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怡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正在与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谋求共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护理教育的国际化。面对国际医疗模式、护理理念、伦理法律、生活方式的新变化,高职护理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更是要具备更多的职业核心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这也对高职英语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教材等因素的局限,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作用有限,因此需要在课外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其中,英语社团就是高职护理学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4年)。
护士的核心能力没有明确的界定。美国开业护士院校组织(NONPF)2006年给出的最新定义为:护士核心能力包括病人的健康或疾病管理、护患关系、宣教作用、专业角色、医疗服务体系管理与协商、优质医疗服务监管与保障以及护理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我国的护理领域研究人员则普遍认为,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士为扮演好一个专业护士的系列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法律与伦理实践、判断力和个人特质的有机整合,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性能力等。因此,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生除了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外,还应具备的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健康管理与宣教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临床处置与安全防护能力等。
高职护理类学生本身的专业为护理。通俗来说,护理是学生的“主课”;而英语是其“副课”。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在课时、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英语课时较少(2-4课时/周);而且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课时安排越来越少,学生的重视程度也成正比下降。 其次,为了应对各种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课程内容以公共英语课为主,课程内容与学生专业基本完全脱节。 第三,虽然一些高职护理类学校设置一些专业英语课程,但由于教材内容对于高职类的学生来说偏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往往重点在医学单词的讲授或者文本阅读理解,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面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2.1.1 课程实践的局限性
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就是:实践。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表明: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贯彻“使用为主”的教学方针。但是在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学以知识讲解为主,学生很少有实践运用的机会;而仅仅对知识的理解不能满足培养或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也仅仅局限于英语语言的运用,并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不符合社会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的要求。
2.1.2 教师教学理念及能力的局限性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但是由于办学理念、教学环境、师资水平等原因,这些理念和方法鲜有运用。教师往往满足简单的、单向的、机械的知识运送,没有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另一方面,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确实是一个难点:普通英语教师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护理专业教师,英语能力却有一定限制。因此,教师能力的欠缺也称为制约职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1.1 教学内容方面
社团使教学摆脱教材的束缚,教师可以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甚至是和学生专业、未来职业有关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
3.1.2 教学方式方面
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单纯知识的教学为目的的方式。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根据主题进行实践活动。而实践、运用正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
3.1.3 考评方式方面
社团考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首先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不仅教师可以参加评价,社团成员、外请专家、学校领导、网友等都可以参与,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全面和客观。 其次,评价标准可以多元化:学生的参与度、活动表现等都可以纳入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作为职业类学校的社团,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因此,职业学校的社团可以创设职业场景,让学生在职业场景下进行实践。 甚至,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或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做到教学和实践的相结合,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在社团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协助者,或者说是“推手”。而学生才是主体。 从社团活动主题的设计—内容的选用—教学场地和工具的选择—活动效果的评价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而要完成活动任务,学生必须要进行沟通,相互协助,独立思考,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的发展,而这些能力都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有益于学生终身学习,将服务于他们的未来职业。
现在,国家鼓励职业类院校开展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就护理类的学生可以参加护理技能大赛及英语技能大赛。因此,高职护理类学校的社团可以依托这些技能大赛,参考技能大赛的赛制和内容,开展社团活动。可以将护理大赛和英语大赛的内容结合起来:将英语运用于护理实践操作中,在护理实践中运用语言。语言贴近了工作,学生看到了语言的实用性,学习起来更加有动力,同时也锻炼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另外,学生通过社团比赛,能有机会参加比赛,而取得的成绩也能反作用于学习。
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就是他们的专业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就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ESP教学(专门英语教学)。而进行ESP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工作任务,提供相应的可操作的工作场景。因此,高职护理类学校的英语社团,可以借助学校护理实训室或社会资源(如社区医院、养老院、医院病房等)开展主题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沟通,也能促进语言的运用。将语言运用融入实践,让实践带动语言运用。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未来的职场人才必须是信息化人才。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学校在开展社团的过程中就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能力。因此,多媒体和信息化技术是社团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介和手段。学生社团活动中,通过对多媒体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和信息化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实现自适应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益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能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也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并且了解职业形势,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高职护理类学校应该建设多元化的社团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两种模式。一是“英语教师+专业教师+临床护理人员”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培训或者继续教育,培养专门的社团指导老师,或者使得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或者英语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社团的评价机制也应该多元化。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网评”的多维度评价方式,考量学生社团活动的综合表现,包括:活动参与度、成果作品、创新创意、互助沟通等方面。这样的评价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够衡量并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
总之,职业核心能力是伴随劳动者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英语社团,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等能力,提高未来就业的竞争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