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树峰
高中阶段的写作以新材料作文为主,新材料作文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学生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容自主拟定题目,寻找阐述的方向。然而,不少学生也因此而产生困扰,由于自由性太强,故此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拟定题目。叶圣陶曾经提出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著名作家创作的文章作为例子,指导学生如何拟题。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其杂文的题目具有鲜明的特点,让读者产生想要阅读的欲望,教师可以将鲁迅的作品作为例子,指导学生探究作文拟题的方式。
鲁迅作品的题目往往给人鲜明简洁的特点,作者往往直接地在题目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向读者透露了讨论的话题。鲁迅的作品部分以“谈”“记”等作为标志,还有一些以“主义”为标志进行拟题,这样便能在题目中起到阐述主题的作用。
《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都是鲁迅创作的著名作品,其标题的“主义”“记”是标志词。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模仿。如有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材料内容是展现生活中离不开车子,车的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展现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学生在构思时打算写出自己对于车的解读,体现出“车”中展现出的人生哲理和人们的思想变化。在尝试拟定题目时,学生便借鉴了《拿来主义》的标题写作手法,《拿来主义》主要阐述的是拿来主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而学生想要表达的是“车”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于是学生便以《记开向未来的车》为题目进行创作。这个题目点明了写作的主题是“车”,同时也阐明了学生的观点,学生认为“车”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因此是“开向未来”。这样的题目便直截了当地阐明主题,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鲁迅作品的题目了解其写作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而后尝试阅读文章,看看作品是否围绕该主题阐述。这样能让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了解该如何在作文中阐述自己的主题。
鲁迅作品在拟题上还具有新颖别致的特点,往往会将一些看似无关的事物放在一起,产生错位的感觉,但是如果仔细地品味便会发现其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类题目往往以“和、与”等连词将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借鉴这种拟题方法,写出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文章。
由于课内的鲁迅作品数量不多,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从中寻找灵感。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鲁迅创作了《文学与出汗》等杂文,“文学”和“出汗”看似是两个完全无关的事物,但是作者却将其组合在一起,让读者产生想要探究下去的欲望。在一次写作中,材料为: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一名学生在构思时认为可以将工笔画中的 “留白”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联系起来,留白处看似什么东西都没有,但实际上却是作者展现个性的地方,作者通过留白表述自己“有话要说”,展现了对于权威的挑战。于是该学生在拟题时便拟定题目为《留白和叫板》,这两个名词看似彼此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学生却通过论述将其建立了关系,体现了要努力尝试表达自己个性化见解的主题。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在拟定题目的过程中,不能光顾着寻找新鲜感,所组合的事物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产生错位感觉,吸引读者读下去,而读者阅读过后也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鲁迅的文章在拟题上还往往呈现出工整的特点,这样让文章的题目出现一种整体之美。例如《可惨与可笑》《爬和撞》这样的题目就体现出这种特点。“可惨”和“可笑”都是人事物的状态,而“爬”和“撞”都是人的动作,这些词汇同时出现在题目中就产生了对偶对举的效果,同时也让题目变得更加整齐。
一则新材料作文的题目讲述的是人们对待青春和生命的态度,有的人认为青春是不朽的,但是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态度。学生在拿到这则材料之后便开始分析人要如何对待自己的青春,“不朽”指的是什么。学生认为年龄上的青春自然不可能是不朽的,但是精神却可以不朽,如果一个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自己,那么该人就具有不朽的青春。学生尝试将自己的观点通过对偶对举的方式写入题目,最后拟定题目为《燃烧或腐朽:论青春的两种方式》。这个题目运用了对举的方式,将人们对待青春的方法列了出来,同时暗示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两种对待青春的方法必然一种是作者想要赞美的,而另一种则是被批判的观点。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对偶对举的题目所选择的词汇必须要和文章的内容有关系。这种结构的题目比较适合并列结构的文章,可以从并列两部分各总结出一个词来,在题目中对举出现,这样也能让读者在阅读题目时便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鲁迅曾经提出著名作家的作品往往就说明了“应该怎样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鲁迅作品的题目,分析鲁迅如何拟题,然后尝试借鉴其拟题手法,拟出更吸睛的题目。好的题目能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能让文章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