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让治疗紧张性头痛临证经验※

2018-02-09 03:31刘伟迪张玉坤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紧张性风池穴头痛

刘伟迪张玉坤崔 炎

紧张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的常见类型[1],约占头痛患者的40% ,其终身发病率达37%~78%,随着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加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大多数神经病学专家都认为90%以上的头痛是因为头部肌肉紧张所造成。头痛性质可为重压感或紧箍感,也可为牵扯痛或胀痛,检查见枕部肌肉痉挛和压痛,或可触到结节,常见头及颈部活动受限,检查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本病多数属轻度头痛,但也可严重发作,下午及夜晚加重,常伴有眼花缭乱,焦躁不安的感觉,发作前一般无任何先兆症状,不伴有恶心、呕吐,患者自觉头痛的部位为后脑部及颈项部,太阳穴和前额,甚至颜面部,一般多为双侧,同时还伴有双侧头部,肩部沉重,压迫感,束带紧勒感,患者自觉头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在颈项部背肌中常可触到敏感的压痛点与结节,按压这些敏感点可引起头痛,头痛可偶然发作,也可反复发作,持续数小时、数天、数月甚至数年,并不时地更换着疼痛的类型。大多数病人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多因精神紧张、工作疲劳等诱发,月经来潮或更年期亦可加重。本病属于中医学“头风”“头痛”范畴[3],其病因病机复杂,分型繁多,按目前常规的辨证论治法进行诊治紧张性头痛疗效并不令人满意。

崔公让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博学多识,从医5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在临床治疗打破这种传统的思维瓶颈,跳出常规思维模式,致力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方法,运用局部封闭治疗紧张性头痛,效果显著。现将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1 现代医学颈部肌肉解剖及其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颈后肌群由胸锁乳突肌、头半棘肌、头夹肌、肩胛提肌、头下斜肌、头上斜肌、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组成,侧部肌群由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等组成,颞部有颞肌、夹头肌等肌肉组成。由于以上肌群的收缩和平衡紊乱,即可产生乳酸或P物质等诱痛物质,这些物质进一步引起肌肉持续性收缩而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头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又可促使恶性循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就很难治愈,常呈较长时期的持续状态。

现代医学关于紧张性头痛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大多认为颅周肌肉和筋膜功能障碍学说、中枢调节机制异常学说[4]、精神心理学说及血管因素学说是其主要病因学说。有研究表明本病急性发作时与颅周肌肉疾病有关[5],颅周肌肉痉挛使周围的肌肉或肌筋膜结构缺血,致痛物质局部积累,从而产生疼痛。椎动脉内的血流受颈肩部肌肉的挤压,使供血量降低,这也是导致紧张性头痛发作的机制之一[6]。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等诸因素,使人们更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7]、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精神情志方面变化所引起的头颅额肌颞肌持续性收缩而发生肌肉的循环障碍为首要因素[8]。

2 崔公让教授对本病的认识

现代医学治疗紧张性头痛主要应用血管扩张剂、抗焦虑剂、抗抑郁剂、解热镇痛剂、肌肉松弛剂等药物,但疗程较长,不良反应较多[9]。崔老认为现代医学对紧张性头痛的研究多在病理生理学、人格改变及生化因素等方面,但这种常规思维模式长期以来局限了人们的思维。其在对紧张性头痛发病机制充分认识的前提下,深入思考并研究后指出,本病是由于肌肉过度收缩或痉挛引起的,肌肉过度疲劳使之处于痉挛状态,使肌肉内的肌酐和肌酸氧化不完全,产生代谢废物(即致痛物质),致使颈部肌群不平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我们应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通过调节颈部肌群平衡点,缓解颈部肌肉痉挛的方法来治疗紧张性头痛,如局部注射疗法。这种治疗方法简便易行,且费用低,效果显著。

3 治疗操作方法

(1)注射药物组成:0.9%氯化钠注射液5~10 mL地塞米松磷酸钠针0.5 mL。(2)操作步骤:常规消毒后于双侧风池穴局部注射,双侧风池穴注入药液5 mL,垂直于皮肤进针,刺入皮下肌层约2.0~2.5 cm,指下有落空感时,推入药液约1/3,然后边推药边退针,直至药液全部推入皮下肌层,快速拔出注射针,局部按压20 s止血后给予输液贴贴敷,嘱患者休息15~20 min,无不适方可离开,隔日1次,连续治疗3次以巩固疗效。嘱局部勿浸水或抓挠。

4 注意事项

(1)局部注射疗法适用于患者因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并无其他阳性体征。(2)风池穴近延髓,故在注射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以免伤及延髓,注射针边推药边退针。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 h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 d。此外,更应熟悉颈部解剖,了解颈部血管走形,避开颈部动静脉,谨防药物注入。

5 典型医案

安某,女,46岁。于2016年9月22日初诊。主诉:头部疼痛1年余。6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头颈部疼痛,重压感或紧箍感,无恶心,头昏、耳鸣等症状,遂至当地县医院就诊,型头颅MRI检查提示未见异常,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稍缓解。今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科门诊。既往体健。查体:颈部肌肉紧张,第3颈椎横突处压痛,可触及结节,颈部活动受限,检查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诊断:肌紧张性头痛。治疗:风池穴局部封闭1次。操作方法:患侧风池穴处严格消毒,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地塞米松磷酸钠针0.5 mL,混匀。进针部位,针头对准风池穴以90°角向内向上进针,深度2~2.5 cm,病人感“酸、胀、麻”后注药,若回抽无血则可将药物缓慢的推入穴位,边推药边退针,间隔2~3 d封闭1次,连续治疗3次后患者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患者未再发作。

6 讨论

封闭疗法也叫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常用地塞米松混悬液和利多卡因及生理盐水等混合后,注射到病变区域 (肌肉、关节、肌腱乃至椎管内),既可做痛点 (穴位) 封闭,也可做关节或神经节封闭。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可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对机体还有防御作用及调整作用。这种治疗方法以经络为载体,把药物运送到相应区域或部位,从而发挥药物和经穴的双向作用,使药效得到加强,并且更迅速、持久。

紧张性头痛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发病,病初症状较轻,以后渐渐明显加重。其临床特征是头部呈钝痛,无搏动性,头痛位于顶、颞、额及枕部,有时上述几个部位均有疼痛。西医多为对症治疗。崔公让教授认为风池穴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阳维主表,故能解表除邪,又能疏通少阳经气,主治头痛、眩晕[10]。风池穴的位置在枕骨下风府穴两侧旁外开各2寸,在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凹陷处;风池穴[11]浅层有枕神经与枕动脉,深层有椎动脉,两动脉分支在肌层和硬膜处吻合;有研究证实针刺风池穴及能改变脑血管的舒缩状态,双向调节头部血流量,调节机体平衡状态。崔老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可以稳定局部组织内环境,提高组织静水压分离局部肌纤维防止粘连。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持久的抗炎作用,减少周围组织炎症浸润,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代谢产物蓄积,从而改善颈部肌群营养状况,从而达到解除头颈部肌肉痉挛状态,调节头部神经血管功能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并嘱患者休息片刻即可好转,同时还应调节情绪。

[1]李颖,冯智英,季伟华,等.2189例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9,6(1):3-8.

[2]中村友纪.紧张型头痛的分类和诊断标准[J].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8-11.

[3]李瑞玺,弓莉莉.中医治疗头痛[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0):1-1.

[4]王路,彭淼,池丹妮,等.紧张型头痛的心身机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5):309-311.

[5]王振金,李英杰,陈恒年.紧张型头痛患者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9(2):67-69.

[6]王振金,李英杰,陈恒年.紧张型头痛患者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2):67-69.

[7]徐斌,王孝道,刘士林.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9-120.

[8]胡志强.紧张型头痛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82-85.

[9]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9.

[10]裘沛然,陈汉平.新编中国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80.

[11]张建华,余安胜,赵英侠,等.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J].针刺研究,2003,28(2):141-143.

猜你喜欢
紧张性风池穴头痛
中医汤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失眠与紧张性头痛及其诱因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头痛怎样保健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风池穴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紧张性头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