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现
(山东临沭县青云镇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712)
消化道出血属于高发性食管疾病,多由胃肠、十二指肠疾病所致,因门静脉高压因素,导致消化邻近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致使胃肠道出血,可分为不明原因与显性出血两种[1-2]。本次研究选择泮托拉唑单一治疗方式与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方式进行疗效分析对比,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从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患者中抽取38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单一治疗方式,共19例,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22~65岁,平均(42.5±3.5)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9例,肝硬化10例;观察组给予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方式,共19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23~66岁,平均(43.0±3.5)岁,其中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11例,肝硬化8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不明显性消化道出血标准,无相关用药禁忌,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所有选取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给予胃肠检测,建立完整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维持营养均衡、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常规补充血容量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单一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选择80mg泮托拉唑与100mL的0.9%氯化钠溶液充分融合,执行静脉滴注,2次/d。同时给予生长抑素60mL,混合于0.9%氯化钠溶液中,给予静脉出血泵入,维持速率为0.25mg/h[3-4]。
根据显效、有效、无效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其中显效:48h内其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身体指标恢复正常[5]。有效:临床不良症状得到有效缓解,72h内其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身体指标恢复情况良好。无效:各临床指标无明显缓解倾向,存在明显恶化。(综合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观察其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血红蛋白升高情况。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n 止血时间(h) 血红蛋白升高(g/L) 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19 19 t P 27.15±0.55 44.86±1.32 14.365 0.001 17.49±4.14 3.85±0.76 10.254 0.001 8.35±2.65 14.45±3.75 21.445 0.001
观察组综合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7%,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是经胃镜无法明确的出血性病灶,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可见持续性、反复性出血,以失血性循环衰竭、黑便、呕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对胃肠健康的威胁较大,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生长抑制素联合泮托拉唑,应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症状中,对不同给药方式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6-7]。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群,可由多种疾病所致,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所致,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出血速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泮托拉唑属于不可逆的质子泵抑制剂,可在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下被激活为环次磺胺,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使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8-9]。生长抑素适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出血;本次研究发现,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方式优势明显,两种药物联合无毒副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胃泌素,促进血小板凝结,避免血凝块脱落,降低临床不良反应,降低应激性溃疡风险[10]。
综上所述,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方式应用于不明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在不断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