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波
(徐州市王杰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4)
微学习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将微学习理解为碎片化的学习,即学习者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受内容的限制,按照自己的需要展开学习。“随时随地地学习,想学就学”是人们对微学习理念的简单总结。微学习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就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教师要结合当前特殊的时代背景,并充分研究学生微学习的特点,由此来优化课堂,改进教学。
学习的泛在性是微学习的基本特点,当前学习活动已渗透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致于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其在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理论。就信息技术而言,有关于它的学习,学生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比如他们通过智能手机下载了一款全新的软件,花了几分钟来熟悉软件的操作和运用,这就是一个微学习的过程;再比如家里新购置了一台路由器,学生根据说明书对网络进行设置和调试,这也属于对网络知识的一种操作性学习。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当学生走进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之前,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信息技术的知识,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的差别,学生在部分领域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甚至在某些地方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纠正认识。
最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能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并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相应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发展他们的计算思维,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引领学生正确树立信息社会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以上要求给人的感觉是更具全面性和系统性,而这与学生通过微学习所建构的认知基础和前概念体系是存在距离的,毕竟微学习对应着一种碎片化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的确能接触一些信息技术,但是都比较零散或比较肤浅和片面,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比如学生都知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所知道的安全仅限于电脑运行要安装杀毒软件,至于其他的内容很多学生一无所知;再比如很多学生在信息社会的价值观以及责任感等方面更是一片空白,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强化。
微学习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错误和缺陷需要教师积极面对,笔者认为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促使学生重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
就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认知冲突的激发是一种教学手段,因为认知冲突的发生能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同时还应该将认知冲突认为是一种教学目的,即我们希望通过认知冲突的诱发来帮助学生纠正微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错误认识[1]。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并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针对学生在微学习过程中知识形成的碎片化特点,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建构认知,寻求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衔接点,通过寓新于旧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和他们原有认识之间的矛盾,从而打破原有认知体系的平衡,并且在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中区分知识的混淆点和模糊点,实现新认知体系的重构。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信息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提问来诱发认知冲突,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谈谈,在你看来信息技术是什么?”学生在讨论中将自己较为肤浅的认识暴露出来,大多数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在他们的日常对话中,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显然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是一种狭隘的理解。教师采用寓新于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生认知冲突:“我们的智能手机算不算信息技术的产物?”学生纷纷点头。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卫星遥感算不算信息技术?”学生也是纷纷点头。几个实际例证列举出来后,学生原有认知体系中的概念都被激活,他们也由此认识到自己认知体系上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微学习的技术手段来完善有关认识,比如安排学生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通过相关信息的搜集、筛选和处理,可以让学生能更加有效地把握信息技术的内涵,这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将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认知体系的模糊点是最能激起他们认知冲突的关键节点,教师善加运用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认识上的不足。而且,教师积极使用微学习的相关手段,还能帮助学生提升相关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置陷阱,诱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基础进行错误的推理,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认知缺陷暴露得更加彻底,学生也将由此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认知结构也将更加稳固。
例如,在指导学生运用Word软件来进行文字处理时,教师都会指导学生对其中的工具进行熟悉。在介绍文字排版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果要在已有文本中突出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可以在对应位置插入“艺术字”,这样的处理不仅好看,而且还能起到强调作用。在随后介绍“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安排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需要将一幅图片插在文本的某个位置,要求让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美观得体,应该如何操作?”这时学生直接类比于插入“艺术字”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即把光标移动到对应位置,然后将图片插入,但是学生很快会发现,这样的处理就直接将文本分成了两块,完全影响了文本的美观。可以说,教师先介绍“艺术字”的使用,再安排学生学习“图文混排”,显然是设置了一个陷阱,引导学生在对相关操作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暴露了认知上的缺陷,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认知冲突:为什么在图片插入时会出现问题呢?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将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中,学习效率更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放开对学生的约束,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微学习的大背景下,学生在生活中处理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时,要敢于大胆尝试,积极发现问题,更要能通过网络来寻求帮助,最终在自主探究中完成问题的解决。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有着更加丰富的知识来源渠道,特别是在微学习理论的作用下,学生获得了海量的知识,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的学生在知识的储备以及接受能力上要远远优于以往的学生。这也使得学生对课堂失去了新鲜感,因为很多知识和技能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有过接触的,甚至已经掌握了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由此激起认知冲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尚需提升的地方,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被彻底激活[2]。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难度的任务,让学生仅仅依靠现有的知识无法得到解决,这样他们才会产生认知冲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依然以“图文混排”的教学为例,当学生已经掌握文字编辑以及排版的相关技能之后,教师给出任务:“请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文本材料,要求将图片混排在文字的中间。”在任务的引领下,学生开始思考:怎样才可以让图片穿插在中间而不显生硬呢?如何才能让图片与文字实现更好的搭配呢?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也是认知冲突的一种形式,在它的作用下,学生放低姿态,在自主探究和学习中弥补不足。
不同于数理化等其他科目,学生面对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存在一种轻松自满的情绪,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接触到大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事实上信息技术绝不是聊QQ和玩游戏,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任务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帮助他们克服自满情绪,激活求知欲望。
结合微学习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时要梳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根据明显程度不同,认知冲突可以分为潜在冲突和隐形冲突,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予以明确和处理。潜在冲突是一种隐性的存在,而且它一般也不以语音的表征形式而存在,甚至它在教学前也不存在,只有当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诱发才能暴露出来,并将其转化为行为冲突。后者当然是显性的,而且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微学习背景下的学生认知结构中隐藏着大量的潜在冲突,教师要善加发掘,让其充分暴露,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发展。
比如有关“搜索引擎的使用与技巧”的教学,在微学习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搜索引擎,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搜索引擎工作的原理,比如要查找一部想看的韩国电影,但是却不知道具体的名称,他们可能就会将“韩国电影”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由此得到海量的网页链接,然后他们会在这些链接中慢慢寻找,这是一种低效的信息检索工作,其实也属于潜在的认知冲突。教师教学时,以此为情境指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明确关键词,进而实现高效而精确的搜索,当学生体验到精确搜索带来的便利时,认知冲突也就得到解决,他们的能力也将获得提升。
微学习是学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学习,因此他们所形成的概念体系都和自己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个体在认知体系上存在着不同,因此不同对象发生认知冲突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为此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现学生认识上的个性和共性,要善于通过典型实例进行着手,让局部的、个体性的冲突演变为一种群体性的冲突,这样的教学将更有价值和意义[3]。
比如指导学生利用Word软件对文本进行排版处理时,由于学生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在技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围绕具体的任务展开探讨,学生可能在“字体”“段落”等菜单的使用上各有长短,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实现互补,但是在“艺术字”“表格”这些学生在生活中不常接触的处理对象上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合作学习会把这些冲突暴露出来,教师可以予以针对性的引导,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学生通过微学习所获得的认识主要还是在感性层面和经验层面上,很多时候并没有经过严谨而理性的分析,这也导致他们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谬误性。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从感性认知逐渐上升到理性层面,因此在激发认知冲突时,我们绝不能将这种冲突定格在感性层面,因为如果没有涉及到深层次的探索,这必然会是一种低效而消极的冲突,教师要引导这种冲突走向理性,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更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比如学生按照生活习惯在Excel表格中键入“7.10”来表示“七月十日”,但是将光标移开后,它立刻变成“7.1”,尝试过很多次之后,学生不免有点心浮气躁,最后直接键入“七月十日”完成任务,这只能说是从感性层面解决了冲突,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解之前无法成功的原因。这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研究“设置单元格格式”这个菜单,让他们从理性层面分析之前失败的原因,这才能让学生真正熟悉Excel的使用。
学生在微学习中形成了很多错误的知识碎片,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微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解决,比如上述案例中学生关于搜索引擎和办公软件使用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我们也可以安排一些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索,通过具体而显化的问题让学生在网上查找解决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引导。以微学习的手段来解决微学习所产生的问题,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