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脾胃虚弱证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2-09 05:59王静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胃轻瘫中药糖尿病

王静宇

糖尿病胃轻瘫为一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合并不同程度的胃部疾病,西医多用胃动力促进剂,可改善部分胃部症状,但停止用药后,该疾病的复发率高,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1]。因此临床上选择针灸和中药治疗的患者较多,临床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如何选择一种有效的并且可重复性高的中医治疗方法,是工作的重点。中医并无糖尿病胃轻瘫这一病名。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结合临床表现可归于消渴胃痞范畴,有研究提出单独采用针灸或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显著。本次在临床上探索针灸与中药联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总结发现脾胃虚弱证型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疗效更为显著,通过选取我院85例脾胃虚弱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分析并总结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脾胃虚弱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中随机选取85例纳入研究,纳入研究患者糖尿病病史超过3年,符合此次病例选取标准。参与研究患者均同意本次治疗方案。按照治疗所选择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47~76岁,平均年龄(64.5±3.3)岁,平均病史(12.0±4.5)年;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4.1±4.25)岁,平均病史(12.32±0.74)年。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病例选择标准

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拟定:(1)糖尿病病史>5年;(2)存在明显的腹胀、早饱、厌食、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2个月;(3)胃镜检查无胃黏膜损伤或幽门梗阻,肝功能正常;(4)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5)X线检查餐后4小时胃内仍有标志物存留。同时具备上述5项条件的患者,可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结合《国家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脾虚气滞证表现为:主症:胃脘痞闷,胸胁胀满,纳食减少,神疲乏力。次症:恶心,嗳气,大便稀溏,或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细弦。凡具备主症3项或/和次症2项者,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糖尿病胃轻瘫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痞满证中脾虚气滞证的诊断标准;(3)年龄18~75岁;(4)血糖控制良好,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7.5%。

1.4 排除标准

(1)伴有胃肠穿孔、肠梗阻、严重胆囊炎、胆道梗阻、化脓性胆囊炎及其他原因引起化学性或感染性腹膜炎的器质性疾病患者;(2)精神疾病患者;(3)合并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4)因手术、药物、精神及其他疾病导致的胃轻瘫。

1.5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饮食、运动以及降糖药物服用治疗,保持空腹血糖水平不超过7.2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不超过10.0 mmol/L,若有必要可应用胰岛素用药,胃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10 mg,一天3次,餐前0.5 h用药。

观察组采用针灸与健脾和胃汤加减治疗:(1)针灸治疗:选穴:主穴位为足三里、内关和中脘,配合太溪、公孙、胰俞、胃俞、脾俞等穴位。取侧卧体位或相对舒适的体位,暴露具体的肚腹和四肢,常规做穴位消毒,选用一次性毫针(尺寸为28号2寸),针刺所选穴位,提插捻转补法,待得气后留置0.5 h,间隔5分钟行针一次,捻转补法直刺内关1寸,待腕关节感到窜胀感即可停止;缓缓进针刺入足三里,实施提插捻转补法,待局部感到酸胀,或向小腿踝关节或膝腹部有窜胀即可停止;直刺中脘1寸,待肚脐腹部有酸胀感可停止。太溪、肾俞、脾俞实施补法,行针过程中注意缓提慢插,慢慢捻转,待患者有酸胀、发热感即可停止。一天1次,1个疗程6次,间隔2d,实施下一疗程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2)口服中药,自拟健脾和胃汤加减治疗:白术30 g、枳实15 g、黄连10 g、砂仁10 g、木香9 g、茯苓10 g、半夏10 g、太子参20 g、干姜6 g、炙甘草6 g。药物加减治疗:大便干结者,加用瓜萎仁、火麻仁;阳虚加用肉桂;纳差加用麦芽、鸡内金;大便色黑加用蒲黄、三七;泛酸者可加用瓦楞子、吴茱萸;痛者可加用延胡索、郁金。一天1剂分两次,口服用药,治疗疗程与针灸相同。

1.6 观察指标

(1)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根据症状轻微程度划分为0~3分,无症状0分,症状最严重3分。(2)疗效评价: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正常;显著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积分减少超过2/3,胃镜检查有明显改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积分减少超过1/3,经胃镜检查显示有改善;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指标,或症状体征恶化。有效率为治愈率、显著改善率与改善率之和。(3)不良反应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由SPSS 18.5软件处理分析,定量资料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2.88±3.60)分、(13.25±3.52)分,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5.60±2.12)分、(2.82±1.68)分,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5,P<0.05)。

2.2 临床疗效

对照组40例,治愈12例,显著改善8例,改善9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2.5%,观察组45例,治愈21例,显著改善15例,改善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出现1例空腹状态下心悸,分析可能是因为低血糖,少量进食后改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为一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继发于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因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胃动力不足的临床症候群[3]。西医用药主要采用胃动力促进剂改善临床症状,但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高。中医认为糖尿病胃轻瘫为胃痞、痞满范畴,最为常见的是脾胃虚弱类型,因此临床提出治疗应病证结合、标本兼顾治疗[4-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针刺、隔姜艾灸联合中药加减治疗,针刺主穴配合其他穴位,诸穴合用调和脏腑气血、健脾和胃。而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位,可双向调节胃蠕动功能,刺激胃胀力增加,缩短胃排空时间[7]。同时结合采用隔姜艾灸,滋养细胞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8]。中药处方以香砂六君子和枳术散并做少量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取得了满意疗效。方中以太子参、炒白术、茯苓为君药,太子参益气健脾,炒白术、茯苓健脾淡渗利湿;法半夏、枳实为臣药,其中法半夏燥湿、降逆止呕; 黄连、枳实为佐药;甘草为使药,补益脾气、缓和药性。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少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针药并用联合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针药并用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用药治疗。

[1] 麻丽军,祝玉芬,马雷. 莫沙比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118-119.

[2] 彭艳,贺凤娥,万全荃,等.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Ghrelin和GHSR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8):1088-1091.

[3] 陈海交,林亚平,杨建文,等.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排空率及胃电图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2):63-67.

[4] 史平平,吴宏梓,乔成栋. 六君子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2):117-121.

[5] 师苹,杨红坡.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5):38-39.

[6] 杨海波,巨莉,张天先. 胶囊内镜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胃及小肠通过时间的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25(11):894-898.

[7] 刘萨仁. 蒙药阿木日-6味散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1):71-73.

[8] 陈伦,祁佳,张宇锋,等.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6,29(7):90-93.

猜你喜欢
胃轻瘫中药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糖尿病知识问答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糖尿病知识问答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