很大的便利。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意识尤为重要。在学校利用多种渠道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借助教学资源和社会力量、高校力量等,根据教学框架,围绕学生所需,制定鲜活的生涯专题,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会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降低学生选择的难度。
3.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自我意识在个体身上的发生和发展,标志个体的日趋成熟,担负着人的内部世界以及内部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协调任务。一个人只有在清楚、准确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特长、学习状况、个性特征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因此学生如果选择与自己的兴趣、性格相一致的职业,才能更好思考自己最看重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连接自我,接着就要了解某种职业,再逐步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才能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从事该职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社会实践及职业发展道路,实现自我的价值。高考改革后的课程规划,需要让学生重视这方面知识,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好准备。
1.成立多种社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过程,观念的转变很重要。我们可以借鉴大学社团的经验,在高中设立多种社团,如书画社团、舞蹈社团、合唱团、摄影社团、文学社团和报社,等等。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这些社团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找到并激发自己的兴趣,培养一门特长,将自己将外化的感官兴趣,变成内化稳定的志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并有意识地增长自己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比如社团表演校园舞台剧。舞台剧可以用学生现实生活为蓝本,在老师指导下将设计出精彩的剧本,让学生自己表演,从体验中领悟其中的道理。在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话剧可以重现父母工作的艰辛,求职应聘的过程,课余打工的苦辣酸辛等场景,很好地增强学生对社会职业的关注和理解。
2.建立“职业生涯”协会,建立交流平台
职业生涯协会将会为学生交流职业生涯规划和知识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场所,在这里,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上职业生涯的规划课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知道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比如,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协会学生观看《职来职往》视频,并一起参与讨论;高校毕业季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高校招聘会或举办模拟招聘会感受就业择业的气氛。通过协会,学生们开展各种职业活动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融入到系列教育活动中
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融入职业生涯的教育。学校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就要不断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工作力度,有好的老师,才会有好的学生。在校内,可以通过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评比、学校网络平台、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学校也可以与社区街道办事处紧密合作,提高社会育人功能。比如,每个学期会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特教学校打扫卫生、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宣传,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理念。
高考改革、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程设计与培养效果也需要许多届学生的检验。学生年龄在多在15至18岁,处于人格形成时期,情绪多变,所以内容也应随着其变化,动态生成,不断发展,这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学生个性,真正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菊.探索自我——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点[J].职业,2016,(03).
[2]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