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义视角下赫哲族“伊玛堪”英译研究

2018-02-09 07:27李娟刘佳
中国轻工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赫哲族史诗译者

李娟 刘佳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一、赫哲族史诗“伊玛堪”及其英译本介绍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有语言而无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口头传统。“伊玛堪”(Yimakan)是赫哲族流传最广、最具特色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包含很多篇不同内容的史诗,但故事情节大多围绕众多的莫日根(赫哲族语“英雄”)主人公展开,反映了古代原始部落的征战史和迁徙史,是一部赫哲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和口头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随着“伊玛堪”的说唱传承人的相继去世,对这种艺术形式的抢救工作迫在眉睫,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我国一大批优秀民间文学学者深入黑龙江省赫哲族地区,对“伊玛堪”进行采录、研究和保护,整理并形成了40多部“伊玛堪”汉语文本。本研究所采用的英译本是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的王维波等译的 《中国赫哲族史诗伊玛堪(英文版)》,此英文版的汉语本是1998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伊玛堪》(上、下册),从中选译了4篇,分别是《香搜莫日根》《满都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和《木都力莫日根》。

二、建构主义翻译观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翻译观是我国学者吕俊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范式和解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范式反思之后提出的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翻译学研究范式。它以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指导,建立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吕俊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处理三种关系,分别为译者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译者与作者的关系、译者与读者的关系,根据哈贝马斯提出的言语行为的三项普遍性原则①,吕俊提出在这三种关系中译者要遵循的三个翻译原则:不违背知识的客观性;符合源文文本的定向性;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

首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表达客观世界的内容,这种语言属于断言式的,应当符合真实性的原则,即不违背知识的客观性;原作是作者把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与个体文化的集合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具有社会性和个体性的双重属性,译者在对待原作的态度上应符合真诚性的原则,即符合源文文本的定向性;译者通过译作在与读者的对话过程中,把表达出的内容有效地传达给读者,这种语言属于对话式的,应当符合恰当性的原则,即符合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

三、建构主义翻译观三原则在“伊玛堪”英译中的体现

1.不违背知识的客观性

民族口头文学一般具有史诗的性质,内容多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等。“伊玛堪”属于其中的英雄史诗,它以长篇叙事为体裁讲述英雄人物的经历或事迹,其中的英雄人物或来源于历史,或来源于神话传说,其历史真实性有待考证,并且史诗内容涉及大量的宗教信仰,因此“不违背知识的客观性”并不适用于史诗的翻译实践。

2.符合源文文本的定向性

原作是作者把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与个体文化的集合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社会性和个体性的双重属性,译者在对待原作的态度上应符合真诚性的原则,由此衍生出的翻译活动应当遵循的标准是符合源文文本的定向性。在“伊玛堪”的英译实践中,此标准主要体现在内容与字词两个方面。

(1)内容方面

“伊玛堪”所描写的多为某位莫日根担负使命、历尽艰辛、重建家园的故事。在这些故事叙述中,最为突出的即为莫日根及其多位德都妻子的勇气与智慧,以及在他们战胜困难的过程中突显了萨满教的宗教文化。因此这两者都深深体现了赫哲族人民的文化与精神面貌,译文在这些方面都尽量保留了源文本独有的意义和内涵。

在《香叟莫日根》里,有很多对香叟莫日根的神勇的描述,很多地方具有重复性,但译文都不惜笔墨以多变的英文表达重复着这一主题,例如在捕兽一节中的几个唱段:

香 叟 莫 日 根 ,Xiangsou Mergen,Xiangshou Mergen,

好厉害的莫日根!You are the greatest hero I’ve ever seen.

……

好煞楞②的莫日根,Oh,dear me,dear me,

好厉害的莫日根!What a swift mergen,What a smart mergen,

……

住在松花江中游的香叟莫日根,From the middle reach of Songhua River,

你真厉害呀!你真煞楞呀!Xiangsou,you’re a man so much greater.

……

你能溜到离我三十多步,Amazing and incredible,in imagination,

You are in thirty steps from my location.

可真有点儿神灵!Gee whiz,it is such a wander great,

I was shocked so much to a certain extent.

……

你真有点本事,You are somebody somewhat talented,indeed,

你真有点不凡!You’re something out of the common in land.

莫日根的妻子及妹妹是莫日根复仇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她们善良不失威严,美丽中饱含智慧,纯洁而又大度,温情却也坚强。在无难之时,他们总是以劝说的形式为自己的丈夫或者哥哥出谋划策,并且循循善诱;遇到危难之时,又会不遗余力的协助丈夫和哥哥战胜仇敌。

在《满都莫日根》中,满都的妹妹和妻子在劝说时反复运用反问句,来表现对莫日根的关爱与担忧,这些问句通常安排在唱段的末尾,形成对话语的总结,在英语译文中,译者保留了原有的语义与形式,通过在各个唱段里的反复吟唱,来表现德都们的一颗真心,例如:

满都莫日根你听着了没有?Have you heard,Mandu Mergen?

……

英雄的满都哥哥你可都记下了?Have you remembered,my heroic brother?

你们听见了没有?你们记住了没有? Do you hear?Do you bear this in mind?

……

我说的你们可听清了?Have you heard what I said clearly?

大哥二哥呀你们可记牢了吗?Have you kept it in your mind,elder brothers?

……

代伊勒鲁大哥呀你听见了没有?Did you hear me,my brother Daileru?

莫日根大哥呀你可记住了吗?Will you keep it in mind,heroic brother?

在“伊玛堪”的每个故事里,众多的德都们都是莫日根从始至终坚定的支持者和有力的帮助者,她们在莫日根遇到为难之时会变成具有神力的“阔力”,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脱离险境。史诗中的这部分场景的说唱部分大都以“阔力”们对于莫日根的疼惜式呼唤开头,并以安慰式的鼓励或建议结尾,译者在处理这部分程式化的叙述方式时,完全保留原有的形式和语言,不仅体现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而且还展现了德都们对于莫日根的忠诚与奉献。

例如:

勇敢的哥哥呀,可怜的哥哥呀,My brave brother,my poor brother,

……

英雄的哥哥呀,勇敢的哥哥,My heroic brother,my brave brother,

……

我 的 香 叟 弟 弟 ,MyXiangsou,mybrother Xiangsou,

我的可怜的弟弟!My Xiangsou,my pitiful Xiangsou.

你还能听见吗?Can you hear me?Can you hear me?

……

傅劳洪呀傅劳洪,我的可怜的丈夫!Fulauhong,Fulauhong,my poor husband,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中国北方各民族,其哲学基础是“万物有灵”。在“伊玛堪”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莫日根和他们的德都,所具有的萨满神力,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借助神灵之力,战胜顽敌;除此之外,故事中最具有萨满教文化气息的场景当属一些祭祀仪式,对这些仪式的描述细致具体。译者在处理萨满教文化有关的表达时,尽量采用了直译的方式,还原此教的本来面目,展现给读者生动的场面描写。

例如在《香叟莫日根》里,香叟在跨越山川河流等障碍之前,都会祈求神灵的帮助,然后就能够神助一般地跨越成功,毫发无损。

香叟紧了紧腰带,眼睛一闪,就往海里跳去。顿时只觉得忽忽悠悠的,不一会儿睁开眼睛一看,已经来到了对岸。

Xiangsou fastened his belt down and closed hiseyesand jumped into the sea.Allofa sudden,he was rendered unconscious and after a while when he opened his eyes,he wa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a.

……

他一拍脑袋,闭上眼睛一蹦,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呼直响。不一会儿,风停了,他感到自己掉在了一个棉花一样软乎乎的东西上。他睁开眼一看,身上哪儿也没碰着,也没磕着。往前一看,是一座大山,往脚下一瞅,是一颗大树,自己正好在树枝上站着呢。

Then he patted his forehead and closed his eyes and made a jump,hearing the wind blowing at his ears.Quite soon,the wind stopped and he felt he dropped on something as soft as a ball of cotton.Opening his eyes,he found himself fine,not hurt,not knocked.Looking forward,he saw a mountain,at the foot of which stood a giant tree,on the branch of which he himself was standing.

……

例如在《木都力莫日根中》有很多描写用动物祭祀神灵的场景,在叙述部分描述了祭祀的准备工作,在说唱部分则是祭祀活动中祭祀者所说的祭祀用语,译文对源文的信息处理非常细致,祭祀用品全部译出。

等野猪肉烀熟了,木都力莫日根让两个老奴在西山墙外边的托落杆下面放上一个长条桌子,把肉一份儿一份儿地摆上,点上达子香枝子。这时,图古萨满扎上了腰铃,挂上了铜镜,左手握鼓,右手执槌,走到托落前,围着托落杆跳了三圈儿停下来,仰着脖子呼天喊地地唱起来:

The meat was soon ready,Muduli then ordered two servants to set a long table under the toru pole. Then he divided the meat into portions,laid them on the table.Then he burned the incense.Meanwhile,Tugu Shaman tied his waist bells fast,hooked his bronze mirror,a tambourine in his left hand,a drum stick in the right,he walked to the toru pole,danced around the pole for three times then he stopped,raised his head to heaven and began to chant:

……

(2)字词方面

赫哲族没有书面文字,因此“伊玛堪”是以说唱形式口耳相传下来的文化形式,里面有很多赫哲族的口头语言表达,最为突出的是一些语气词,被表达成中文后,形成了一定的词汇形式。例如在每个莫日根故事中的每个唱段的开头都有固定形式的惯用衬词开头 (赫哩啦赫哩赫雷 /赫哩啦赫哩赫雷改格)以区分节段,只是运用不同的切分形式,来展现说唱的韵律之美,译者在处理这部分语气词时,采用了音译的手法,保留了史诗说唱的特征。例如:

赫哩啦——赫哩——赫雷Helila——Heli——Heli

赫哩啦——赫雷——赫雷Helila——Helei——Helei

赫哩啦赫哩——赫雷——Helileheli——Heli——

赫哩啦——赫哩赫——雷Helila——Helihe——Lei

赫哩啦——赫——哩赫——雷Helile——He——Lihe——Li

作为民族口传文学,“伊玛堪”当中具有很多民族特色的语言表达,承载着各色各样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生态文化(一个民族或群落生活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与特征等)、物质文化(一个民族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包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形成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和思想意识)、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相关的特色事物、活动及思想)等各个方面。在处理这些文化负载词时,译者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方式,但是这些音译,并非完全按照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而是译者在民族学的指导下,保留了赫哲族的语言发音结构,这样不仅保留了源文民族词汇的特色,也易于读者理解。

例如属于生态文化的表示生活处所设施的词:

托落(toru):a wooden pole;

炕 (kang):a heatable brick bed (in North China);

霍 通 (hotun):(Hezhe language)a fenced or walled village in which the Hezhe people inhabited.

塔 克 吐 (taktu): (Hezhe language)a small wooden hut supported by 4 to 6 wooden pillars which is usually used to store food.People can live there in summer.

例如表示物质文化的量词和数词:

在“伊玛堪”中有很多表示数量的词,这些词汇都具有中华民族的语言特色,运用在其中使故事情节更具有真实感,演唱起来更为生动。译者在处理这部分词汇的时候,对一些中国特色的量词采用了严格的音译加注释的方法,这样使得译文更为严谨 (因为中文量词与英文量词之间的换算存在无法取整的现象),例如:

大约跑了有四五十里地……

After he ran for forty or fifty li, … (注 li:a Chinese unit of length,one li=0.5kilometre)

他一照量,这只乌鲁古力少说也有一千多斤重。

He felt this wuluguli was at least 1000 jin.(注 jin:a unit of weight,one jin=0.5 kilogram)

……,只见泉里雾气沼沼,里面喷着一丈多高的水柱,......

… the spring was enveloped by the heavy mist with a one-zhang-high water column jetting out.(注 zhang:a unit of length,one zhang=3.33 metres)

而对于一些表示度量的数词,译者则采取了直译的方法,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大、小、轻、重、长、短等概念的认识,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具象感官的一部分,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这些词汇之中,多以三、八、九、十、百等表示“多”之意,例如:

有一个大村子,To a village which is larger.

满地篙秆长得一人多高,Whose village have been dismissed,

人们都被赶出了村。Where are wormwoods taller than man,

……

我妹妹莫妮德都,My elder sister,Moni Dedu,

大清早在天空盘旋三圈儿。Hovered about three circles in the sky in the morning.

……

你们这么躺四天呆九天的,If you lie down for four days and stay for nine,

人家早已弓弩备好陷坑挖下。The enemy will surely prepare arrows and bows and traps.

……

就好好儿跳吧,好好儿唱吧,Have a good time dancing and singing.

让英雄的满都莫日根歇上七天七夜。Let my heroic younger brother have a rest

For seven days and nights and recuperate.

……

我心中有十年血泪深仇深似海,I have a tenyear hatred in my heart,deep as the sea.

我向神灵起誓发愿一定把强敌打败。I have vowed to defeat my tough enemy.

例如属于社会文化的表示人物身份的词:

莫 日 根 (mergen):a young brave man or a hero;

库迟卡妈妈(kuchika Mama):an old woman;

库迟卡玛发(kuchika Mafa):an old man;

斯翁(sewun):a shamanistic deity;

额 真 (ejin):Hezhe language,standing for a chief of a village.

博士库(poshku):Hezhe language,standing for a butler.In the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y,butlers are employed by the chief to serve him or be responsible for looking after the village.

德 都 (dedu):Hezhe language,standing for a girl.In the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y,a girl is susally called a dedu,which is often used together with her name,for instance,a girl named Wenjin will be called Wenjin Dedu.

例如属于宗教文化的具有宗教色彩的词:

阔 力 (kori):Hezhe language,standing for an eagle.In the culture of Hezhe ethnic minority,koris are thought of as the holly eagles that can fly with superpower;

乌鲁古力(wuluguli):Hezhe language,standing for an animal or a beast;

苏布顿(subuton):a panacea.

萨日卡(seli sarka):an amulet

乌赫萨力(wuksari):a small devive eagle.

显 根 玛 玛 (Xiankin Mama):an old white lady,who has more power than most other deities.

爱米神 (Aimi):the most helpful guardian for a shaman,not only in running errands,but also in inviting other deities for help.He’s indispensable in every event,which an idolofwooden flat human figure,thehead ofwhich isdiamondshaped,carved with ears,nose and mouth.He usually stands hands down,legs slightly bent.

3.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

译者通过译作在与读者的对话过程中,把表达出的内容有效地传达给读者,这种语言属于对话式的,应当符合恰当性的原则,由此衍生出的翻译活动应当遵循的标准是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在伊玛堪的英译实践中,此标准主要体现在文体、句式和语言文化三个方面。

(1)文体方面

“伊玛堪”是一种夹叙夹唱的文学样式,叙述部分起到了理清故事脉络,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而说唱部分则是对一些关键场景的渲染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及人物的性格特点。由于原作属于口头文学的形式,说唱艺人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了自由发挥的成分,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与书面文学相较,欠语言形式上的统一性,这体现在中文文本中说唱部分半自由半格律体的特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诗歌形式。译者在处理说唱部分时,考虑到译文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给读者的,读者的阅读感受尤为重要,因此诗体形式与韵律要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符合英文读者对史诗的理解,并使读者从阅读活动中领略到民族史诗的美感。因此译者在诗句与诗句之间采用了押头韵或者押尾韵的形式,而在每行诗句中则采用了抑扬格的形式,这样就增加诗歌的韵律美。

勇 敢 的 兄 弟 ,My brave brother indeed,so fearless,**

能干的兄弟!My smart brother really,with greatness.*

哥哥我出去好几天,For the game I went several days on end,*

也没打着东西。But came back each day empty handed.*

你才出去一天,Only one day you were out there,though,*

就全打回来。 You’ve killed the three things,good for you.*

明早你就先回家吧,Get ready for home tomorrow morning,*

把屋里屋外收拾刷洗。Tidy up the hut and make the yard cleaning.*

三天以后,Just in three day’s time from now on*

我领你嫂子回家里。With your sister-in-law I’ll follow on.*

……

勇敢的德都妹妹呀,好好听着,Should you hear,brave sister of Mandu,*

我丢掉小妹妹整好十五年了。I have lost my sister for fifteen years.*

自从身边不见了小妹妹,I have sought here from north to south,*

我就南边找啊北边找,

还东找西找拨拉着篙子棵儿找。From west to east,through brush.*

找了几天几夜几个冬夏,For days and nights,for months have I sought her,**

找来找去终归还是没找着啊!I found her nowhere in the end!*

注:*表示四步抑扬格;**表示五步抑扬格。

(2)句式方面

中文的句式具有意合的特征,即指不通过其他的语言或形式手段,而是借助其词与句本身的含义、逻辑联系,或者词与句不同的顺序而使得句与句之间的意义自然地显露出来并且连贯通顺。这点在非正式的文体中尤为凸显,“伊玛堪”属于口传文学,在句式上讲究简练,尤其是说唱部分,诗行与诗行之间鲜见逻辑连接词,形成以动词为单位的意群集合;而英文是一种讲究形合的语言,即指词语或者分句之间主要用语言形式进行连接,表达其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伊玛堪”的英译者为了照顾英文阅读者的逻辑思维,在处理翻译文本时,增加了很多逻辑连接词,并且诗行与诗行之间不以动词为依据,而以逻辑关系为依据进行分割,因此在诗行的照应上也表现出意义高于形式的翻译理念。

哥哥伺候你二十多年了,I’ve attended to you in the twentieth year.

我已经三十多岁了,I am already at the age of thirty,though.

连个媳妇也没有娶。I’ve married no woman as you know.

现在我上北海去了,Now I’m going to leave for the North Sea,

在那里有一个村子,A smart dedu lives in a village carefree.

住着位很有本领的德都。

……

劈不开神树,No rescue at all until the tree is split indeed.

没法把你们救出。

……

哥哥要再和你打仗,My brother fights against you,even though,

我也绝不帮助他。I’ll never be on his side fighting against you.

(3)语言文化方面

前文已经提到了译者采用了音译加注的方式翻译史诗中的生态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负载词,但除此之外,民族文学当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文化体现,即语言文化,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语言表达及用法结构。之所以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那么这些表达在译语中很难找到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伊玛堪”译者在处理这部分的表达时,考虑到读者的理解之便,从文化层面采取了归化的处理方式,并尽量在译文中加入译语的文化信息,这样使读者不仅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时又能找到文化上的共鸣。

头两天我这里,I met with a mergen here two days ago,

来过一个莫日根。

他外强中干,An apple of Sodom had nothing to show.

也没什么本事。

……

我看看你有多大能耐?Come on with your might and your knife,

……

要是我没这个福分,If I was not such a lucky dog in the end,

也没有这个命,

让我这一蹦,I would rather now in one jump be dead.

粉身碎骨!

……

她听说咱们要来,Uponhearingweare coming on the way,

恨得咬牙切齿。She flew into a rage,swore a fight any day.

……

如果他客客气气,If he is courteous and softspoken,

你也就马马虎虎。Don’t have the case seriously taken.

……

只是不知道白路莫日根,Hope Bailu mergen knows about me,

有没有想过,

我是吃软不吃硬的。I yield kindness but attach a deadly bee.

四、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伊玛堪”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考虑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及要表达的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同时又兼顾到了目标读者的兴趣爱好及理解水平,在这两个方向上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将看似相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在一部译作之中。

第一,作品的内容及当中所展现的人物性格,是一部作品的精神和价值所在,如果译者不忠实于这些内容的话,那么译作就变成了另外一部作品,其文化价值也就不同于原作了,思想的传递就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文化的翻译传承丧失了起点,也就必将面临迷失的危险;第二,原作当中的语气称词是口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很好的展现了史诗题材,译者在译作中保留此方面内容,也就体现了原作品的说唱表现形式;第三,原作当中的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内容的最直接体现,译者对这部分内容采取的音译加注的方法,既保留了原作中的民族文化精髓,在不影响读者阅读过程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四,译者在文体方面对原作进行的更进一步的诗化,并非是对原作的伤害,而是进一步加固了史诗的形式框架,给予读者更清晰的结构框架;第五,译者在句式方面做出的努力凸显了译者与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扫除了读者阅读的障碍,便于读者的理解;最后,一些固定的语言表达固然展现着民族的语言文化,但这些表达成为了读者对原作的理解之路上的重重障碍,译者本着解释的普遍有效性标准,把一民族的语言文化转换成了另一民族的语言文化,不仅为读者的理解扫除了障碍,而且还能起到引起读者兴趣和产生共鸣的效果。

总的来说,译者在原作的“神”(思想和内容)和“骨”(形式和字词)方面靠近作者,做到了符合源文文本的定向性,这样起到了很好的展现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作用;而在原作的“肉”(句式与语言表达)方面本着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原则,尽可能地贴近读者,为读者理解原作架起了译作桥梁,更好的做到了民族文化的域外传播。

注释:

① 断言式的言语行为总是与认识式的运用相关,要求陈述的真实性;规制式的言语行为作为相互作用式的运用,要求恰当性(正确性或得体性);表白式的言语行为与自我表达运用相关,要求具有真诚性。

② 煞楞:做事干净利落。

参考文献:

[1]高荷红.赫哲族史诗传统与“伊玛堪”[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0(1):80-86.

[2]侯儒.探寻赫哲族“伊玛堪”活态传承[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3):168-172.

[3]黄任远,白秀丽.从伊玛堪看赫哲族萨满文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1):92-95.

[4]李秀华,黄儒敏.赫哲族的口头文学——伊玛堪[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58-59.

[5]吕俊,侯向群.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王维波.全球化视野下赫哲族伊玛堪的英语翻译[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4):150-152.

[7]王维波.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赫哲族史诗《香叟莫日根》英译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54-155.

[8]王维波,陈伟.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民族学方法——以赫哲族史诗《伊玛堪》英译为例[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3):31-34.

猜你喜欢
赫哲族史诗译者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史诗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