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
(青海省湟源县中医院,青海 湟源 812100)
针对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我国一直提倡以预防为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达到防治结合的效果。随着我国对于流行性疾病的高度重视,国家政府已经颁布了多项有关结核病的防治方针用以抑制其蔓延的源头[1],而要想达到结核病的根治,必须掌握其发病机制,从而采用科学的治疗手段治愈疾病。以下围绕肺结核的发病现状以及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探讨展开综述。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稳步发展以及对于流行性疾病的高度重视,在对于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中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而其发病现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于结核病的高死亡率以及高传染率还是给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根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可知:(1)肺结核感染的可能性较高,到目前为止,结核病感染率将近占三分之一。(2)肺结核患病率较高,根据我国对于流行型疾病发病率统计[2],肺结核几乎占到总数人的十五分之一,且其患病率常年高居不下。(3)肺结核较易造成患者死亡,虽然与往年比较其死亡率至少下降了五分之一,但依然为致死率最高的慢性感染疾病。虽然肺结核的发病率、致死率以及患病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但其治愈前景依旧不容乐观,需要遏制住肺结核疾病的发展,必须从源头上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
2.1 目前结核病在预防控制策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对于肺结核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3],但对于策略的进一步实施还需要克服以下几个问题:①政府部门对于当下所取得的成果较为满意,从而松懈了对于肺结核疾病的防治工作而导致人民群众失去相关渠道认知疾病并且展开相应健康内容预防;②对于肺结核疾病所划拨经费极为有限,不能做到优质的宣传作用,达不到预期控制效果;③偏远地区以及农村经济基础不足以展开相关政策活动,没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致使结核病展开工作一场空;④针对此类疾病引发的耐药型患者、双重疾病感染患者的出现并没有展开相应临床实践以得出新型治愈方案,致使病情无法好转。
2.2 结核病在预防控制中所采取的策略 对于肺结核预防控制工作的管理首先需要政府部门以政策以及项目的颁布才能有效实施。政府部门必须完善肺结核疾病的防治工作,以达到官、医、民三方面共同努力以对抗疾病。在根本上优化对于防治结核病的服务体系,以确保相关医院、疾控中心等卫生单位能够对于防治工作分工明确,从而使得整个体系能够在正常的轨道下运行。除了能够实现得到政府政策支持以外,还需要得到人力、财力、物资的支持,只有加大投入成本才能够将结核病防治工作做到极致[4],不断积极展开对于肺结核疾病的宣讲以使人民群众能够意识到此类疾病的严重性,以展开相关防治措施,从根本上加强人民群众对于疾病的预防意识。而面临其中所出现的问题,应当遵循医学症候,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看待并且解决此类事件的发生。不断展开相应临床学术实践研究,从而加强对于疾病的治疗工作,以创新的思维以及科研精神解决人民对此类疾病的困惑与担忧。
肺结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我国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必须在主治医师诊断过程中对于患者自身的发病机理做好充分的了解,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措施,以在最大限度内治愈疾病,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预防控制肺结核疾病必须要求政府加大对于此类疾病的健康知识传播,并且在实施上全力推进DOTS策略的展开,以此加大患者自身对于此类疾病的及时发现以达到早期治愈的目的。需要在根本上对于肺结核加强管理执行力度,使人民群众对此疾病给予高度重视以达到预防疾病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