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允 刘红凤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实验中学;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二中学)
高中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化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求出发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简单的说,就是因材施教。即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前先了解学生的学情,再结合学生的需求,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打破常规教学框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整理进而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现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化学概念是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理性知识,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金属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初中学生又已经初步学习了金属的典型性质。但是,什么是金属?学生还是很疑惑,书中也没有给出答案。因此,在授课之初提出这个问题,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热烈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金属应具有的各种特征性质。同学们通过网络查找到了金属的概念,原来金属的概念几乎就是金属物理性质的通性!学生感到非常兴奋。
初中学生学习过活泼金属单质与硫酸、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学生提出问题:水也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是不是活泼金属也能与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给予积极肯定。至于能不能反应,可以用实验来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提出设计方案,将钠、镁、铁等金属分别投入水中,观察现象。然后进一步设疑:将钠投入到盐酸溶液中,钠是先和水反应还是先和酸反应?这进一步开阔了学生视野。
在讲授金属的性质时,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起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绝大多数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三个,易失去,但是由于金属活动性的不同,反应条件就存在着差异。如上面提到的钠、镁、铁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因此,在同样发生反应时需要的条件就越来越高:钠遇冷水即反应,镁和水反应必须加热,铁则必须和水蒸气加热才能发生反应。当学生看到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后,预测铁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物和氢气。事实果真如此吗?进行铁和水蒸气的实验后,产物为黑色固体,不是氢氧化物。小组讨论归纳:在加热时,铁的氢氧化物会发生分解反应,又因为水是弱氧化剂,不能将铁全部氧化为+3价,所以产物为既含有+2又含有+3的四氧化三铁。学生的疑惑解决了,再书写类似方程式就手到擒来了。
在明确了金属与酸、水、盐等发生置换反应的本质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连续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首先设疑: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给出两个答案:生成红色的铜、生成氢气和蓝色沉淀。进行实验验证后,学生得出:金属钠遇盐溶液时也是先和水置换后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进一步设疑:钠还能置换出铜吗?学生们联想到第二章学习过的电解质理论,思考后回答:必须在无水条件下,即钠和熔融态的铜盐可置换出铜。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紧密地为生活服务。2015年8月12日,滨海新区塘沽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两声巨响给全国人民敲响了安全的警钟。除了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上有警示标志外,作为生活常识,学生更急迫地想知道:铁、铝、危险品钠应该如何保存?发生了钠燃烧应如何扑灭?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危险品?如何消除其危害?这样就将化学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也清醒地认识到:科技进步和安全环保是人类生存并进的两件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化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的本源,知道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激励有志学生创新化学方法、培养化学技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灵活的、具体的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