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芳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中医院,江苏 盐城 224100)
阑尾炎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它是因多种因素而导致形成的炎性改变[1-2];而老年阑尾炎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往往存在诸多并发症,致使其临床病死率居高不下。当前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术后易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肠粘连梗阻等不良反应[3],因而在术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将针对大黄穴位贴敷促进老年阑尾炎术后恢复的护理效果进行深入观察和探讨。
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80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龄51~70岁,平均(60.5±9.5)岁,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52~69岁,平均(60.5±8.5)岁,行大黄穴位贴敷治疗。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感染、禁食干预、早期活动指导等方面。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大黄穴位贴敷治疗,选大黄、莪术、三棱将其研制成末,然后加水制成饼剂[4-5],将其分别贴敷于关元穴、中脘穴、气海穴及足三里等相关穴位;贴敷前在其穴位处先行常规消毒,每天两次,一次2h,持续至患者肛门排气后即可。
对比观察两组间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等。
组间观察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经两组间数据比较分析(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术后经大黄穴位贴敷后,其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间患者经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s, h)
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对照组 90 32.5±5.6 34.1±4.2 36.7±4.8观察组 90 26.1±5.1 23.5±4.3 25.2±4.5 t 8.016 16.730 16.582 P 0.000 0.000 0.000
老年阑尾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往往多发于男性群体,该病症发病时临床症状并不突出,无呕吐,且腹痛症状轻,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发现,就诊时多数已经形成坏疽穿孔或脓肿[6-8],因此在该病症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当前针对该病症的临床治疗中,根据其病情发展主要有抗感染治疗、支持疗法及手术治疗等方式,而手术作为其主要且有效的方法,对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改善其身体健康状况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术中在麻醉、手术等因素影响下使得患者出现肠麻痹或机体应激反应,进而导致患者术后常会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肠胀气、肠粘连等并发症,当其肠道内细菌所产生的有毒物质无法被及时排出时[9],将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当老年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做好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治疗,对患者的尽早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除了常规抗感染、补液及早期活动指导,在其基础上利用中医药理论行穴位贴敷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避免术后腹胀。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效果[10],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它能进一步促进患者肠胃蠕动,抑制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促进排便;莪术、三棱可消积止痛、行气破血,对治疗腹胀、腹痛、饮食积滞有良好作用;将诸药合用研制成末贴敷于患者各个穴位能达到调理气机、疏通经络的效果[11]。关元穴作为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可治小肠各类疾病;中脘穴也属任脉可治消化系统类疾病,例如腹胀、呕吐、腹泻等;气海穴属任脉中的穴位,可治腹痛、便秘,能益气助阳;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中重要穴位,它能治呕吐、恶心或消化不良,对于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有良好作用;因而在诸穴位进行贴敷,能有效改善循环,促进其毛细血管对渗出物质的吸收,并促进肠蠕动,缓解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行大黄穴位贴敷后,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较之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均大大缩短,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老年阑尾炎患者术后恢复给予大黄穴位贴敷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促进其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