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鹏 葛波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于1961年创办的引文数据库[1]。SCI收录的医学期刊所刊登的研究论文代表了医学领域各亚专业目前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高影响因子的SCI医学期刊,更是成为引领医学各亚专业科研方向的风向标[2-3]。SCI医学论文以其评审的公正性、权威性、影响力,已被全球公认为衡量科研成果最为客观有效的评价工具[4]。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飞速发展,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愈发认识到科学研究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职称评审、各级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各类学者称号评比,无一不与SCI论文发表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5]。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分为“专业学位”(临床型)和“科学学位”(科研型)[6],随着我国医疗和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综合型三甲医院对研究生的医疗、科研、教学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地方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对毕业后进入临床一线工作的临床型研究生更是提出了“医、教、研”三肩挑的综合要求,鉴于SCI论文在临床型研究生的学习及后续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熟练掌握SCI论文的撰写及发表是每位优秀的临床型医学研究生在求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技能。相比于专门从事科研的科研型研究生而言,临床型研究生承担着繁重的一线临床工作,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导致相应的科研工作质量不高,进一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SCI论文更是难上加难。笔者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承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数年,根据自身发表SCI论文的经历,并结合相关专题文献,对目前我国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型研究生SCI论文撰写及发表提出一些见解。
部分临床型研究生错误的认为,发表SCI论文必须要进行细胞或动物实验,其实,很多医学亚专业的高质量SCI期刊非常偏好纯临床研究,如评估药物疗效的RCT研究、开阔眼界的病案报道、疾病风险预测的前瞻或横断面研究、某一临床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7]。与科研型研究生相比,临床型研究生更容易收集到一线临床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标本,只要选题得当,临床型研究生可以通过临床工作中获取的资料,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
绝大部分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均是本地区承担“医、教、研”的领军医院,收治患者数量大,病种繁多。临床型研究生在承担附属医院一线临床工作的同时,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不符合常规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细致分析,并完善相应的血液、影像、基因检查,有些疾病甚至需要进一步收集与患者相关的家族疾病谱资料,在全面检查确诊疾病的基础上,展开个体化治疗,由于某些疾病的疗程较长,手术或药物的治疗效果可能需要长时间定期随访并及时收集每次随访的相关资料。因此,临床型研究生可从特殊疾病的诊疗过程选题,SCI论文撰写中重点突出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困难、疗效和启示。
临床工作中只要留心,其实可以发现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则可以更好指导我们临床工作的开展[8-9]。笔者以内分泌科临床工作为例,为了确诊糖尿病或定期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内分泌科患者会经常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患者口服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以及120分钟的血糖和胰岛素释放水平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近年来已有SCI论文就该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发现OGTT过程中血糖和胰岛素释放水平的不同变化趋势对后续的个体化用药治疗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再比如,众所周知,血糖过高会对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愈后产生影响,但由于手术种类以及患者的自身病情的不同,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必然也不尽相同,临床型研究生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手术的血糖控制标准及其影响愈后的风险评估入手,进行SCI论文选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临床问题如涉及学科间的交叉将会更适合SCI选题,例如笔者通过观察糖尿病合并抑郁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愈后,发现了早期评估糖尿病合并抑郁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病风险的血液标志物,上述研究成果均已发表在相关领域的高质量SCI期刊。
已发表的SCI研究论文或综述绝大多数会覆盖临床某一领域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研究进展,临床型研究生可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所在科室的临床工作特点,锁定某一临床研究领域,然后查阅相关领域的最新SCI论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查阅上述SCI论著或综述时,应重点关注SCI论著中提到的研究缺陷或综述中提到的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临床型研究生应从上述研究缺陷或未解决的问题中,敏锐发现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自身科室临床工作的条件和特色,合理选题。
一篇优秀的SCI论文,和其详实全面的临床资料收集以及后续的合理统计分析密不可分。临床型研究生在开始SCI论文撰写时应牢记上述两点。
很多临床领域的研究,基本资料通常会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饮食生活习惯,部分研究还会涉及女性的月经史、家庭经济收入等,有些特定研究还会通过专业问卷对受试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临床型研究生应在SCI论文撰写之前,充分查阅与课题相关的SCI论文,为全面收集受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做好准备,例如,笔者在进行临床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之前,通过充分查阅相关SCI论文后得知,骨质疏松患者的吸烟饮酒史、糖尿病史、每日钙摄入量、血钙磷水平、血25(OH)D水平均是发表骨质疏松相关的高质量SCI论文所必备的基本资料。而且,临床型研究生应充分认识到收集受试者资料的时效性,有些统计指标一旦错过时间窗口期,将再无机会收集。部分研究如涉及到需要留取受试者血液或组织标本的情况,临床型研究生务必做好相关的知情同意工作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绝大多数SCI临床论著,均需要详尽的数据分析作为基础,进而得出可靠的科学结论。一篇优秀的临床SCI论著,作者最需要做的是通过各种统计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剖析,最终通过各种统计图表规范美观的展示给读者。临床型研究生一方面要在统计学的理论和实践课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能力,如χ2分析、偏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另一方面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学习统计学常规教材中并未涉及的统计方法,如效能检验、权重分析等。目前几乎所有的SCI论文规范美观的图表,均是通过相关作图软件处理生成的。所以,临床型研究生还要有意识的去学习相关作图软件,若Graphpad prism,SigmaPlot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多以“自主学习”模式为主,统计学数据分析和处理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但需要相关学科老师的谆谆教导,更需要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高效率的自主学习来实现。
当通过合理的选题完成了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后,SCI论文的撰写成功与否成为重中之重。SCI论文的撰写,尤其是论文各部分的行文习惯、专业词汇的合理使用、中英文的表达差异均使SCI论文的撰写过程困难重重,所以,临床型研究生应首先认识到,熟练的SCI论文撰写是一个长期积累、反复打磨、耗时耗力的痛苦历程。其次,临床型研究生在撰写SCI论文过程中,应大量查阅与其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已发表的SCI论文,通过仔细研读相关论文的写作方式和用词习惯,达到使用别人的句型来表达自己研究成果的目的,学生在撰写SCI论文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或发挥“自我创造力”,导致写出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的SCI论文。
不同的SCI期刊对投稿论文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期刊偏向临床研究,拒收纯基础研究,有些期刊仅接受综述,或仅接受约稿,有些杂志需要作者缴纳审稿费或出版费等[10]。而且,几乎所有的SCI期刊对投稿论文均有相关的排版要求,期刊对“稿件首页”“正文内容”“统计图表”“参考文献”等均提出了明确而独特的要求。学生在投稿之前一定要登陆目标期刊的官方网站,详尽阅读网站关于介绍期刊“Aim and Scope”和“Instructions for authors”,根据相关要求,选择对口期刊,并合理编排投稿论文的格式后再进行投稿。在投稿之前,笔者建议学生可以先通过国内的主流SCI期刊介绍网站,查找同行既往投稿目标期刊的相关经验,还可通过数据库如Pubmed等明确目标期刊是否已发表了和自己课题类似的相关研究,切忌无视期刊要求和喜好,盲目投稿,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几乎绝大多数的SCI论文在被杂志社接受前,都会经历一次到多次的修稿,而修稿意见主要来源于杂志社邀请的同行评阅人,而且,一篇SCI论文最终是否接受很大程度取决于同行评阅人的最终意见。有些SCI论文在通过编辑部的初审后,已经顺利进入了同行评阅阶段,但是由于作者在修稿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同行评阅人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导致论文最终“胎死腹中”,无法发表。所以,学生一旦在投稿过程中接收到同行评阅人的意见并获得修稿机会后,务必在充分尊重评阅人的基础上,对评阅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详尽细致的回复并在论文中进行相应修改,如果评阅人提出的某些建议或问题,由于受到科研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完成,也应坦诚布公的告知评阅人实际情况,并在研究缺陷中加入内容。如果遇到评阅人提出的问题相当棘手而没有能力回复时,亦可在点对点回复中虚心请教评阅人,恳请对方协助解决,因为评阅人在对投稿论文提出相关问题的时候,心中已有答案。
总之,随着我国医疗和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临床型研究生同样需要熟练掌握SCI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技能,进而为后续进入临床工作后更好的满足“医、教、研”三肩挑的综合要求打下坚实基础[11-12]。临床型研究生应扎根临床,通过临床问题设计合理的科研课题,依靠扎实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最终实现SCI论文的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