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戴美芳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步入21世纪,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带动农村”的转变。由此,农村教育开始效仿城市,却没有意识到乡土资源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其实,农村资源具备地缘性的优势:
1.因陋就简就近取材
乡村教育中很多游戏都是利用最质朴的器械,配上琅琅上口的童谣,依靠族群内代代教授传承至今。这样的资源取之便捷,教师们也能用之有道。例如民间游戏,从活动组织和取材角度来说,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但又具有随意性,石子、木棍、沙子就可以拿来开始游戏。材料简单并不代表游戏无趣,比如拍纸片,好看的图片和拍在地上发出的声音都给儿童带来无穷的欢乐,手指游戏更是能随时随地地开展,从小班延续到大班,人人能玩。
2.广阔的自然环境
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农村有宽阔平坦的用地,是幼儿做游戏、捉迷藏、追逐嬉闹的场所。他们能感受到春季的暖风拂面、夏季的酷暑炙热、秋季的飒爽高阔、冬季的寒风刺骨。在那里,他们听得到风,感受到风,风车带领他们认识风力,纸飞机指引他们认识变幻的风向。农村美丽的池塘、成片的树林,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认知最初的科学规律,大自然独特的美学体系成为他们的启蒙老师,在美妙的环境中说、唱、跳、听、看、写、玩、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对社会资源合理运用,积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提高幼儿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农村幼儿园怎样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构建适合自身实际的游戏化课程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挖掘地域特色,生成园本课程
我园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梳理地域所具备的资源优势,构建特色园本课程。比如民间游戏的跳橡皮筋、滚铁环以及丢手绢等,民间工艺的青花瓷、剪纸等,民间文学中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教师对这些资源加以选择和利用,即成贴近幼儿生活的园本课程。在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园本课程,保证当地乡土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能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播,加强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
2.积极转变理念,鼓励教师开发创新
教师队伍本来应该是一个具有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群体,他们要对自身职业和发展有最终控制权,才能体现主体精神。所以农村幼儿园应把集权型管理变为民主型管理,保证教师对课程具有主动权,提高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注重游戏与幼儿一日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为幼儿呈现出自然生活场景,促使幼儿在农村自然资源的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之中,进而提高幼儿园实施游戏化课程的效果。
3.家庭、社区、幼儿园三位一体
我园附近的菜市场、影剧院、蓬朗卫生院、蓬曦园社区、公安局都是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以“标志”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发现幼儿园和社区有关标志的资源后,对资源进行了大致的罗列:幼儿园有提醒小朋友慢慢走、靠右上楼梯的标志;马路上有各式各样的交通标志;社区医院里有引导病人看病流程的标志;超市里有提醒顾客保管贵重财物的标志……幼儿在与资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拓展了课程内容。社区真实的情景为幼儿提供了发现、观察、探索、交流的机会。在社区里寻找到实物“标志”新鲜而有挑战性,亲身实践让幼儿对标志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家长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等对幼儿园教育、幼儿发展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能为我们的教育活动锦上添花。在开展民间游戏课题研究时,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如家长会、家访、亲子活动等,与家长一起查阅、收集、整理民间游戏资料,与孩子共玩民间游戏,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形成合作互助。这样,家长、教师、家庭幼儿园有了共同努力的目标,建立起积极的沟通互动模式。
因地制宜地挖掘、筛选、应用地缘性资源,建构独特的游戏化课程,能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幼儿对家乡、家乡人民、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实现幼儿多元化发展。