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启动一个新的精准医学计划[1-2],并强调精准医学计划所应具备的4个基本要素:精确、准时、共享与个体化。至此标志着人类医疗模式进入了精准医学的时代[3]。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更新发展、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的全球共享以及我国医学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精准医疗时代已经到来[4]。
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医学诊疗模式的改变,精准医疗的发展离不开精准医学教育的进步。精准医学教育与传统医学教育应具有显著的区别。精准医学教育的特点应是将由不同技术和方法获取的分子水平的医学研究成果与临床数据和基于不同概念界定的,被不同领域科学家们所收集的,停留在各个不同理论和信息层面上的知识聚合编织成一个有机的网络或体系,并以合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精准掌握人体解剖结构、生理病理、分子水平疾病分类与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等精准医学相关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这样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具有精准医疗意识、适应当代医学“精准”发展的“精准人才”。
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5]。但从严格的医学意义上讲,精准医学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大于精准医疗。医学是一个从疾病预防到治疗的系统学科,研究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而医疗则较为局限,主要是指医疗机构为社会人群提供的健康服务,其内涵更多的倾向于为患者服务的具体诊疗技术。精准医疗的实现依赖于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的高速发展以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各项组学的研究进步。在此基础上,整合多参数分子数据与临床数据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类,逐步实现对疾病的认识从“简单化”向“精细化、个体化”过渡,然后通过分子诊断,优化治疗方案,实现治疗的精准化和个体化。可以说,精准医学就是大数据与组学两大学科前沿的交汇[6]。
1.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现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因学制、院校不同而不尽相同,八年制多是培养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多采用八年一贯制,同时还存在七年一贯制、五年一贯制等,随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出现了“校院合作”“医教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部分院校探索“5+3”或“3+2”卓越医师(助理医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或者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即使三年制医学专科学校也出现了“1+2”“2+1”或“1.5+1.5”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诸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围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岗位胜任力进行。精准医疗模式下,疾病分类将全新界定,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将不断变革,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也必须不断变革。由于院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不同,不同院校培养的医学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精准医疗模式下,疾病分类将全新界定,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将不断变革,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也必须不断变革。问题在于,医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还是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或者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还有采用哪些培养模式实现这些能力培养?
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多以学科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部分院校尝试将相关课程进行融合,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融合为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融合成为人体机能学等,但仍是以学科为主线;少数院校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讲授每个器官的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精准医疗模式下临床医生通过详尽掌握患者乃至人群的基因组信息、特异性标志或心理特征数据等,进而进行特异性、差异化诊断和精准化治疗,这不仅需要临床医生掌握系统的医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对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诊疗方法提出更高要求。仅就知识结构而言,除了具备基础医学、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知识外,还应具备最新医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知识。而且,除了医学专业知识以外,临床医生还应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科学系统的医学研究能力。目前看来,不管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还是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距离实现精准医疗均有一定难度。构建精准医疗模式下课程体系时,不仅需要考虑医学专业知识体系,还需考虑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以及协调沟通能力。
3.教学模式与方法。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教学过程大多上仍主要采用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照本宣科的单向式灌输教学模式,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过于呆板,且内容枯燥,不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适应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对未来临床医生精准医学知识、技能以及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科学系统的医学研究能力的要求。因此需要探索建立更合理的教学新模式。毋庸质疑,精准医疗模式对未来医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增加,但要达到精准,系统的知识体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何精细设计教学过程,合理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成为摆在精准医学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医学教育作为整个医学发展的核心环节,为适应精准医学的要求,必须顺应医学发展的趋势,从人才培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以“精准医学”为导向的改革,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初步具备精准医学相关的知识体系、临床思维及职业素养,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