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分析

2018-02-09 04:5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冲动精神障碍量表

精神障碍是大脑机体活动紊乱,而出现的认知、行为、情感等障碍,这类患者在住院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危及护理人员、其他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增加医院管理难度,影响医院服务质量水平[1-2]。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护理观察,并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20例精神病患者,根据有无冲动行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住院期间从未发生过冲动行为,观察组120例住院期间至少出现过一次冲动行为。入选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意识清晰能主动表达。男120例,女100例,单身100例,已婚120例。

1.2 方法

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4]测定: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护理人员通过观察并与患者交谈,评定患者的症状存在以及频度强度情况。NOSIE量表评定共30项:分为五级评分,无、偶尔有、常常、经常、一直,计分0~4分,并按照量表评分方法评价社会兴趣、社会能力、迟滞、抑郁、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理、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病情总评分的评分。

评价冲动行为[5]:住院期间发生过攻击他人、攻击自身、财产攻击的行为,则判定为冲动行为;否则判定无冲动性行为。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所有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对照组100例,年龄为(36.0±19.5)岁,男55例,女45例,单身45例,已婚55例,病史为(23.18±29.35)个月,受教育时间为(18.55±4.85)年,观察组120例,年龄为(25.2±12.5)岁,男65例,女55例,单身55例,已婚65例,病史为(25.35±33.68)个月,受教育时间为(14.35±4.15)年,观察组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婚姻、病史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NOSIE量表评分

协方差矫正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史等一般资料后,对照组社会兴趣、社会能力、迟滞、抑郁、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理、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病情总评分(16.00±4.51)、(20.19±7.45)、(18.05±4.98)、(16.82±7.33)、(18.57±4.14)、(21.87±6.16)、(7.72±1.61)、(63.15±17.45)、(64.65±13.50)、(121.45±28.12),观察组则分别为(17.48±4.99)、(16.10±6.75)、(19.03±5.42)、(18.55±7.52)、(16.58±6.18)、(25.65±7.71)、(9.35±2.41)、(58.15±15.85)、(74.22±13.45)、(118.00±30.32),观察组的社会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激惹、精神病理因子以及总消极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其他各项因子评分、总积极因素品分、总病情评估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主要表现为大脑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认知、行为与意识行为不同于正常人,容易发生攻击他人、自残自杀、出逃等行为,具有破坏性、严重社会危害性,会伤及攻击对象,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精神科障碍行为。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视做好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首先应明确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原因。本次研究统计表明,观察组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低于对照组,分析可能是社会经验少,文化水平不高,发生冲动行为的概率更高。临床在明确发生原因后,为保证精神障碍患者生命健康以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应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针对性进行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心理护理[6-7]。

本次研究中根据NOSIE量表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社会因子低于对照组,激惹、总消极因子评分以及精神病理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存在激惹、精神病理、情绪消极的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风险更高。临床可通过NOSIE测定量表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评估,便于临床提前做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控制减少患者冲动行为发生[8-9]。

综上所述,为了预防减少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需要护理人员加强监测护理,同时需要患者家庭共同配合,结合护理、药物治疗,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的健康。

[1]李军芳.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9):252.

[2]钱天美.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预防和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32):6659-6660.

[3]吕军.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原因分析及治疗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33):6549.

[4]张春杰,冯冬雪.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1):44-45.

[5]周玲.护理干预对躁狂发作患者在住院期间冲动行为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2):221-222.

[6]汪海燕.110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评估与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7,47(1):24-25.

[7]崔鹏,张京华,杨程皓,等.丙戊酸镁缓释片对伴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6):3487-3488.

[8]潘竞志.利培酮分散联片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病人兴奋冲动行为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32-33.

[9]徐晓宏.心理护理对改善双相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2):167-168.

猜你喜欢
冲动精神障碍量表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冲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