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舟,容 慧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000)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文件明确指出: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指出:努力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教书育人水平。实施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建立在职教师轮训制度,实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学校制定教师培养培训五年规划,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实际上对高职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1]。信息化教学是高职课堂课程教学的有力补充,合理的运用微课、动画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线,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一线中最活跃的群体,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急先锋。当前,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浪潮,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中国职业教育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大批高素质的青年才俊进入高职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他们提供了专业能力发展的舞台。
政策引导,素质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高[2]。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全力推进信息化教学,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 (2011-2020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中明确指出 “积极探索教学过程中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教师能够常态化应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活动;能够逐步应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与协作式教学所需要的情景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高职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受教育程度高,接收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强,能尽快接收信息化教学理念。
积极参与,盲目跟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3]。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各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高职青年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急先锋,是高职院校承担教学任务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特性决定了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目前大多从综合性大学毕业,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但并没有对教学能力进行培养,教学上的一些基本套路、基本方法并未掌握,信息化教学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如果不具备基本的教学组织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起来会难上加难;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套路及方法,一些新的提法并没有有效实施,青年教师对于层出不穷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并不能有效的吸收,往往跟风式的哪个热门做哪个,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与指导,使得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碰到种种问题,教师学生对于教学效果都不能满意,遇到种种挫折后失去了对教学改革的热情,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踌躇不前。
教学保障,技术驱动,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有待提高[4]。目前主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都需要相关的应用软件支持。信息化教学早已不是使用单一教学软件的时代,已经成为一个体系,一套系统。要求教师既要对所教内容非常熟悉,同时又能掌握很多软件的操作方法,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熟悉仿真软件的操作、视频拍摄技巧、视频剪辑技巧、视频后期配音、Flash动画制作、PPT与视频音频混合技巧等等。高职青年教师虽然素质较高,但对于软件的使用及功能不能完全掌握,削弱了信息化教育的效果。
科学设计,合理实施,改进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5]。信息化教学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是近几年提得较多的教学理念,国家对信息化教学越来越重视,也督促高职青年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然而,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在学校教学管理层面上,目前大多高职院校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青年教师既要走在教学改革的最前端,同时也要承担繁重的科研压力,使得青年教师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在青年教师自身层面上,由于信息化教学要采用许多新软件、新技术,教师往往把精力多放到软件工具的使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但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考核及评价方式尝试较少,教学评价并没有因为信息化教学的融入而有所改变,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这样并不能有效体现出信息化教学的效果,阻碍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
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提高高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不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应结合本校实际,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培养技术,促进教师的成长。同样,教师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一定要符合各自院校的硬件软件条件,符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有效的与课程的教育内容相融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教学水平是衡量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能否有效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信息化教学在整个中国教育界是最热门的话题,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投入到信息化教学的浪潮中来。这样的热情是可喜的,但并不是说信息化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越多越好,也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信息化教学。适当的采取信息化教学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如果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比例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信息化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还应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好的东西,如工整详实的教案、良好的板书、儒雅的教态等等,这些才是课程教学中的核心所在,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时,切忌本末倒置,全盘采用信息化教学,而应适宜、适度的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能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是高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标志[3]。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更新自身的学识水平及学识结构,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学信息化已经引起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有效运用,必须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具有较高信息素养、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优质师资队伍[3]。
切忌生搬硬套,依据本校教学软硬件教学资源,制作精良的校本网络教学资源。高职青年教师素质较高,也具备从网络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能在网络上十分便捷的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但这些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即使制作精良的资源也不见得适合所有的学校。一部分青年教师开展进行信息化教学时为了图方便省事,随意在网络上下载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一些工科课程需对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检测,同样功能的设备由于生产厂家、型号等的不同,在检测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细小的差异,如不整合本校教学资源,勉强采用网络上的资源,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很好。青年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应针对校内制作微视频资源,将制作的微视频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并根据教学效果、教学反馈随时进行调整、更改,能逐渐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建立在教务处领导下的信息化教学专门机构,督促青年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管理机构提出合理的项目建设计划、考核绩效评价体系,为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指明道路。定期召开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技能竞赛、技能比武,提高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聘请教学名师来校讲学,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展信息化教学讨论、培训、交流,明确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方向。鼓励青年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改革,建立信息化教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在全校形成重视教学、热爱教学的氛围,提高青年教师专业能力。
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政策引导及资金投入,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6]。高职院校在推行信息化教学时,要在政策上进行引导,比如在评优、评先等环节中要考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在职称评定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执行能力应作为重要的考评依据,让从事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要有动力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与此同时,要给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师一定的资金保障,学校应在办学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到信息化教学中,让从事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能够真正得到实惠,愿意进行信息化教学,这样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才能落到实处,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让从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师能有所成绩,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成就感,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购置教学设施,保障信息化教学的有序开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在高职一些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要从事信息化教育,不仅仅教师努力就行,目前主流的仿真软件任选一款都要10万以上,要录制微视频需要的视频制作教室,稍好一点的投资都要30万以上,教师个人是无法承担的[7]。诚然,即使没有好的设备也能进行信息化教学,但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高职院校应该添置一些主流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为青年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排除后顾之忧。
教师是打开信息化教学与课程融合的钥匙,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对于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要有针对性,信息化教学培训一定要结合专业特性、学科特点进行,不能所有教师都参加同类型的培训,培训时也应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开展,实现培训的多样性、有效性、差异性。其次,信息化教学培训应具有实用性,目前各级政府、各类学会都有各式各样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但有的培训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如教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理论上的培训很多,但如何将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有效融合的培训不多,这需要学校管理部门进行区分刷选[8]。第三,应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外出送培是常见的培养方式,同时还可以采用聘请行业知名学者、知名专家到校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校内教师互相培训等等形式开展培训,关注高职青年教师的具体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有力保障,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融合已经是一种趋势,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模拟真实生产情境,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高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重要指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过程,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改善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必经之路。
[1]盖克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18-20.
[2]倪玉琴,陆松岩,赵明明.教育信息化视阈中的开放教育公共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6(3):78-82.
[3]冯霞,谭明,陈颖.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主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1):76-78.
[4]邱能生,邱晓琴.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效果评估及改进方法之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23 (4):74-77.
[5]张天乐.“互联网+“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93-96.
[6]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11):48-51.
[7]张永林.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的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6-20.
[8]姜曾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培养困境与消解[J].教育与职业,2015(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